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願向中國提供百萬公頃土地,蒙古國人捐黃金馬羊後,事情有新進展

2020-04-11   BWC中文網

根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4月10日俄羅斯聯邦海關局發布消息稱,俄中兩國2020年1月至2月貿易額相比去年同期增長4.7%,達到173.46億美元,2020年前2個月中國占俄羅斯外貿總額的比例從去年的16.4%增長至18.7%,2019年俄中雙邊貿易額同比增長2.5%,達到1109億美元,我們注意到,目前兩國貿易額已連續第二年突破千億美元。

比如,據俄羅斯遠東布拉戈維申斯克邊境口岸海關在4月10日提供的數據顯示,2020年第一季度,布拉戈維申斯克海關與中國的外貿額同比增長了35.2%,達到0.995億美元,其中,俄羅斯自中國經布拉格維申斯克海關進口增長了9.2%,達到25.6噸,而俄羅斯的出口則增長了52.6%,達到67.1噸,進出口產品為機電產品、車輛、食品和農產品為主。

中國蔬菜將由貨運列車運至俄濱海邊疆區

數據顯示,新冠疫情暴發後,中國經黑河-布拉戈維申斯克口岸還向俄羅斯方出口了大量醫用防疫物資,包括醫用口罩和防護服等,4月1日至8日,從中國經黑河-布拉戈維申斯克口岸向俄羅斯交付了超過203噸醫療防疫物資,不過,該海關無法提供從俄羅斯向中國出口防護裝備的數據。

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不少中俄企業不得不暫時推遲合作計劃,按俄財長西盧阿諾夫在稍早前接受媒體RBK採訪時表示,新冠狀病毒疫情將導致俄中貿易下滑日均損失10億盧布,俄旅遊運營商協會也稱,中國遊客因新冠病毒不能入境,那麼在接下去5月至9月期間損失的營收可能達到312億盧布。

不過,俄衛星通訊社日前援引莫斯科投資與產業政策部發布的消息表示,疫情不會影響俄羅斯大多數農產品對華出口,只要俄中兩國貨運不中斷,出口量就很難明顯下降,並補充說,目前為鞏固在中國市場的運營,俄企業正在進行商務數字化轉型,作為最有效的銷售手段之一。

根據俄羅斯郵政統計數據,中國是俄消費者跨境網購商品的第一大來源國,據吉林省琿春綜合保稅區管理局4月7日發布的消息顯示,今年以來,吉林琿春跨境電商向俄羅斯出口各類貨物超過200噸,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俄羅斯消費者更喜歡網上購物,同時非常青睞中國商品,讓俄消費者不出家門也能買到口罩等防護用品。

據俄農業部最新消息顯示,俄羅斯對華出口的農產品額較去年增長了25%,達到28億美元,到2024年或可達到77億美元,這些農產品主要包括巧克力、冰淇淋、大豆及海產品等,分析認為,食品和農產品正成為推動俄中雙邊貿易發展的新動力,因為,中國消費者對綠色營養型食品的需求會越來越大。

對此,俄羅斯經發部長克西姆.奧列什金表示,計劃接下去把對中國市場大豆出口規模擴大4.6倍,達到每年370萬噸的水平,分析認為未來幾年,包括牛奶等更多的優質俄產中國農產品也將會起運至中國。

值得一提的是,俄羅斯近年也正在吸引中國投資者在俄羅斯參與農業領域,我們注意到,俄羅斯的大豆種植區主要就集中在俄遠東地區,而且都是優質大豆,緊接著,俄農業部還提議中國在俄境內投資建立大豆聯合生產企業。

事情的進展是,俄羅斯遠東地區將與中國投資者合作大豆加工項目,該項目需要遠東聯邦管區50萬公頃的農用土地,事實上,俄科斯特羅馬州早在2017年就曾向中國投資者提供約18萬公頃土地,用於奶牛養殖等相關農業項目。

而早在2018年8月,俄遠東吸引投資和出口支持署就表示,願向中國提供100萬公頃土地用於新的農業投資項目,並十分希望中國企業或資金到該地區來,這就是說,據我們目前已知的,俄羅斯願意向中國買家至少提供168萬公頃土地,以用於農業投資項目,不僅於此,按俄羅斯生意人報援引最新公布《俄中遠東地區合作發展規劃2024年》的文件顯示,俄羅斯在農業方面還將再承諾為中國投資者參與的項目提供土地和優惠融資,還希望吸引中國高科技公司到遠東俄羅斯島,他們可以在此地設立總部或研究與試驗發展單位,俄羅斯衛星通訊社4月7日援引俄羅斯當局的最新計話表示,俄羅斯目前有近1700萬公頃可耕地荒蕪閒置。

現在中俄企業間新的結算機制也正在建立中,不僅於此,俄羅斯企業或商家用人民幣結算的比例也從4年前的不到5%增長到了15%,另據俄央行最新報告,在俄羅斯央行所持有的國際儲備資產中有近三分之一是以人民幣計價的資產。

