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早起做10個伏地挺身,堅持30天會發生什麼

2020-06-08     跑步學院

原標題:每天早起做10個伏地挺身,堅持30天會發生什麼

伏地挺身是我們都熟悉的健身方式,很多人用它練出了滿意的身材,可以說每一個健身的人都是從做伏地挺身開始的。但這個動作效果雖好,練起來卻不容易。

之前有一個非常火的外國瘦小伙,每天做300個伏地挺身(不幹別的),堅持1個月後判若兩人!但很多人會想:

伏地挺身真這麼傳奇?

怎麼著才能快速入門伏地挺身?

300個太難,少做幾個有用嗎?

美國妹子Kristen為了驗證伏地挺身到底有沒有用,給自己定下了一個小目標。為了讓自己堅持下來,她給自己的目標很簡單: 每天早起只做10個伏地挺身,堅持1個月試試看!

Kristen這一個月進行的就是標準伏地挺身。每天只做10個,聽起來容易,但堅持每天都做,卻是不小的挑戰。更何況,Kristen把這項鍛鍊安排在了清晨上班前,這在無形中還增加的早起的挑戰。

堅持1個月後,她收穫了什麼呢?

如何做一個標準的伏地挺身

從小學的體育課,到大學的軍訓操場,我們都接觸過伏地挺身。但嘗試歸嘗試,大部分女同學都無法做一個完整的伏地挺身,而大部分男同學做的伏地挺身都不夠標準。

今天,講故事前,先給大家介紹介紹做標準伏地挺身的方法。

動作要領 :

· 雙手略寬於肩,雙腿伸直,挺胸收腹,後背挺直,雙腳併攏,支撐於地面。

· 屈肘,身體下降至靠近地板處,稍稍停頓。

· 集中胸大肌力量,肘部伸直,快速推起,回到平板支撐位置。

注意事項:

· 下降時保持後背挺直,頸部與身體持平,目視前方。

· 屈肘時,肘部與軀幹呈20-40度夾角,不要太過外擴。

· 全程保持臀部不下墜/上翹,身體呈一條直線。

· 身體推起、上升時呼氣。

如果做不了標準的伏地挺身,應該怎麼辦呢?常見的退階動作就是在比較高的平面上做,比如箱子或凳子:

整個動作要領與標準伏地挺身全部一致,只不過你的肱三頭肌不用支持全身的體重。等肌肉力量上去了,自然就可以做標準伏地挺身了。

克服懶癌,習慣早起

為了不破自己立下的flag,同時上班也不遲到,Kristen這個月必須每天6:30起床。

之前,她得磨蹭到七八點鐘才能從床上爬起來,然後拖著惺忪的睡眼迷迷糊糊地出門。但現在,因為要做這10個伏地挺身,她必須保證早起、做伏地挺身、洗澡的時間。這樣七七八八算下來,再任由自己懶癌泛濫就真的不行了。

這個月,她最晚也沒超過7點起,但整個人的狀態卻比之前精神了不少。晨起10個伏地挺身,讓她的活力值一路飆升!即使不喝咖啡,上午上班也沒犯困過。

運動會提高心率、呼吸率以及中心體溫,而正是中心體溫升高會讓人感覺充滿活力。除了生理反應,鍛鍊(即使只有幾分鐘)還會從心理角度有效緩解疲勞感、壓力,改善心情,為一天的工作與生活開個好頭。

Photo by KRISTEN DOMONELL

1個月之後,Kristen已經成功克服「懶癌」,體驗過早起的好處之後,她也決定從此成為早起一族!

如果早起也一直是你解決不了的問題,不如給自己設置一個早起運動的flag,即使只有10個伏地挺身,也大有作用!

胸圍漲了2厘米,大臂肌肉有了線條

練胸肌升罩杯這事真不是謠傳。即使每天只做10個伏地挺身,1個月下來,Kristen的胸圍也足足上漲了2厘米!

