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提醒:新學期養成5個好習慣,孩子會更加出色

2020-03-13     名校家長



文:木易

同一個班級,同一個老師,孩子之間成績高低的根本原因在於習慣的差異。

良好的學習習慣能讓孩子的學習效率事半功倍,班主任提醒,新學期養成這5個好習慣,孩子會更加出色!

1、尊重老師的習慣

古訓曰:為學莫過於尊師。學習首先要學會尊重老師,一個孩子光學習成績優秀是不夠的,他還應該擁有謙虛的人品。

尊重老師,才能尊重老師的課堂,才能與老師更好的交流學習。

我們經常看到「學生傷老師」、「學生辱罵老師」的新聞,學生與老師的對立,家長與老師的對立,其實最終受害的是學生自己。

新學期,讓孩子對老師多一份敬畏之心,謙卑之心。內心對老師恭敬,才能端正學習的態度。


2、上課記筆記的習慣

俗話說「熟讀十遍,不如手過一遍」。上課記筆記,能讓聽課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很多孩子沒有養成良好的聽課習慣,一上課就打盹或者思想跑毛,也有些孩子上課從來不動筆。

好記性不如爛筆頭,課上多做筆記,不僅能讓孩子集中注意力聽課,還能鍛鍊孩子的理解能力,筆記更是有助於課後的複習。當堂的知識點可能會淡忘,但是筆記本卻可以幫助你記憶。

養成專心聽課的習慣,養成上課記筆記的習慣,聽和記相互對立,又相輔相成, 只有聽好,才能記好。

反過來,只有記好,才能提高聽課效果,眼到,耳到,手到才能真正心到。

3、堅持閱讀的習慣

著名央視節目主持人白岩松曾說過,怎樣才能做到自信、理性、平和、樂觀這8個字,「除了讀書,沒有其他辦法,沒有捷徑」。讀書能讓孩子看見更廣闊的世界,讓孩子變得更有自信。

如果孩子只是盯著三尺講台,盯著課本,盯著作業而沒有擴展課外閱讀,那麼他的知識量一定是有限的,邏輯思維與言談舉止相較於閱讀量大的孩子遜色的不止一點兩點。

大量閱讀,往近了說能積累知識素材,提升閱讀理解能力與寫作能力,幫助孩子獲得好成績。往遠了說,腹有詩書氣自華,讀書會改變一個人的氣質,甚至成就一個人的一生。

新學期,購買合適的書籍,制定可行的計劃,讓孩子把閱讀當成一種習慣。


4、堅持練字的習慣

寫一手好看的字,到底有多重要,2019年高考結束,曾有新聞報道,有望把書法考試納入高考。

平時的學習中,一手好看的字體現的是一個學生的學習態度、認真程度。考試中,一手好看的字,可能成為孩子的加分項,字跡潦草的孩子相對於字跡優美整齊的孩子已經卷面分上失去了優勢。

郭沫若說:要積極去培養中小學生的寫字能力,雖然不需要每一位小孩都能成為書法家,但一定要把字寫得合乎規格。

寫字習慣要從小養成,可以從下面兩方面入手:

01、練字帖

選擇合適的字帖,讓孩子通過臨摹和描紅學習寫好看的字體。

02、平時認真寫

無論是課堂筆記還是課後作業,要引導孩子認真對待書寫,家長也要做到每天檢查的習慣。

5、做家務的習慣

很多家長覺得孩子學習辛苦,捨不得孩子做家務,認為做家務是大人的事情,小孩子的主要任務是學習。

家務活看似與孩子的學習不掛鉤,甚至在一些家長眼中孩子做家務會耽誤學習,其實不然。

哈佛大學一項長達20年的研究表明,愛做家務的孩子與不愛做家務的孩子相比,就業率為15:1,收入比後者高20%,而且婚姻更幸福。

做家務並不是一項苦力活,而是能切切實實培養孩子的責任感及動手能力。

孩子的任務不只有讀書,還有健全人格的培養。讓孩子學習之餘參與家務,可以放鬆筋骨,又可以體會父母做家務的辛苦,這其中也能鍛鍊孩子自理生活的能力。

等某一天,父母忙於工作或者不在家的時候,他便可以自己洗衣做飯,收拾房間。

生活就是最好的教育,讓孩子做家務其實也是在進行生活教育,讓孩子在家務中體會生活不易與生活的樂趣。

美國心理學家威廉詹姆士曾經說過:

「播下一個行動,收穫一種習慣;播下一種習慣,收穫一種性格;播下一種性格,收穫一種命運。」

新學期,孩子需要再次調整狀態,重拾信心,培養優秀的習慣。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odrq1nABjYh_GJGVl1V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