驕傲!永康這個婺劇團應邀參加央視節目錄製......

2019-12-18     永康日報

「真是太棒了,感謝浙江中月婺劇團為我們帶來的精彩表演!他們究竟能不能通過審核呢?」隨著主持人話音落下,大螢幕的畫面開始轉動,最後停留在象徵「通關成功」的紅色標誌上。觀眾席驀然爆發出一陣雷鳴般的掌聲。

  


這是11日央視戲曲頻道《一鳴驚人》節目錄製現場,我市中月婺劇團攜新鮮出爐的劇目《雁盪山》應邀登台。這是一出以武戲為主的經典劇目,全程沒有一句台詞,全靠動作、眼神、音樂傳遞情緒,演員們翻騰撲跌,武戲技巧層出不窮,表現得淋漓盡致,贏得觀眾滿堂彩。


首登央視,一鳴驚人


本次浙江中月婺劇團應央視《一鳴驚人》欄目邀請參加節目錄製,與來自全國20多支隊伍展開角逐。目睹前幾個節目接連被淘汰後,中月婺劇團的演員們無不暗自捏了一把汗。


「平常心,演出自己的水平!」團長劉雙龍給演員們鼓勁。



「這是一支年輕的團隊,演員平均年齡只有18歲。他們將為我們帶來怎樣的表演呢?」主持人這樣介紹中月婺劇團。會場變暗,聚光燈一打,身著白衣甲冑、威風凜凜的孟海公粉墨登場,其精美的服道化和標準的身段走步著實讓人眼前一亮。緊接著,黃衣藍衣的士兵魚貫而入,兩伙人馬戰在一處,陸戰、水戰、攻城……《雁盪山》全劇沒有念白、唱詞,音樂隨著每一幕戰役高歌推進,演員運用舞蹈肢體語言,演繹出一幕幕威武雄壯的戰鬥場面,其不凡的身手和矯健靈活的功夫讓台下掌聲、叫好聲絡繹不絕。



這是中月婺劇團首次公開演繹《雁盪山》劇目,從舞台難度看,這絕對屬排得上號的武打群戲,難度高、危險大。而中月的表現可謂是讓觀眾過足了一把眼癮。在一段翻跟頭戲裡,演員們不斷翻新著花樣,單人翻、花式雙人翻、翻城牆……漂亮的武打動作引發熱烈喝彩。


「這齣武戲本身難度很大,考驗的不是一個角兒,而是整個團隊的實力。中月婺劇團用這齣戲展示了他們強大的武戲班底。」評委之一、「梅花獎」得主武利平點評。



另一名評委趙娟則將中月婺劇團形容為「一片艷陽天」,鮮艷,燦爛,活力四射。「中月婺劇團、樂隊成員都很年輕,但民樂演奏和戲劇表演都完成得非常到位,實屬不易。」趙娟說。


演出結束,中月婺劇團演員們在台上排成一排,個個紅光滿面,還帶著演出後喜悅和興奮的餘韻。他們滿懷期待和忐忑,等待著觀眾打分,這將決定他們團隊能否過關。


「恭喜你們,順利通關!」演員們的笑臉在鎂光燈映照下顯得越發燦爛。


為上央視,加緊練兵

一個成立時間不到一年的民營婺劇團,緣何能受到央視媒體的青睞?故事要從兩個多月前說起。


自9月17日在廣電大劇院首秀以來,中月婺劇團可謂是賺足了眼球,收到了市內外許多單位、鄉村、企業的邀請,開始了一天天忙碌的奔走演出。


而就在11月20日,一封來自北京的邀請函悄悄抵至中月婺劇團。薄薄的文件紙上印著:中央電視台戲曲頻道特邀請中月婺劇團參加《一鳴驚人》欄目錄製。該節目製作完成後將於央視戲劇頻道播出。


這一消息當即震動了全團上下。對於一個9月份剛在公眾面前亮相的新生劇團來說,這無疑是一份莫大的榮耀和含金量十足的肯定。

  

團領導接受央視採訪


「這已經是中月婺劇團第二次受到央視的青睞。」中易文化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董威對記者說,11月初,央視《戲曲採風》欄目剛對中月首秀進行了報道,時隔不到一個月又收到了來自央視的橄欖枝。全團上下飽受鼓舞,演職人員加緊練兵,預備著以最好的狀態登上央視大舞台。


今年4月曾亮相央視的中月民樂團也作為配樂擔綱同行,為中月婺劇團演出助力。

  


上午8時,距離預定的正式錄製時間還有5個小時,中月婺劇團的演職人員便已來到央視錄製現場熟悉舞台。

  


中月民樂團成員在台下調音;婺劇團演員身穿便服,在台上熱身,練習走位。他們嚴陣以待,等待全場燈光打在身上的那一刻,用多年積蓄的努力,日日夜夜揮汗如雨的付出,攜他們熱愛的金華戲,一鳴驚人。

  


「來北京一趟不容易,我們很珍惜這個機會,一定要表演出自己的水平!」在當天彩排中不慎受傷的演員劉現啟抱著這樣的決心,堅持完成了表演。


七年積蓄,一朝爆發

望著自己一手操辦的團隊在舞台上光芒萬丈,俞朝忠心裡剎那間翻滾過許多感慨。


俞朝忠是一名民營企業家,對傳統民間藝術懷抱一腔熱血和情懷。七年來,他投資創辦了中月民樂團、中月婺劇團,手把手扶持起一班熱愛曲藝的年輕人,給予他們成長和活躍的舞台,將婺劇的美妙樂聲帶到許多城市和鄉村。

 


對於中月藝術團隊的每個演員來說,俞朝忠像一個大家長,嚴格而慈愛,給予他們無微不至的關照和支持;反之亦然。無論多忙,俞朝忠都選擇推掉其他事宜,飛到北京,陪中月婺劇團演完這一遭。

  


當天,在彩排中遇到的問題比想像中更具挑戰。一方面,央視的舞台是一個完全陌生的舞台,活動空間小,演員們需要適應。另一方面,由於時長的限制,節目需要現場調整,配樂也要進行改動。而這種適應與調整需要在短短兩個小時左右完成,大家當即回到賓館重整架勢。


這一期間,俞朝忠全程陪同,沒有一刻鬆懈。直到目睹中月婺劇團克服重重困難,驚艷登台,懸在他心頭的巨石才落了地。

 

 

「中月婺劇團是一支很年輕的團隊。正因為年輕,他們身上肩負著行業未來的希望。」俞朝忠對記者說。作為一名企業家,他致力於用企業管理模式經營中月藝術團隊,將「傳承、創新、精品、教育」八個字貫穿始終;在軟體和硬體投入上不遺餘力,力求讓中月藝術品牌和藝術表演傳古彰今,調和折衷,成為當代婺劇傳承的驕傲。


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前所未有地指出堅定文化自信的重要性。在這個偉大的時代,中月婺劇團肩負重任,乘著振興傳統文化的東風,堅守藝術理想,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彰顯民族文化之魂。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o-aSNm8BMH2_cNUgy5Q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