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應我,別再看動物表演了

2019-09-12     小聲比比



大家好,提起老虎

大多數人腦海中浮現的形象

可能是這樣的



或者這樣的



但最近我的腦海里

卻只有一個揮之不去的形象

一隻從馬戲團逃脫的老虎



事情是這樣的

前兩天,在河南一場鄉間馬戲表演

一隻東北虎在馴獸員的連續擊打

攀爬過約四米高的護欄

在「老虎跑了」的一片尖叫聲中

一躍而出,觀眾們則四散奔逃



老虎跳出圍欄後先是竄上了一條公路

此時一輛白色越野車駛過

車頭正好撞向老虎的尾部

老虎當即被撞到路邊一動不動

等老虎甦醒過來

瘸著腿跑進了一片玉米地中



隨即,當地展開一場大搜捕

參與圍捕逃脫老虎的人員超過千人



而這條老虎被發現的時候

已經...



老虎為了僅僅一天的自由

卻付出了生命的代價

諷刺的是這場演出票價僅為10元




老虎只是動物表演的一個縮影

其它動物的表演也好不到哪去

比如說舞台上光鮮亮麗的小泰迪

站立鑽圈還能倒立



但你所看到的站立背後

是馴獸師用繩子勒住脖子訓練



倒立

將後腿綁起來吊在窗台上學會的



而等上述這些基礎訓練完了後

馴獸師會用棍子支起它的肚子

強迫它學會兩條腿奔跑



在經歷一系列殘酷的訓練之後

不少狗因為關節磨損終身殘廢

而馬戲團不養閒人

不能996的狗要它幹嘛?



而眾所周知,動物表演的重頭戲

往往是些兇猛的野生動物

為了防止野生動物傷人

馴獸師更是無所不用其極

像是小熊戴上鎖鏈



老虎被磨平了牙



大象被毆打下跪



也正是因此,官方

也一直在呼籲抵制動物表演



不過,仍有反對聲不絕於耳

他們堅信馬戲養著動物

至少能讓它們活下來

何嘗不是件善舉?



在他們看來

支持馬戲團就是保護動物


採訪節目《透明人》中一位馬戲團負責人如是說

但這句看似善意的「保護」

其實藏著三個謊言



第一點

在馬戲團使用的老虎、猩猩等珍稀動物

常常都來源於野外的盜捕

比如國內所有動物表演中的黑猩猩

基本都涉嫌非法貿易

但最後都「合法」的進入到馬戲行業


卡爾·阿曼 《止步中國,猩球之殤》

如果你去檢索近年來世界範圍內

野生動物種群盜獵的調查報告

你會發現一件更令人羞愧的事情:

絕大多數買家都來自亞洲


中國臥底調查記者黃泓翔如是說

第二點

在馬戲團的動物

遠比野外生存的壽命短得多



比如著名的迪士尼電影《小飛象》

原型Jumbo死於24歲壯年期

遠低於亞洲象平均50-70年的壽命

家喻戶曉的明星動物尚且如此

更不用說其他普通的表演動物了



第三點

所謂的「頤養天年」就是句笑話


採訪節目《透明人》中一位馬戲馴獸師如是說

實際上

當它們不再具備娛樂價值或研究價值

下場不是死亡

就是餘生都在牢籠里度過



比如西非一隻叫威士忌的小黑猩猩

因為表演價值已經被壓榨殆盡

就成為了非法醫學實驗的道具

同時染上了瘧疾B肝,還有傷寒

如果不是被攝影師曼格爾森發現

早就一命嗚呼了


圖源《荒野之歌——國際野生生物攝影年賽精選》

但這跟老虎比起來還算好的

畢竟虎皮、虎膽、虎鞭

隨便一個都價值不菲



不榨乾它最後一點價值

這些人怎麼會善罷甘休呢?



還有不少人解釋說

觀看動物表演能了解更多動物

是一種自然教育

乍一聽有道理,但仔細想想:



我就問

真有觀眾在騎自行車的猩猩表演

獲得任何黑猩猩的知識嗎?



老虎冒著燒傷的風險鑽火圈

又能教會小朋友什麼有益的知識?



而且,在表演中

解說還經常毫無事實根據地編撰

各種人和鯨豚的離奇故事

來增加娛樂性和獵奇性

這對教育孩子只會弊大於利好不好?



而眾多聲音中最為反智

則屬於這個

真是在用屁股思考問題



看到這條評論時我真是驚到頭掉



但轉念一想

這句看似憨批的言論背後

卻蘊含了一個相當深刻的問題——

使用動物的合理範圍究竟是什麼?



