蠶豆,本是一種很常見的時令蔬菜,很多人愛吃,也會經常出現在大多數的家庭餐桌上。
但就是這麼毫不起眼的一種蔬菜,卻惹出了大事!蘄春縣一名 4 歲男孩浩浩(化名),在一次午餐時,吃了兩勺新鮮的蠶豆米之後,全身蠟黃,毫無血色,被送到了醫院急救......
原來,奶奶見自家地里種的蠶豆成熟了,便摘回一些,做了一道蠶豆米炒雞蛋。新鮮蠶豆米香甜可口,浩浩吃了兩大勺。起初一切正常,可沒想到了晚上浩浩開始出現肚子疼的情況。奶奶為其揉了揉肚子,浩浩便睡下了。
直到第二天早上起來,浩浩感覺全身哪裡都不舒服,奶奶聞聲趕過來被眼前的場景嚇了一跳:只見浩浩全身蠟黃,毫無血色,病懨懨的;不僅如此,浩浩床邊的痰盂中裝滿了暗紅色的尿。
圖片來自網絡
爺爺、奶奶趕緊抱著浩浩趕往醫院,最後診斷結果為:浩浩得了一種十分兇險的溶血性疾病——「蠶豆病」。
經過重症醫學科、血液腫瘤科長達 2 周的聯合救治,浩浩才得以轉危為安。
蠶豆要命,並非偶然
去年,湖北黃陂一名2歲4個月大的男孩小傑(化名),也是在頭一天晚上吃過晚飯後開始發燒,尿的顏色變得像醬油色一樣,並且小臉蠟黃,呼吸困難。
第二天早上,還沒被送到醫院,小傑就開始昏迷和抽搐,到達醫院兒科門診時,小傑突然心跳停止,在進行心肺復甦後,小傑被送入兒童重症病房繼續搶救。
醫生正在查看小傑的病情,圖片來自網絡
經診斷起因為急性溶血性貧血,醫生當即做了血漿置換治療,小傑的病情才有所緩解。
據武漢兒童醫院重症醫學科、血液腫瘤科數據顯示,每年四、五月因進食蠶豆出現危急重症的患兒20名左右。
為什麼蠶豆病的殺傷力這麼大?
新鮮的蠶豆其實是一種極強的氧化劑。而有一部分的人,因為遺傳缺陷,體內缺乏一種叫 6- 磷酸葡萄糖脫氫酶(G6PD)的成分,這是一種保護正常紅細胞免受強氧化劑的破壞的酶。
缺乏這個酶的保護的人,一旦食用新鮮蠶豆或直接接觸蠶豆花粉後,會導致體內紅細胞被大量破壞,從而導致急性溶血性貧血或黃疸,威脅生命安全。
所以,這種病被稱之為」蠶豆病「。這種病多見於長江以南兩廣地區。
蠶豆病有六大特點
發病時間:進食蠶豆後24~48小時內發病
易發人群:多發於5歲內的兒童,3歲以下占70%
性別比例:男性多發,男女發病比例為9:1
遺傳因素:40%以上的病例有家族史
病發季節:多發於初夏蠶豆成熟的季節
發病情況:只發生於G6PD缺乏者
值得注意的是:
蠶豆病屬於先天性基因缺陷,突變基因位於X染色體上,由於男孩只有1個X染色體,發病率遠遠高於女孩,女孩可以終身攜帶突變基因不發病。
蠶豆病發病時會有哪些症狀?
蠶豆病症狀輕微的話,往往會被忽視,無需治療也可能會好轉,但是嚴重一點的,小便會呈醬油色甚至紅色。
具體症狀如下:
皮膚症狀:面色蒼白霍發慌,伴有黃疸;
全身症狀:畏寒、發熱,嚴重時可出現神志不清,甚至休克;
消化道症狀:嘔吐、腹瀉、腹痛、肝臟腫大,約50%患者會出現脾大;
泌尿系症狀:尿液呈醬油色、濃茶色或血色,嚴重者會出現急性腎功能衰竭。
醫生提醒:
5歲以下的兒童,在不確定孩子是否缺乏G6PD這種酶的時候,第一次吃蠶豆的時候一定要謹慎!包括怪味豆、蘭花豆、蠶豆粉絲之類加工過的蠶豆製品,應儘量少量給予,並注意觀察孩子身體有無異常反應。
注意!
「蠶豆病」不一定由吃蠶豆引起
蠶豆病不僅僅吃出來的病,以下幾種情況,也很容易誘發蠶豆病!如果家裡有蠶豆病患兒,請一定要注意!
觸碰豆製品和豆類花粉
寶寶除了吃蠶豆製品或氧化性強的黃豆、豆漿、醬油等食物可能發病,接觸了蠶豆花粉也可能誘發蠶豆病。
接觸樟腦丸
如果寶寶穿的衣服中帶有樟腦丸成分,而樟腦丸含有萘,會引起溶血症,此時寶寶也可能患上蠶豆病。與樟腦丸一樣含萘的物品也要避免接觸,如強力無比膏、冬青油軟膏、紫藥水、除臭丸、薄荷膏、跌打酒等。
錯誤服用藥物
如果寶寶錯誤服用了會破壞紅細胞的藥物,如退燒藥、抗瘧疾藥物、磺胺類抗生素等,也會導致患上蠶豆病。
其他病毒感染
旅途期間,寶寶不慎感染肺炎、流感、傷寒、病毒型肝炎等,不排除因病毒感染誘發溶血症的可能,並進一步導致蠶豆病的發生。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pd8hAGwBmyVoG_1Zt_I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