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經6年談判,北汽入股戴姆勒的協議簽訂時,兩者或許也將北京奔馳股比調整一事放上了談判桌。
文
文 | 趙玲偉
7月23日,戴姆勒宣布北汽集團成為其新的投資者,北汽集團通過旗下子公司Investment Global Co. Ltd.收購戴姆勒約5%的股份。本次交易包含2.48%的直接持股以及獲得額外等同於2.52%股份投票權的權利。
早在2003年,戴姆勒和北汽集團之間就建立了長期的戰略合作夥伴關係。此後,雙方在乘用車、輕型商務車和卡車的生產、研發和銷售等領域進行合作。
2012年,北汽集團控股的北汽福田汽車股份有限公司與戴姆勒成立合資企業,生產中重型卡車;2016年3月,北汽集團收購福建奔馳汽車有限公司35%的股份,統一國內奔馳品牌; 2018年,北京奔馳收購北汽集團位於北京順義的一座工廠;雙方還在北京運營著戴姆勒最大的海外研發中心。
合作至今的16年中,雙方合資生產的產品一直是兩者在華市場上的主力選手,兩大集團之間的資本交易也已經反覆拉扯多年。
戴姆勒的「收購」上半場
雙方的資本糾葛始於2013年。這年,雙方的合作走向新階段。戴姆勒收購了北汽集團旗下香港上市公司北京汽車股份9.55%的股權,並成為北京汽車董事會成員。
此外,兩者還簽署三項重要股權協議:戴姆勒以6.4億歐元(約合50億元)的價格購入北汽股份12%的股權、北汽取得北京奔馳51%股權、戴姆勒在北京奔馳銷售服務有限公司的股權增至51%。
2018年,戴姆勒入股北汽集團旗下電動汽車製造商——北京藍谷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簡稱「北汽藍谷」),目前持有其3.01%的股份。
北汽入股戴姆勒消息公布後,港股上市公司北京汽車股價隨即上漲2.77%至5.19港元,總市值416億港元。北汽藍谷股價應聲上漲近10%,隨後下跌,股價收於8.28元,總市值289.27億元,漲幅5.88%。
二級市場看好兩者完成更深一步的合作,大機率是由於奔馳品牌近年來在華市場的表現。
在2018年的車市寒冬中,北京奔馳連續九年實現了兩位數的銷量增長,全年售出48.5萬輛,成為為數不多超額完成銷量目標的品牌之一。也是因其穩健的市場需求,使該品牌成為北汽當年90%的利潤來源。同時,如此快速的增長也讓中國市場成為奔馳品牌的全球最大單一市場。
基於未來可以預見的利潤空間,北汽希望與戴姆勒進行更深度的綁定。北汽集團內部一項名為「北戴合」的計劃,一直在推動入股戴姆勒一事。外界猜測,北汽入股戴姆勒落槌之後,下一步很可能是就北京奔馳股比開放一事展開談判。
吉利入局,引發中場戰事
在這之後,北汽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徐和誼曾在2013年、2015年兩次向媒體透露,北汽入股戴姆勒在即。2015年,徐和誼對外爆料,將在當年年底前完成入股戴姆勒。隨後,當時的董事會成員、集團研發及梅賽德斯-奔馳汽車集團研發負責人康林松首次回應此事:「我們歡迎長期投資者,歡迎那些看到戴姆勒轉型未來前景的投資者。」
雖然北汽入股戴姆勒的風向在2015年時就已經很明顯了,但雙方仍然沉浸在冗長的「沉默」狀態中。
經濟觀察網記者援引北汽集團內部人士消息稱,由於北汽集團屬於北京市國有企業,其在入股戴姆勒所需的資金上需要層層審批,這導致其行動緩慢。
然而,這卻給了吉利集團搶先「截胡」的機會。
2018年,通過在二級市場上的收購,吉利集團通過旗下海外公司收購戴姆勒9.69%的股份,並且成為戴姆勒集團的最大單一股東。對於收購原因,吉利集團董事長李書福感到「焦慮」:「未來,世界傳統汽車行業只有2~3家企業能活下來」。
吉利收購戴姆勒股份之前,時任戴姆勒董事會主席的蔡澈曾與李書福在日內瓦進行過會晤,蔡澈當時對媒體表示,「吉利董事長的這一舉措可能會刺激北汽方面進一步努力收購戴姆勒的股票。」
一語成讖,經過6年運作,北汽集團與戴姆勒交叉持股的「靴子」終於落地。
下半場——股比爭奪戰
事實上,此前外媒就曾報道,北汽集團欲收購4-5%奔馳母公司戴姆勒集團股份。並且北汽已經通知戴姆勒這一收購行為,並已尋求地方政府支持。同時,北汽開始在二級市場建倉戴姆勒股票,該筆收購最終動用資金將超過200億元。
近兩年,北汽持續加註奔馳品牌。2018年2月,北京汽車發布公告稱將與戴姆勒擴大梅賽德斯-奔馳乘用車的本土生產規模,以滿足未來中國市場需求。雙方共同投資超過119億元人民幣,打造北京奔馳新的豪華車生產基地。
根據投資計劃,該新廠區將國產包括新能源電動車型在內的多款奔馳產品,並將擁有完整的豪華車製造體系,進一步提高北京奔馳整體產能。目前,北京奔馳已是全球面積最大、綜合性最強的梅賽德斯-奔馳乘用車生產製造基地。
官方數據顯示,2018年,雙方合資在華生產的乘用車銷量占北汽集團總銷量的20%以上。2019年上半年,北京奔馳銷量達到28.2萬輛,承擔了集團四分之一的銷量。
2019年,北汽集團的銷量目標245萬輛,營業收入下調至5000億元。其中,自主業務背負的銷量目標為23.9萬輛,其中新能源占比將超過一半。合資業務方面,北京奔馳銷量目標為56萬輛,福建奔馳2.85萬輛,北京現代90萬輛。
奔馳品牌是北汽的重要利潤來源,將90%的銷量目標寄托在合資品牌身上,可以判斷北汽本身的話語權並不占據主動地位。
而戴姆勒已經多了一個選擇。作為戴姆勒最大的單一股東,吉利為「吉利奔馳」伺機而動。北汽手中最有力的武器,也就是最初與戴姆勒達成的「戴姆勒在華的任何合作研發、生產會和銷售方面的合作都將需要其現有合資夥伴——北汽集團的同意」這一協議。
不只吉利集團這一個對手,對於北汽來說,合資股比的逐漸放開也許會成為另一重挑戰。按照規劃,2022年,合資企業股比將全面放開。此前,2018年10月,華晨寶馬率先打破股比限制,雙方將延長華晨寶馬的合資協議至2040年,並對合資公司的投資將增加30億歐元用於現有及新增生產設施建設項目。有消息稱,到2022年政策正式放開之後,華晨寶馬將進行股比調整,寶馬將得到75%股份,而寶馬的純電動車型將只在中國生產,出口全球。
那麼,若戴姆勒旗下品牌仍處於強勢期,那麼北汽和吉利都將成為戴姆勒手中的談判籌碼,用以拿到合資企業更大的比例。
還有行業內人士大膽猜測,北汽與戴姆勒因入股一事糾纏6年之久,在吉利大手筆入局後才遲遲落子,這其中除了資金上的交易,可能將股比一事也放在了同一張談判桌上。
繼華晨寶馬之後,北京奔馳將大機率成為下一個調整股比的合資車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