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毒紅薯的高產栽培技術

2019-12-10     天下農書

紅薯脫毒技術是一項高新農業增產技術,是生物技術、病毒學技術和良種繁育技術有機結合的產物。

由於紅薯是無性繁殖作物,極易遭受多種病毒的侵染、傳播與積累,造成品種退化,產量降低,品質下降。紅薯受病毒危害減產一般在25%~30%,重者減產50%。病毒病在大田的發病率相當高,目前沒有高抗病毒病的實用紅薯品種,又沒有防治病毒的高效藥劑,採用紅薯脫毒技術是防治病毒病,提高紅薯產量和品質的主要方法。


1.深耕、施肥、起壟

薯田要求深耕20厘米以上,最好是先年冬季耕翻,讓其風霜雪凍,疏鬆土壤,改良土壤的理化性質;同時也破壞病蟲的越冬條件,減輕來年病蟲為害。施肥應做到前期肥效快,秧苗早發;中期肥效穩,壯而不旺;後期肥效長,植株不早衰。施用方法以有機肥為主,多施鉀肥。高產田一般應667平方米施有機肥3000千克以上,尿素10千克,過磷酸鈣20千克,硫酸鉀25千克。施肥方法宜在作壟時條施為宜。起壟時要做到壟形肥胖,壟溝窄深,壟面平,壟土踏實,無大垡和硬心。

2.地膜覆蓋、壯秧早栽、合理密植

一般採用40厘米地膜單行或70~80厘米雙行覆蓋,可先蓋膜後栽苗。紅薯地膜覆蓋可延長無霜期,增加有效積溫,增強抗旱能力,加速土壤養分的分解,優化紅薯的生長環境,栽後髮根快,成活率高,塊根形成早,土溫達到10℃以上就可開始栽。為提高秧苗成活率和早發快長,栽苗時用紅薯BT生根粉5號,濃度為5×10-6~10×10-6,浸薯苗莖部30分鐘,可促根早發。秧苗要選苗床中第一批採摘的壯秧,定植這種苗成活率高,生長快,產量高。脫毒紅薯種植密度一般不低於3500株/667平方米。一般行距60~80厘米,株距23~26厘米。栽秧後要及時查苗補缺,保證全苗。

3.打頂摘心、提蔓不翻蔓

進入雨季,紅薯莖葉生長茂盛,節根容易滋生,分散養分,不利於光合產物向塊根輸送。生產上通過打頂摘心,控制主蔓長度和長勢,促進側芽滋生,分支生長快。具體做法是:在主蔓長度12節時,將主蔓頂端生長點摘去,促進分支發生。待分支長至12節時,再將分支生長點摘去。藤蔓營養生長過旺,提蔓可拉斷節根,減少養分分流,抑制地上部營養生長,促進塊根膨大,促進高產。但不要翻蔓,翻蔓會損傷蔓葉,反而導致減產。

4.激素調控

激素的應用,主要是協調紅薯在生長過程中「源」、「流」、「庫」的關係,最終使地下部薯塊膨大高峰出現早,乾物質積累強度大,且持續時間長,從而使產量增加。在8月中下旬,如薯田肥水過猛,特別是氮素過多,發生莖蔓瘋長現象時,薯田噴洒多效唑或縮節胺等植物生長抑制劑,可起到控上促下的作用。每次667平方米用多效唑50~100克或縮節胺7~15克,對水50~75千克均勻噴洒植株。每隔15~20天噴1次,可噴2~3次,可使蔓長縮短,分支數增加,葉片變小、變厚,葉綠素含量及可流性糖分量和游離胺基酸含量增加,促進塊根膨大。

5.巧追灌裂縫肥和葉面噴肥

紅薯在施足基肥的基礎上,追肥以灌裂縫肥和葉面噴肥為主。追裂縫肥667平方米用尿素4~5千克,過磷酸鈣10千克的浸出液,硫酸鉀3千克,對水150~200千克配成營養液,在田間普遍開始裂縫時,於陰天或晴天的午後進行逐棵澆灌。葉面噴肥根據植株長勢而定,長勢偏弱有早衰跡象的以噴氮肥為主,配合磷、鉀肥,用0.5千克尿素、0.2千克磷酸二氫鉀,加水100千克攪拌均勻噴施。長勢偏旺的主要噴磷、鉀肥,可噴0.2%磷酸二氫鉀水溶液。

6.注意防旱、防澇

如遇秋旱,適時灌水可防早衰,增加塊根膨大速度。注意灌水後不要踩踏薯壟,以免影響土壤通透性。紅薯怕漬水,如遇久雨,薯田積水,應及時排除。

7.加強病蟲害防治

在起壟時每667平方米放入2~3千克3%敵馬粉作土壤處理撒入土內,防治地下害蟲。脫毒紅薯雖有抗病能力,移栽時也需用50%托布津1000倍液或其他殺菌劑浸根。8月下旬和9月上旬要分別噴1次菊酯類農藥,如敵殺死、高效氯氰菊酯等,防治葉面害蟲,保證紅薯正常生長。

8.紅薯脫毒不能代替其他增產措施

在栽培上應根據脫毒紅薯的生長特點,良種良法配套,才能發揮最大增產潛力。除及時採用新的脫毒種,要注意輪作倒茬。紅薯連作,容易造成病蟲蔓延滋生,並重染病毒,使其減產歉收,品質降低,連作年限越長,問題越嚴重。一般連作2~3年輪作倒茬一次。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nHXF-G4BMH2_cNUgFeir.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