近年來動物表演這個行業

遭到了越來越多人的抵制

就是因為人類對動物的虐待

人類自個都看不下去了



馴獸師拉扯、毒打、

戳刺、鞭打、踢擊各種動物

強迫它們服從命令

是業內心照不宣的公開秘密


答應我,別再看動物表演了


因此群眾也是積極呼籲

大聲疾呼早日立法



不過

在動物表演上表達善意固然可喜

但又是否有人想過

那些看起來沒那麼殘酷的「動物互動」

背後又藏著怎樣不為人知的秘密呢?


答應我,別再看動物表演了


就拿現在小紅書上最火的水族館來說

隨便一搜都有好幾千條拍照攻略



誠然,動物園/海洋館

和動物(海洋動物)表演是兩碼事

動物園/海洋館起碼是具有教育意義

提供的是認識動物的途徑



但誰能想到海洋館

其實背後也藏著剝削呢?

比如說,1975年到2012年

日本出口了668頭活海豚

其中,330頭出口到中國大陸

數據來源:聯合國環境規劃署自然保護監測中心



這些海豚

不少來自大名鼎鼎的海豚灣



現在它們合法的

進入了中國的水族館當中



當人們在哀嘆《海豚灣》電影中的血腥畫面

看到幼海豚掙扎著衝破兩道漁網

拖著一道長長的血痕

不停地游上水面呼吸

但最後一次卻永遠地沉入海底



無數人流下眼淚時

誰又會琢磨昨天海洋館裡看到的海豚

到底是從哪裡來的呢?



再比如你們在水族館裡

屢屢能看到的白鯨表演

白鯨屢屢躍出水面,激起浪花和喝彩

但在海上你不可能看到白鯨躍出水面

因為這不符合他們的呼吸習慣



而除了白鯨海豚

另一個高智商的動物虎鯨

也和人類有一段讓人唏噓的歷史

紀錄片《黑鯨》就記錄了

一隻叫提里庫姆的明星虎鯨的故事


圖源紀錄片《虎鯨》

從1984年被捕,到2017年去世

整整33年的漫長歲月

除了表演和訓練時間外

提里庫姆都被囚禁在狹小到

都轉不了身的泳池裡獨自度過



而當提里庫姆沒有正確完成表演時

他和另外兩頭虎鯨都會被剝奪食物

這使得虎鯨間的關係更加緊張

導致他經常受到同類的攻擊



囚禁的壓力更是導致他

反覆啃咬金屬門和水池的混凝土邊緣

他的大多牙齒也因此被磨損殆盡


圖源PETA亞洲善待動物組織

就連生下的孩子被人類擄走

然後送往其它水族館供人們取樂



在被囚禁以及和子女分離的痛苦中

提里庫姆的性格也受到了某種改變

1991年2月21日

在公園一名訓練員失足落入

囚禁虎鯨的水池中時

提里庫姆突然把飼養員拖到池底

隨後和其它虎鯨一起把飼養員撞死

這樣的事情隨後又發生了兩次


第三名死者是「海洋世界」的明星表演者

在維基百科的

Killer whale attacks on human詞條中

虎鯨在野外沒有任何致人死亡的記載

為什麼到了水族館就暴戾了起來?



但大多數人不願去看這些背後的故事

大多數人愛看的畢竟還是

人類與虎鯨孤兒親密無間的溫馨生活

比如像《拯救露娜》中那樣



哪怕最終這個紀錄片的主人公

虎鯨露娜最後還是因

與人類過於親近

而被人類的艦艇螺旋槳活活絞死了



但並不影響人們還是

在這部紀錄片里找到了溫暖的慰藉






說到動物保護主義的興起

我們大多數人的啟蒙

都是《羚羊飛渡》、《獅子王》

這樣以動物為主角的傳奇故事

又或者是《人猿泰山》、《小飛象》

這種人和動物之間的浪漫故事

這樣固然加強了人類和動物的聯繫

但也導致了另外一個問題

那就是我們雖然在嘴上說著

了解動物、學習動物、保護動物

但實際上還是追逐各種獵奇、誇張

擬人化的動物行為和故事

這其實隱含著一層傲慢的邏輯:

我們人類之所以要去保護動物

是因為動物對人類有感情

動物和人類有相似之處

但如果有一天我們發現

動物和人類就是不一樣的

有些動物就是永遠無法像寵物那樣

接受馴化,友好相處,左右逢迎

那人類還能否發自內心的

去保護這樣的動物呢?

還是說,人類需要的

只是一個披著動物外皮的奴隸呢?

作者:梓泉

助手:3S

審閱:小鳴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mrAnN20BJleJMoPMYax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