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我見過最聰明的3種溝通方式,終身受用

2019-05-22     粥左羅頻道


你好,我是粥左羅,這篇文章我們聊聊溝通。

很多人會想,溝通誰不會?

實際上,說話是人人都會的,至於溝通,90%的人都存在問題:

為什麼你發的消息別人不回?

為什麼你說話總是不受人待見?

為什麼你聊了半天,啥問題沒解決?

為什麼你求人幫忙,別人不搭理你?

為什麼溝通是解決問題的,你卻越聊越糟?

很多時候不是事情本身的問題,也不是人本身的問題,而是溝通出了問題,換一種溝通方式,可能問題迎刃而解。

這篇文章,寫寫我見過的最聰明的三種溝通方式,終身受用,分享給你。


01

溝通路徑越短

達成目的越快

說一個我在工作中經常遇到的一種溝通場景:

——粥老師在麼?

——在的

——可以轉載你一篇文章麼?

——可以的

——感謝粥老師!《我見過XXX》這篇幫我開下白名單吧

——沒問題。哎,你把帳號名字和ID發給我啊。

——哦哦好的,馬上。帳號名字@我不會溝通 ID:iamchunhuo

——開單勾還是雙勾??

——單勾就可以的

——OK

——粥老師,麻煩把轉載要求發我一下~

——滾!!!!!

跟溝通路徑長的溝通,真是太太太太累了!太太太太浪費時間了!

真正聰明的溝通方式,路徑都非常短。

第一: 結論先行

原因先行路徑太長,讓人等著急,對方會想,你你你到底想說什麼呀??

比如,你跟老闆這樣說:

上午9:30,小A要去中國移動見客戶,下午4點小B要去上海出差,小C下午1點—2點要用會議室。哦對了,小A大概中午12點回來。老闆,我把會議給大家安排在下午2點—3點了。

怎麼縮短溝通路徑,讓聽者一秒get重點,不那麼焦急呢?

先說結論,比如你跟老闆這樣說:

老闆,我把會議給大家安排在下午2點—3點了。是這樣的,上午9:30,小A要去中國移動見客戶,大概中午12點才回來,下午4點小B又要去上海出差,然後中間1點—2點小C還要用會議室,所以安排在下午2點—3點是最合適的。

有個段子也很很好的說明啥叫結論先行:

你不要發微信問:

——在麼老鐵?

——最近怎麼樣啊老鐵?

——大哥,我失業了....


請先說結論,你不就是來借錢的麼?

所以,這是你要記住的第一點,縮短溝通路徑,你要先說結論再說原因,別吧啦吧啦半天,別人還不知道你想說啥,急死個人。

第二: 一次說完

縮短溝通路徑的第二個技巧是:

該說的信息儘量一次說完,別問一句吐一句,否則明明10秒能搞定的,一來一回的說好幾分鐘。

比如上面說的申請開白,正確的溝通姿勢就是:

您好,我是粥左羅的助理,負責百萬大號@粥左羅帥得一比 的運營,想單勾轉載你們的文章《xxxxxxxxxx》

我們帳號ID:zzlshuaideyibi

P.S. 我們非常喜歡你們的文章,以後也會多轉載,希望您給開個單勾長白,我們每次都會嚴格標註來源,按要求轉載。如果不方便開長白,也麻煩您先給我們開這篇的單勾。感謝,合作愉快。另外,為了方面後續高效合作,能否進你們的白名單群,或者加你們運營的微信,我的微信id:zhouzuoluotaishuai)

這就是溝通路徑短,溝通效率高,對方馬上get到所有關鍵信息,你節省了對方的時間,對方可能1分鐘就把問題給你解決了。

第三: 準確表達

準確表達也是為了避免因為「再三確認」拉長溝通路徑。

開白,是模糊表達,單勾開白,就是準確表達;

下午見,是模糊表達,下午三點見,就是準確表達;

明天給你答覆,是模糊表達,明天晚上12點前給你答覆,就是準確表達;

當然,上面的模糊表達,還不算坑,多問一句就好了。

更模糊的表達是,你吧啦吧啦半天了,我都不知道周末你到底去不去逛街,我都不知道你今晚來吃飯還是不來吃飯,你明天是有空還是沒空,能不能給我個準確的表達???

以上是聰明溝通的第一種方式——縮短溝通路徑。

大白話就是:有事請你直接說、說完整、說準確,別太拐彎太鋪墊,別問一句蹦一句,別含糊其辭。每個人的時間都很寶貴,最短路徑的溝通效率最高,也最容易達成目的。



02

推進思維越強

溝通效率越高

中午吃啥???

