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農曆二月初二,傳說中「龍抬頭」的日子。
龍抬頭,是指「青龍」七星開始出現在東方,萬物此時開始真正甦醒,民間流傳著「春回大地,萬物復甦」的真實寫照。因此,二月二又稱「春耕節」、「春龍節」。
二月二,剃龍頭
民間一直有「二月二理髮去舊」的說法。這一天,為孩子理髮,叫「剃龍頭」或「剃喜頭」,借龍抬頭之吉時,保佑孩子健康成長;大人理髮,也有辭舊迎新,帶來好運的寓意。
往年的龍頭節,理髮店裡往往是顧客爆滿。但今年,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打亂了每個人的理髮節奏,很多地方的理髮店至今還沒開,我們也還不能隨意走動,去「剃龍頭」。
近期,一條#如果理髮店再不開門#的話題,就已悄然登上微博熱搜。
有網友調侃:
然而,理想很豐滿,現實往往很骨感。
很多人無法忍受長發困擾,於是紛紛對頭髮動起了手。但自己剪髮,是一件有風險的行為,稍有不慎就是失敗案例。
一份「自己理髮操作須知」
對女性來說,頭髮長了可以選擇綁起來,有劉海兒的可以用髮夾將頭髮固定到一側。
男性如果想在家理髮,不妨讓家人幫忙,以下細節可以幫你提高成功率:
手法慢一點,避免用力過大傷及頭皮;
不建議剪得過短,這樣就算你剪砸了,還可以讓專業的理髮師重新修剪;
可以把頭髮分成幾個部分來剪,不要一抓一大把;
理髮時避免讓兒童在身邊,使用剪刀更要小心。
二月二龍抬頭,除了理髮剃頭,還得吃這幾種美食。
咬龍耳、扶龍鬚、食龍子……這一天,各地風俗里的傳統美食,大多以「龍」字命名,沾「龍氣兒」,吃個吉利。
吃龍耳,旺財源
「龍耳」,指餃子,因形狀神似,在二月二成為人們的必選美食,寄語新年財源滾滾之意。
扶龍鬚,順溜溜
吃龍鬚麵,又稱「扶龍鬚」,吃一碗龍鬚麵,討一個順順利利的好彩頭。
食龍子,五穀豐
「龍子」指的是米飯,大米蒸出的米飯,粒粒分明、形若龍子,取「多子多福」的美好寓意,盛上一碗,「福運綿延」。
此外,吃春餅稱為「吃龍鱗」,吃餛飩為「吃龍眼」,炸油糕為「吃龍膽」,麵條、餛飩一塊煮叫做「龍拿珠」,吃豬頭稱作「食龍頭」,吃蔥餅叫做「撕龍皮」。
宅家別忘運動
二月二古稱「踏青節」,這一天適合出門踏青、郊遊。
受到疫情影響,不太方便出去走動,不妨在家中做一些室內運動。畢竟踏春的本質就是運動,一樣可以收到效果。
節日詩詞
二月二是一個傳統節日,此時正值春天,詩人們用筆墨表現春天的美好。其中,也可了解「二月二」的歷史習俗。
《二月二》
唐·白居易二月二日新雨晴,草芽菜甲一時生。
輕衫細馬春年少,十字津頭一字行。
《二月二日》
唐·李商隱二月二日江上行,東風日暖聞吹笙。
花須柳眼各無賴,紫蝶黃蜂俱有情。
萬里憶歸元亮井,三年從事亞夫營。
新灘莫悟遊人意,更作風檐夜雨聲。
《二月二日出郊》
宋·王庭珪日頭欲出未出時,霧失江城雨腳微。
天忽作晴山卷幔,雲猶含態石披衣。
煙村南北黃鸝語,麥隴高低紫燕飛。
誰似田家知此樂,呼兒吹笛跨牛歸?
《二月二日即事》
宋·方岳春潮昨夜沒平灘,一雨催花色半含。
雁喚元宵歸塞北,燕銜新社到江南。
無歡不必游花樹,有病何須置藥籃。
只把公忠答天地,從教兒女鬧冠簪。
二月二本是一個踏青郊遊的好日子,可是因為肺炎疫情,我們還需要待在家裡再等些時日。
疫情之下,安全為首。雖然全國各地的疫情態勢逐步向好,但還是不要掉以輕心,讓我們從自身做起,少出門,更不集聚。
一起期待春暖花開,再從「頭」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