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步一步走,終會到達

2020-03-19   環渤海新聞網

一步一步走,終會到達

——從踏雪回家想到抗擊疫情再到人生之路

唐振中

2月14日近晚八點時,我修改完稿件的最後一段,終於可以打道回「府」了。從下午三、四點,外面就下起了大雪,其實是鵝毛大雪。但因為急於完稿,我的注意力全在稿子,只管躲進小屋成一統,哪管外面有鵝毛?

等我一出來,嚇了一跳。好大的雪,大概近二十年來少見。瑞雪兆豐年嗎?不是,在這大疫面前,只感覺可能會更有利於居家隔離,可能更有利於凈化空氣,可能……面對連日肆虐的疫情,心緒高興不起來,像一把打不開的傘。

因為長期的「綠色出行」,我想都沒想奔向停在牆角自己的那輛自行車。車子的車輪、車座、車筐都被厚厚的白雪覆蓋,像一座真實的雕像,矗立在那兒。

天空依舊飄著雪花,我把棉服上面的帽子拉到頭上,打開車鎖,調轉車頭,推起車子往外走。踏著沒過腳脖子的積雪,剛推出幾步,失去了往日的輕快。可能是從2002年開始每天都是推著車子走路回家已經成為習慣的原因,自行車已經和背包一樣成為了隨身的「必備品」,一個還是推著的閃念,讓我沒有絲毫停頓,繼續用力往前走。

等到從單位的小院走到臨街的馬路,我被眼前的大雪驚住了。到處都被白色覆蓋,昔日清晰可見的高高的馬路牙子也沒了蹤影,馬路上偶然有一兩輛汽車慢吞吞地向前走著。今天回家的路可能不好走。但轉念一想,既然出來了,而且明天又是雙休日,還是把車子推回家為好。

走了不遠,轉過彎去,路寬闊起來。可每邁一步,腳都深深陷進去,每邁一步都是茫然。到處都是雪,到處都是白茫茫的一片。如果沒有樓房和樹木,我能找到回家的路嗎?我突然問自己。但回家是必須的,多一輛車子又怎麼了?我計算著這次回家需要的時間可能遠遠超過每次。

再次轉了一個彎,前邊的路更寬了,但雪仍然那麼深,每踏一步,既要小心滑倒,又要費力地把鞋從沒過腳脖子的雪中拔出。好在我對回家的路非常熟悉,不用遲疑和擔心。

天空沒有因為腳下的雪已經很厚了而停止,仍然倔強地下著。落在衣服上的雪化了一層又覆蓋上一層,我推著車子,喘著粗氣。

到了前面十字路口,我走了快一半了。但人依然稀少,前面的路上基本沒有腳印。我想到了魯迅的那話名言: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我調侃自己也算當下的「開拓者」。

調整著心態,既然往前的路不能走快,那就一步一步地來。我注意著自己的腳步,一步、兩步、三步……腳印在後邊清晰地留下,一會兒的功夫我又往前走了近一里路。

突然前面的雪成了雪水,那是因為這段路有地下暖氣管道。雪和水混合在一起,每走一步就會激起一片,幾步下來鞋濕了,褲腳也滿是泥水。但這段回家的路別無選擇,只有硬著頭皮趟過去。

終於衝過了這段泥濘的路,又到了雪白的雪地里,可沒走幾步,車子就不轉了,因為車瓦和車帶之間都是凝結的半雪半冰。我停下來,尋找著除冰的工具。找到了一個樹杈,對車子一頓「修理」過後,終於又能往前走了。

回到家都已經是21點20,大約比每天晚了半個多小時。家人已經把一盤餃子端上了桌。

坐在餐桌上,一邊吃著餃子,一邊想到了今天不容易的踏雪回家。從一步步的踏雪歸來,我也想到了目前正在進入酣戰的阻擊疫情。其實尚不明朗的疫情不也如這大雪之夜的回家嗎?不用管是不是深一腳淺一腳地走著,也不用管是否遇到雪水和泥濘,只要堅定必勝的信心,嚴密精準防控,我們就能打贏這場戰爭。其實疫情也是人生路上遇到的「不測」之一,哪有那麼多順利和平坦!只有奮勇向前,急不得,惱不得,走好每一步,一直堅持,才有可能到達預定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