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當中國好欺負?接連2天對美實施制裁,直接戳中美國最大軟肋

2020-07-24     防務評審

原標題:真當中國好欺負?接連2天對美實施制裁,直接戳中美國最大軟肋

據中國外交部宣布,鑒於洛克希德·馬丁公司一直以來越界的行為,中方決定對洛克希德·馬丁公司實施制裁。另據相關消息,制裁的手段或包括但不限於稀土原料以及多種涉及武器生產的製造業。接連2天對美實施制裁無疑直接戳中了美國的最大軟肋,也是對西方類似洛馬公司這樣的肆無忌憚的軍工企業的警告:真當中國好欺負?

據悉,這次中方對洛馬公司的制裁併不是臨時起意,隨著近些年美國對於中國打壓力度加大,相關戰略的轉變也更加激進,洛馬公司一邊通過各種手段向中國示弱,一邊反覆試探中國底線,多次試圖通過出售武器來煽動暴力,挑起爭端,中方正是在多次警告無效的情況下最終決定對其實施制裁。而且,中國的制裁一般而言不存在「誤傷」,也就是類似於美國擅長的通過對於非相關產業的壓迫來達到制裁的目的,而是力求重傷,直戳軟肋。

值得注意的是,由於美國國內的軍工復合體遍布政治經濟社會方方面面,甚至能夠對部分政府官員的任免產生影響,理論上說美國的軍事行動甚至軍購軍售幾乎都在這些軍工復合體的控制之下。因此,洛馬公司這樣的全球最大武器生產商實際上代表的就是美國軍方的利益,甚至當其公司的生產經營對象涉及美國政府的相關戰略時,洛馬公司的態度一定程度上可以代表美國政府的意願,這兩者始終是緊密不可分的。所以洛馬公司的相關行為儘管有著企業的外皮,但實際上代表的就是美國政府甚至軍方自身,制裁對象也必須要涉及美國所有的軍工產業。

儘管一直以來特朗普都試圖以「美國優先」為藉口蠻橫將製造業撤回美國本土,但企業為了生存往往需要在材料和技術上下功夫。以F35為例,原先在澳大利亞等國生產可以通過澳大利亞政府分擔成本,並且使用自家的材料,但回到美國之後,雖然材料價格未變,但占地成本卻變高,人工也水漲船高。為了追求利潤,企業只好選擇性價比更高的材料來代替美國這些昂貴的零件,而中國製造自然就成為了首選。此前美國媒體曾經多次曝光「百分百美國產」的裝備結果在不少零件上都是中國製造,甚至於很多美國的製造商都被中國入股。不僅如此,以稀土為主的製造零件的基礎原料,中國也能夠卡的死死的。

稀土這種材料由於曾經缺少相關技術以及迫切需要發展,所以中國不得不對接近全球儲量七成的稀土進行賤賣,其中作為戰略儲備買的最多的就是美國。之後由於中國提煉稀土的技術不斷提升,目前中國占全球的稀土儲量雖然已經不及四分之一,但相關的技術卻是中國獨有,而且產量也正在逐步削減,逼迫曾經掠奪中國稀土的西方國家消耗戰略儲備。類似洛馬公司生產的F35、F22甚至於美國其他公司生產的雷達、防空飛彈等等最新軍事裝備上都需要中國的稀土和稀土技術,因此,這是目前美國以及美國製造的最大軟肋。中國對於美國稀土技術的封鎖等於直接鎖住了美國現行技術實現的絕大部分可能性。

當然,目前來講,美國對於中國的敵視並沒有減少的意思,甚至於開始變本加厲地挑釁,因此,中國目前對於洛馬公司的制裁很可能只是第一步,中國現在絕對不是曾經好欺負的中國,而美國的軟肋也已經在中國製造下一一凸顯,中國現在雖然無法完全撼動美國在高新科技上的領先優勢,但有絕對的能力憑藉中國製造和中國速度重創美國。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nHuGgHMBiuFnsJQVlEVY.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