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釀酒文化源遠流長,最驕傲的白酒如今在國內外都享有盛譽,如今的人可以說是越來越依賴酒,越來越離不開酒,無論是農民群眾拿酒消除疲勞、舉辦喜事,或者中層階級工作應酬,還是國家社交,都少不了酒的助推作用。如今中國白酒市場也算繁榮,各個地方的名酒百花綻放,甚是繁榮。
不過,要是仔細了解這些白酒,可能有心人會發現,名酒雖多,而作為首都的北京,卻沒有一款白酒上榜,眾所周知,貴州有茅台酒、四川有五糧液、江蘇有洋河、就算離北京最近的山西都有汾酒,而咱們的首都北京,卻只有一款走親民路線的二鍋頭。我們也清楚二鍋頭並不是四大名酒、八大名酒、十三大、十七大名酒,二鍋頭只是北京的一款代表酒。
北京作為中國的政治文化中心,居民消費水平比較高,每次商務宴請卻只能購買外地的品牌酒,沒有一款名酒確實讓人覺得遺憾,北京是沒條件生產嗎?是沒有技術人員嗎?是生產場地不夠大嗎?可能很多人心中都有這樣的疑問,到底是什麼限制了北京沒有生產出人人都青睞的名酒?下面小編就跟大家一起分析一下:
首先,小編覺得是地理環境的影響,我們拿茅台來看,茅台酒的成功離不開其得天獨厚的環境,赤水河畔的孕育,茅台鎮天然的微生物環境;這些才是成就獨一無二的醬香茅台的真正因素,大家都知道,出了茅台鎮7公里以外,就算是同樣的人,同樣的技術也釀製不出同樣口感的茅台酒,這就是先天地理環境的優勢,是不可複製的,是無價的,所以北京就算是首都,消費水平高,經濟水平高,沒有擁有這樣的條件,自然無法釀製出名酒。
其次,品牌文化的影響,二鍋頭有著深刻京味文化烙印,其產品印象也決定了走向平民化消費,詩人洪燭在知乎發文稱,「二鍋頭是我印象中北京的平民生活,一種粗糙且俚俗的生活」。代表京味文化的「二鍋頭」本身講的就是一個親民、接地氣的五福人生的故事,不管是高官達人還是市井百姓,二鍋頭都非常合適的。「二鍋頭」具備廣泛的認知基礎,已經成為「民酒」典型的品類代表,所以北京作為政治文化中心,對親民這一點是相當看重的。
最後產量,一款名酒都有背後的技術與投入,就像茅台酒,它是稀缺資源,不是消費者想喝多少就喝多少的,供求之間總會有矛盾。而二鍋頭不同,它的時間成本比較低,發酵周期只有3至5天不等。以前二鍋頭是固態發酵的白酒,但現在一般是麩曲發酵,用多種微生物麩曲、酒母代替大曲。即可以節省糧食,又可以降低用曲量,縮短髮酵周期,也就降低成本,提高出酒率。而今北京二鍋頭無論是紅星還是牛欄山都有相當高的銷量。所以北京只有二鍋頭也是受這些因素的影響。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mm2m9G4BMH2_cNUg0Pk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