這是所有職場人世界級的溝通難題。

而且通常,人越多,溝通效率越低。我第一份工作的時候,我們五六個玩得好的同事經常一起吃飯,經常中午12點下樓了,走到馬路的丁字路口,在烈日下停下了,不知道往左往右還是往前走了。吃啥吃啥?到底吃啥?快點兒滴,曬死了....

這就是我們的常態。

大部分溝通,效率都很低。比如:

開會,本來10分鐘能解決的問題,開了一個小時還沒解決;

合作,聊了1個小時了,還沒觸及到能否合作的靈魂問題;

討論,本來10個議題,結果時間過半,才討論到第二個問題;

....

如何提高溝通效率?

推進思維——


第一: 守住主題

比如我們明明是討論中午吃啥的,怎麼又聊起蔡徐坤打球菜不菜來了??怎麼又說起XXX同事太賤了??怎麼說起老闆是個傻X了??怎麼討論起瑞幸的商業模式了??

如果你跟對方溝通,發現對方跑偏了,你要趕緊大喊一聲:別扯淡!!!趕緊的,中午吃撒子???

此為推進溝通第 1 招。

第二: 掌控節奏

開會,5個人,每個人說5分鐘。結果總是有人起來吧啦吧啦10分鐘了還沒有要停的意思,溝通效率能不低麼?

討論,5個問題,結果第一個問題討論起來沒完沒了了,效率能不低麼?

合作,聊半天了,還沒觸及核心問題?

怎麼辦?凡有溝通,必有主導者控制節奏。

比如,時間到了,及時喊停,提醒對方趕緊說重點。

比如,一個問題討論得差不多了,及時提醒大家,進入下一個問題的討論。

比如,先拋出重要問題。我剛開始接廣告時,有的人想在我的公眾號談廣告,聊的差不多了,結果對方發現太貴不能投,或者我發現對方文案太爛不能接。都是效率低,現在,只要談,我先報價,對方先報文案,你接受我的價格,我接受你的文案,然後再聊,效率最高。

這是推進思維的第 2 招。


第三: 有人決定

很多溝通效率太低,完全是因為誰都不做決定。

——中午吃啥?

——你決定吧

——我不知道吃啥,你決定吧

——周末去哪玩

——你決定,我都行

——我也都行,還是你決定吧

做個決定能死啊,溝通的時候,如果你發現對方不是個愛做決定的人,你一定要主動做那個做決定的人。

開會,討論,合作...都要有人做決定,在每一個該做決定的關鍵點快速做決定,在關鍵的時候收或放,打斷沒有重點的廢話或過度的發散,或指定關鍵人表達觀點,總之要有個人把溝通引向高效推進的方向。

這是推進思維的第 3 招。

推進思維,不僅對溝通有效,對解決大多數問題都有效,事情你不推著往前走,它能自己解決麼?

最後吐個槽:兩個沒有「推進思維」的人,打個電話都掛不了。

事兒明明都說完了,為啥不掛電話,因為倆人誰也不說那句:好,那今天就聊到這,有空再聊 88/行,那就這麼著了,明天見...

聊微信也是如此,聊完了你就用「推進思維」終結溝通,該幹啥幹啥去。

03

越去訴諸對方利益

越能達到溝通目的


——哥,手頭緊不緊,借我點錢唄。

前幾天表弟買房跟我借錢,直接給我發了這樣的微信...當然,表弟嘛,還是借他。

過年的時候我也收到一個老同學發的微信:

——幹啥呢?借給我點錢唄大過年的

借錢也是一種溝通,你怎麼讓別人更願意借給你錢,達成溝通目的?

訴諸對方利益。

借錢這件事中,訴諸對方利益就是,你要告訴對方,我要做什麼、借多少、什麼時候還。

像上面那種借錢方式,對方沒有安全感,一不知道你要開口借多少,二不知道你是下個月還、明年還或者是5年後還。

訴諸對方利益的溝通就是:哥們,我這個月準備買房子,還差一點,能不能先借我5萬,我8月份之前還給你。

很多溝通,就壞在只顧自己利益,不顧對方利益。

我之前發了個招聘帖,很多人發的簡歷和微信,我都不想回復。

為什麼呢?因為對方在溝通中只顧自己的利益.

比如很多人寫我為啥要錄用TA,基本是這樣寫的:我覺得我跟著你能學到很多東西;我一直想拓展下自己的圈子,連結你這樣的人;我畢業三年了,一直缺少一個好的成長機會,希望您給我一個機會....

你想要啥,跟我毛關係,你來我給你發高薪,所以請問:你能給我啥?

因此聰明的溝通者,這些都不會提,而是說:我比較擅長....我可以在什麼什麼方面幫你做得更好....如果我去你那裡,我可以提供....

