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描被看作是進入美術大門的必經之路,它是一切單色繪畫的基礎。狹義上的素描,專指用於學習美術技巧、探索造型規律、培養專業習慣的繪畫訓練過程。素描繪畫的內容,包括空間、比例和透視等視覺造型要素的要求。如何把握這些繪畫要素呢?本章將帶領大家一起來學習這些基礎知識。
素描中的線
食指與拇指輕捏筆桿,距離筆尖;中指的第一指節頂住筆桿,無名指和小指自然彎曲墊在下面,筆桿上部靠在食指根部的關節處,筆桿與紙面保持45°~50°角。執筆時,除拇指外的四根手指一根挨一根自然地疊在一起,不疏鬆不拉開,掌心儘可能虛,即做到「指實、掌虛」。
持筆角度的變化
畫線時肘部的變化
一般情況下,用中指和食指與大拇指配合,拿鉛筆的前端,這樣拿的目的是為了使腕部靈活;畫直線的時候以肘關節為支點,這樣畫出的線條更直;細部刻畫可以像寫字那樣拿筆。畫速寫的時候,拿筆的方法與寫字時用筆的方法一樣,當熟練了以後,拿筆基本沒有固定的模式。
保持肘關節的固定,以肘關節為支點,揮動整個手臂進行畫線。
線的畫法
握筆的時候,手指的力度要輕,只要能夾住筆就可以了,主要是手腕用力。畫長直線的時候,要用小臂帶動手腕來進行繪製。
線的類型
起草線:這是一種長直線,多表現為「重複線」形式,它的基本線形包括垂直線、水平線、傾斜線和弧線。畫起草線時,畫者的手臂要伸長、放鬆。「長線」要一次性完成,然後用重複線形式修正。
輪廓線:這是一種富於變化的「單線」。它的變化形式有直曲、虛實、輕重和粗細等。在正常情況下,物體亮部的輪廓線屬於背景,暗部的輪廓線屬於物體。
暗部線:是一種粗黑線,線形和方向比較隨意。畫暗部線可以選用「B」類的軟芯鉛筆,不要把鉛筆削得太尖。最暗的部分要用力去畫。
背景線:基本上是一種45°的長直線,要求是整齊、均勻,把背景組成不同暗度的灰色。暗部的排線要起到襯托前端物體的作用。
明部線:這是一種整齊而明確的短線,適宜使用較硬的鉛筆,線的繪製方向要依據體面的轉折進行,結構的轉折處經常使用「交叉線」,畫線要輕而果斷。
垂直排線
垂直排線在排列繪製的過程中要把握線條的均勻及疏密變化。垂直排線多用於繪製物體立面的結構,能更好地塑造物體。
水平排線
水平排線是一種比較普遍的排線形式,繪製水平排線時要把握好水平排線分布的均勻,這樣調子看起來會更加工整。
左傾斜排線
左傾斜排線由於排線的角度相對比較特殊,在繪製時要根據物體的結構面進行繪製。
右傾斜排線
右傾斜排線繪製方法同左傾斜排線一樣,都需要變換繪製的角度,繪製時也要注意線與線之間的間距。
疏密變化的排線
密集排線
密集排線在繪畫創作時通常用在繪畫畫面整理細節階段,密集的排線可以使畫面更加細膩。
較密排線
較密排線的密度要疏於密集排線,繪製時也 要把握線條的排列密度。物體的暗部塊面運用這種線條的排列比較多。
較稀鬆的排線
較稀鬆的排線要嚴格地把握繪製的疏密程度,在繪畫過程中也要運用得當。
稀鬆排線
稀鬆排線的特徵是線條的間距比較大。由於物體的亮部塊面的調子比較稀疏,這種線條更多地運用在物體的這一區域。
過渡變化的排線
垂直變化排線
左傾斜變化排線
右傾斜變化排線
平行排線
過渡排線
交叉排線
線條太重
線條太亂
線條過於死板
線條頭重腳輕
不同鉛筆的排線效果
學習更多繪畫知識,關注頭條號:繪畫視界。一直是你繪畫路上的良師益友,簡單而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