目前,中俄邊境貿易,已經基本使用本幣結算,這些都正為中俄商家創收提供了更大的空間,值得一提的是,繼去年1月,俄亞太銀行向中國的哈爾濱銀行空運投放了1000萬元盧布現鈔轉運至哈銀行的金庫中以來,數周前,哈銀行與俄農業銀行及開放金融集團銀行又簽署了現鈔跨境調運合作協議,目前據公開新聞報道能統計到已知的,哈銀行已實現對俄跨境調運人民幣現鈔10筆,累計金額達1.55億元。

而這也更將有利於中俄在經貿領域去美元化的進程,並增加雙方本幣使用機率,助力相關實體經濟復工復產,同時也為俄更多農產品進入中國市場提供了貨幣結算和運輸上的便利性。

俄羅斯跨境電商

目前事情的最新進展是,俄羅斯國家技術集團新聞處4月7日向俄衛星通訊社透露,該集團旗下的俄羅斯電子控股公司將對俄羅斯與蒙古國、中國、芬蘭邊界的3處公路口岸及薩哈林島的1處海洋口岸進行現代化改造,以便提高口岸的通行能力,俄羅斯國家技術集團執行經理葉夫圖申科解釋說,對口岸進行現代化改造可增加貨運安全性,加快口岸通關速度、減少物流成本,而這對高度依賴資源出口,經濟往往較為被動,一旦資源類大宗商品價格走低,其經濟就面臨嚴重衰退的蒙古國來說將變得更加重要。

比如,2014年大宗商品價格暴跌就使得蒙古國經濟陷入債台高築,舉國還債,許多蒙古國民眾更是紛紛捐獻自己的馬、羊、黃金、珠寶,正是這些市場和經濟背景下,俄衛星通訊社2月18日援引俄天然氣公司的消息稱,該公司正與蒙古國向中國輸送俄天然氣的可能性進行討論,三國的專家將研究經蒙古國鋪設俄對華輸氣管道的可行性,其中包括成立聯合小組。分析認為,加大向中國市場的靠近力度正在成為蒙古國經濟復甦的新動力,而也成為這一事情的最新進展。

俄能源專家表示,天然氣將流向中國的華中和華東地區,而烏蘭巴托的氣化可能會產生積極的附帶作用,這個項目期限長達30年,東線管道如果在未來滿負荷運轉後,俄方每年通過西伯利亞力量管道向中方供應380億立方米天然氣,它將占到中國2019年天然氣消費量的14%和年進口量的約28%。

然而,中俄至今未西西伯利亞地區通往中國西部省市的西線管道達成具體協議,專家多次指出,經阿爾泰山鋪設管道施工困難重重,由於地理位置及環境等原因,中俄東線天然氣管道在施工時就繞了一段路,對此,俄媒分析認為,如果該管道能走蒙古國境內,其運輸效率將大大提升,消息顯示,蒙古國也已經多次向中俄兩國有關企業發出邀請,提出希望也可以在蒙古國境內修建一條天然氣運輸管道線路供應天然氣的請求。

比如,蒙古國高級官員數周前在參加歐亞經濟聯盟統一市場推進商務論壇期間表示,與中俄聯手打造經濟走廊的項目實施後,中俄蒙經濟走廊的激活預示著體量巨大的基礎設施項目,包括穿越蒙古國的輸電線路、鐵路交通和天然氣管道,該官員對俄媒稱,我們期待俄中能夠把貿易額提高到2000億美元的水平,如果這條中俄蒙經濟走廊能得以實現,那麼這將對沒有出海口的蒙古國來說,就可能會成為亞太地區各大型市場之間的交通樞紐。

與此同時,而為挽救經濟,蒙古國近幾年以來也像越南經濟那樣開始學習中國經濟的發展模式,並在中蒙邊境最大的陸路口岸扎門烏德市建立了自由經濟貿易區,在這裡可以用人民幣進行消費,成為經濟增長的動力之一,助其持續復甦,而目前,像飲料、蜂蜜、巧克力、餅乾、地毯等133個規格品種的蒙古國商品也已經在二連浩特中蒙邊民互市貿易區上架銷售,最新數據顯示,截止2019年1月,每天更有7至10輛載量40噸的農產品運輸卡車從口岸通過,主要出口商品為果蔬、凍雞塊、凍豬肉等,另據蒙古國家統計局統計,今年1月至3月中旬,蒙古國向中國共出口煤炭290噸。

蒙古國首都烏蘭巴托

這在近四個月以來,在美聯儲降息至零及投放上萬億美元流動性後,但全球融資市場,特別是新興市場短期美元融資成本不僅沒有得到緩解,反而變得更趨緊的背景下,對於陷入美元荒和大宗商品價格暴跌的蒙古國經濟而言,顯得尤為重要。(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