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生在農村,長在農村,我是農民的兒子,不能忘根......」崔義鋒說。這位農民的兒子幾十年如一日紮根基層,全心全意為村民服務,興產業,樹新風,勇做鄉村振興領路人,團結帶領聶村黨員幹部群眾昂首邁向小康路,共建富裕和諧美麗新農村。
聶村地處武功鎮西塬上,土地面積1700多畝。長期以來,以種植小麥、玉米等傳統農作物為主,嚴重製約了村民致富奔小康的步伐。作為聶村黨支部書記的崔義鋒看在眼裡,急在心上。他帶領村兩委班子多方聯繫,走訪調研,找項目、籌資金,通過吃透村情、掌握政策、了解民意,最終以實施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發展特色種植業——黃桃,破解了群眾發家致富難題。
在調查學習中他發現,黃桃的營養價值十分豐富,有延緩衰老、促進食慾、提高人體免疫力等營養價值,老少皆宜,堪稱保健水果、養生之桃。更為重要的是,黃桃的適應性強、外觀美、產量高、效益好。近幾年來,全國各地已經有不少人因黃桃種植而脫貧。
經過多次的外出考察學習,確定好黃桃項目,崔書記立即行動鼓勵大家在全村栽植黃桃,在種植黃桃時,崔書記從選苗,到栽植、施肥灌水、整形修剪、果實管理、病蟲害防治等每一個細節都逐項跟進。一分耕耘,一分收穫,村民們的黃桃終於開花結果、喜獲豐收。說起黃桃種植的收入,喜獲豐收的種植戶崔民會信心滿滿地給我們細算了一筆帳「以前我只知道種植傳統農作物玉米和小麥,這些雖然國家有補貼,但是每畝玉米、小麥,除去種子、化肥、灌溉、農藥、租用農機等成本,每畝地年收入約1000元左右。後來,在崔書記的倡議下,我種了十幾畝黃桃。去年一畝地收入約一萬多元,今年比去年收入更多。在崔書記的指導下,我要把黃桃這個產業做大,做強,做得更好。」
脫貧致富奔小康是每一位村民的夢想,作為村黨支部書記的崔義鋒正是以「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權為民所用」為幹事創業的出發點,時刻把群眾利益放在首位,使聶村百姓的生活猶如芝麻開花——節節高。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有了物質基礎,人們才有精力建設自己的精神家園。為提高村民的幸福指數,作為村支書的崔義鋒又以極高的熱情投身到提升群眾基本素養,繁榮鄉村精神文化生活的工作中。他先後組建了鑼鼓隊,秧歌隊,秦腔自樂班,女子管樂隊,利用群眾喜聞樂見的娛樂方式豐富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去年8月份,村委會對精神文明建設中表現突出的好媳婦、好公婆、好孝子、五好家庭、致富能手共32人進行了表彰,讓廣大群眾學有榜樣,趕有目標。
近年來,農村婚喪嫁娶的鋪張浪費現象時有發生,盲目攀比、鬥富比闊的不良風氣,除了造成不必要的資源浪費,還成為部分村民們一筆不小的經濟負擔。面對這種情況,崔義鋒和村兩委將節儉辦紅白事作為村裡的頭號民生實事來抓,通過建立紅白理事會制度、出台村規民約、開展道德講堂等一系列措施,在全村移風易俗,狠剎了大操大辦之風,匡正了社會風氣,提高了社會文明程度,有效凈化了黨風民風。
「紅白理事會的運行,從根本上杜絕了我們村紅白事鋪張浪費、相互攀比的不良風氣,在全村樹立了文明新風尚,有力地促進了鄉村文明建設,為進一步落實好中央鄉村振興戰略、建設富裕和諧美麗新農村打下了良好基礎」崔義鋒說。作為一名共產黨員、村黨支部書記,近年來,崔義鋒處處發揮黨員幹部示範帶頭作用,勇做鄉村振興領路人,團結帶領聶村黨員幹部群眾,在建設富裕和諧美麗新農村的征途中不懈奮鬥,以苦幹實幹贏得榮譽,以實實在在的工作業績贏得了群眾的廣泛讚譽。
俗話說「 金杯銀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金獎銀獎不如老百姓的誇獎」。說起崔書記為村裡辦的好事實事,村民個個都能如數家珍。村民楊傑說:「我們村書記是一個優秀的共產黨員。他經常深入群眾,為群眾辦實事,深入貧困戶的家庭,解決貧困戶存在的困難問題,而且從上級爭取資金,鋪設暗管兩千米,對原有癱瘓的三眼機井的高壓線路、變壓器等設施進行了更新,新打機井一眼,解決群眾的吃水、灌溉等難題,他還經常組織群眾參加縣、鎮舉辦的七一建黨晚會和春節聯歡晚會,使群眾的生活變的越來越豐富多彩,崔書記真是我們村當之無愧的領路人」。
「作為一名村黨支部書記,在工作中我時刻不忘黨的領導,處處以一個共產黨員的標準來嚴格要求自己。有責任,有擔當,為群眾服務是我的宗旨。認真貫徹執行黨的各項方針政策,以黨的十九大精神為指引,以發展壯大集體經濟為龍頭,以鄉村振興戰略為目標,以發展產業為主題,帶領群眾致富奔小康,不忘初心勇擔當,牢記使命謀發展,努力為建設兩富兩美小康武功再立新功,」崔義鋒堅定的說。
(武功縣融媒體中心)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pKcklG8BxtCz63RL4xzP.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