小道消息的馮老師前幾天寫了篇文章《我為什麼不喜歡別人轉載我寫的東西》時提到:我不喜歡別人轉載我寫的東西,更直接的原因是,對我沒有任何好處。一不能給稿費,二不能給流量,三溝通還需要時間,有時候還惹一肚子氣。

馮老師指出的問題就是,很多人去申請轉載別人的文章,溝通時,沒有訴諸對方利益。

首先你把申請話術寫好寫完整寫準確,是不是就提高了溝通效率節省了對方時間。其次,你能不能在申請前,先打賞一下對方。最後,你能不能在轉載話術上說一下你能給對方帶來什麼,比如你是個大號,可以增加對方影響力,你要單勾帶連結或者二維碼能給對方帶點流量。

這就是訴諸對方利益。

還有一種溝通,就是談判式溝通,更需要訴諸對方利益,才能更好的達成目的。

前段時間女朋友幫爸媽討債,就是一個談判式溝通。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都9012年了,很多農民工還經常被拖欠剋扣工資。女朋友爸媽還有同鄉四個人,在工地做了幾個月,完工要結算工錢時,包工頭找各種理由不給錢,總是說以後會給的。他們沒啥文化,不知道咋要錢,採取的方式特別粗,就是工地的其他項目一開工,他們就去攔著,不讓幹活,除非拿到工資。連續兩天。

包工頭說:再攔著就要挨揍了。後面又說給錢,但想少給兩萬。

爸媽找包工頭的老闆,老闆說錢已經給到包工頭了,這事他就不管了,跟他沒關係。

爸媽打電話給女朋友。女朋友就想著幫爸媽要錢,在網上諮詢了律師啥的,說也不好弄,因為他們啥合同也沒簽,平時都是口頭說,連聊天截圖都沒有。

女朋友要到了包工頭老闆的電話,想打電話溝通解決。那天晚上去吃飯的路上,女朋友把提前想的溝通話術給我說了一遍,問我咋樣。

我說:這樣不行。你這種口氣,態度不好,太硬,甚至還要威脅,不行。因為你讓別人下不來台。這種人,有錢,有勢,要面子習慣了,你不能讓他下不來台,對方一旦下不來台,有可能寧願出了事自己賠錢也不想服軟。

你光想要你的錢,這是你的利益,你絲毫沒有訴諸對方利益。

她問:那應該是怎樣的思路?我們要錢,對方能有啥利益?

我說:

你要讓對方接收到「咱們不好惹、不好糊弄」的信息,而且你要用非常禮貌和尊重的表達,禮貌和尊重就算是訴諸對方利益。

真正的訴諸利益就是,你告訴對方,友好解決,其實是對他們公司利益最大化,因為農民工沒啥文化,如果逼急了眼他們啥事都做得出來,那時候就不是那8萬工錢那麼簡單了,這事就不得不鬧大了,對他們公司危害是非常大的。

做老闆的不傻,這樣說一定一點就通。


因此,女朋友按這種方式溝通完後,很有效果,本來說跟自己沒關係的老闆打電話把包工頭訓了一頓,讓把錢一分不少的給了,第二天上午爸媽就拿到8萬工錢回家了。

其實,這就是談判。談判,一要多訴諸對方利益,二不要做讓對方下不來台的事,要給對方台階下。當然,給對方台階下,某種程度上也算是訴諸對方利益。

談判,聊合作,銷售,求幫忙,都是要從對方那拿利益,是利已行為,利已行為一定要在溝通的時候用利他思維,即時刻訴諸對方利益。

所有溝通中,利他,才是真正聰明的利己。



04

會溝通的人

不僅更容易達成目的

還能讓對方舒服

最後總結:

溝通能力,是一項人人必須精進的生存能力,溝通能力決定了一個人連結資源、解決問題、達成目的效率。

溝通能力,是高頻使用的技能,生活中工作中,我們無時無刻不在溝通,任何事情也都需要溝通來推動。會溝通的人,不僅更容易達成目的,還能讓對方舒服。

最聰明的溝通:首先要做到溝通路徑短,每個人的時間都很寶貴,最短路徑的溝通效率最高,也最容易達成目的;其次要有推進思維,包括溝通在內的任何事情,都需要你的推進才能更高效的解決;最後,也是最重要的,一切溝通中,都要學會訴諸對方利益,利他,是最聰明的利己。

希望你能終身受用於「更聰明的溝通方式」


本文來源:公眾號 @粥左羅,作者粥左羅。

TO BE, TO UP,這裡是50萬年輕人的成長充電站。運營者粥左羅,90後,畢業四年從服裝店員做到成功創業,從月薪2300到月入20萬,堅信成長即財富,只寫最接地氣的成長乾貨。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ndcsNmwB8g2yegNDTpv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