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去包容,家庭才會更加和諧!(值得一看)

2019-12-08     心成一閱


曾國藩說:家運之興旺,在於和睦、孝道、勤儉。


正所謂,家和萬事興,和睦是家庭興旺之首。


和睦離不開家人之間的互相理解,也離不開互相包容。


對待陌生人,我們總能禮貌客氣;但對待家人,我們卻肆無忌憚地暴露壞情緒。


其實,最親的人本該是最包容的。


那些家庭興旺的人,都是因為學會了對家人包容。


包容父母,孝道讓家庭更和睦


我們都懂得抱感恩之心去對待父母,但卻時常心有餘而力不足。


父母成長年代和我們不同,在思想和觀念上,和我們存在許多不同甚至矛盾的地方。


每當我們和父母產生分歧,我們總會嫌棄他們,有時候甚至惡言頂撞,這樣其實早就違背了孝道。


俗話說: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


其實,孝道不只是侍奉雙親衣食住行,而是包容他們。


包容父母的不完美,包容父母和我們的分歧,包容他們對我們的不理解,才是真正的盡孝。


父母無意和我們對抗,他們只是想把他們認為的「好」給我們。


父母叮囑我們添衣,囉嗦我們三餐要吃飽,早睡早起,而我們因為不理解,所以抗拒他們的「好」。


父母想要和我們再靠近一點,所以學習使用智慧型手機和微信,但問題卻比小學生還多,而我們因為不理解,所以嫌棄他們的「笨」。


父母或許在思想上沒能給我們最好的引導,但其實他們已經給了我們那些他們最好的東西。


一個人,如果連父母都包容不了,那更不能奢求他包容其他人。


用心去理解父母所做的一切,包容他們的好與壞,家才會更和睦溫馨。



包容子女,關愛讓家庭更興旺


《三字經》言:子不教,父之過。


雖說嚴師出高徒,但能教出好子女的父母,一定是嚴格和包容兼具的。


在德義方面嚴格要求子女,在成長方面耐心包容子女。


當子女犯錯的時候,不是一味地揪原因,而是和子女共同研究未來如何不再重犯。


當子女失敗的時候,不是嚴格批評責備,而是耐心鼓勵讓他們有堅持下去的信心。


有這麼一則故事:

一個孩子犯了大錯,父親很生氣,但冷靜下來後,對兒子說:「是我沒有教導好你,才讓你犯了這樣的大錯,我也有責任。」


說完拿給兒子藤條,讓兒子抽打自己,兒子不敢,父親生氣地催他打。父親見兒子不打,拿過藤條用力抽打自己,兒子嚇哭了。


從此,兒子再也沒有犯過大錯。

這樣獨特的教育方法,沒有一味把怒火發泄到兒子身上,而是用新的教育方法來讓他發現自己的錯誤。


《菜根譚》有言:家人有過,不宜暴怒,不宜輕棄。此事難言,借他事隱諷之;今日不悟,俟來日再警之。


很多父母總是喜歡用體罰和言語來罰責子女,這不能帶來思想上的悔過和警醒,也難絕「後患」。


其實,真正的教導,是用心去包容和關愛、感化子女。


在包容里成長的下一代,會更有出息,家庭也會更興旺。



包容愛人,默契讓家庭更和諧


老話說得好:十年修得同船渡,百年修得共枕眠。


夫妻是一生中最寶貴也最漫長的緣分,父母會老去,子女會成家,但愛人是我們一生的陪伴。


因此,學會包容另一半,實際上是最重要的。


我們了解另一半越多,越知道對方的缺點。


面對另一半的缺點,往往最沒有顧忌。沒有耐心的人,會一味埋怨指責另一半,於是夫妻情感開始出現裂縫。


《朱子家訓》曰:居家戒爭訟,訟則終凶。


家庭中要警惕爭執,否則會帶來不好的後果,關係再好的夫妻更要警惕。


那些能走到白髮之年的老夫妻,實際上是共同經歷了許多分歧,在分歧中學會了包容對方,才能走得如此長久。


夫妻是家庭的頂樑柱,無法和諧相處的夫妻,對父母和子女同樣會造成不好的影響,整個家庭也惶惶不安。


夫妻是講情的,不能完全講道理,用心去包容另一半,家庭才會更加和諧。



和氣包容,乃立家之根本。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更何況最親近的家人。


懂得包容彼此的家庭,往往更加幸福和諧,生活充滿鬥志,這樣的家庭才會更加興旺。


從今天起,學會包容每一位家人,當我們學會了包容,家庭才是真正的興旺。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olgw5W4BMH2_cNUgCb8P.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