她還在自己博客里寫:「雖然胳膊線條不像米歇爾·歐巴馬一樣好看,但整個大臂的肌肉線條都出來了。」

想有這樣充滿力量與美感的線條,就需要你的三角肌、肱三頭肌、肱二頭肌保持緊緻。而標準伏地挺身,就能很好的練到這些肌肉。

當然,由於身體素質不同(體型、體脂率、當前體能狀況),不同人通過運動,肌肉的改變可能不同。有的人可能短時間並不會看出明顯的變化,是有些人的變化卻可能非常大,但可以肯定的是:如果你不去運動,一定不會有變化。

核心肌群變強,腹肌也變得有線條了

伏地挺身不是練胸和胳膊的嗎?腹肌是怎麼練到的?

Kristen之前也沒想到,每天10個伏地挺身對練核心竟然也有幫助。但其實原理也非常簡單。

想一想,伏地挺身的起始動作是不是和平板支撐的姿勢非常類似?沒錯!整個伏地挺身,從下降到上升,保持身體呈直線、收腹挺胸的過程中,整個核心肌群都被練到了。

核心肌群變強健,好處不止一點點:穩定性提高,做平板支撐能堅持的時間更長了,做伏地挺身也更標準了。跑步時,身體也不會晃來晃去,浪費許多不必要的力氣。在辦公室坐一天,也不會那麼容易腰酸背痛了!

這個伏地挺身,做的值!

伏地挺身動作越來越標準,個數越做越多

健身原則中非常重要的一點就是:寧願做退階動作,也不做錯誤動作。

正因如此,剛開始全身肌肉力量都比較薄弱的Kristen只能做5個標準伏地挺身,剩下的5個基本都得靠退階動作來彌補。

但隨著堅持時間越來越長,她到第二周時已經能做10個完美的標準伏地挺身。到第三周開始,除了每天的10個伏地挺身,她還能額外再做5-10個。

這樣駕馭自己身體和力量的感覺讓Kristen樂在其中,自信心也水漲船高,這樣的好狀態延續到生活、工作里,不僅自己過得開心,也給身邊的人帶去了正能量。

別以為只有Kristen能行,你也行——只要堅持,所有人都可以期待自己有這樣變強的可能。

美國運動協會,健康與運動教育高級諮詢師Jessica Matthews曾經提出兩個概念:「漸進式超負荷」,與「特定性原則」,說的就是這種情況:身體會根據特定部位對力量的要求,進行調整。不斷堅持做伏地挺身、讓肌肉承擔超負荷的壓力一段時間後,肌肉逐漸習慣了這樣的模式,便開始主動承擔更多的壓力,這就是你不知不覺間變強的原理!

堅持訓練重要,休息恢復也很重要

雖然整體是在進步,但Kristen也經歷過一些力不從心的時刻。每周都有那麼一兩天,做10個標準伏地挺身會感覺沒那麼輕鬆,但她還是堅持做完了。

這樣的情況在跑步中也會有。說實話,你剛開始跑步的時候有沒有那種時刻?明明已經可以順利跑下五公里了,但偶爾有一天,剛跑兩公里就感覺累的不行?我承認,我有。

身體每天的感覺都不同,任何類型的運動(包括伏地挺身),本質上都是對身體的一種壓力(一種健康的壓力)。這種壓力會導致肌肉纖維發生微型創傷,特別是你剛開始嘗試一個新運動時。但也恰恰是在肌肉纖維修復和恢復的時候,身體才會逐步適應訓練內容,從而變強。

Kristen經歷的就是這樣的時刻,她從中學到了休息、恢復的重要性:只要保證了自己足夠的休息、恢復時間,這樣的情況就會越來越少!

怎樣身體才能得到足夠的休息和恢復呢?最好的方法是進行一些輕量、低強度、有助於增加新陳代謝的運動,不對處於恢復狀態的肌肉施加壓力。慢跑一段時間後,就去做伏地挺身!伏地挺身堅持久了,就穿插進慢跑!

你以為只是每天早上做十個伏地挺身,人生並不會發生變化,但堅持下來,你會發現很多改變,比如身材變得更有型,習慣了每天早起等。人生中有些東西是努力了也得不到的,但運動不一樣,只要堅持,就一定會有收穫。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mFTkknIBd4Bm1__YESRY.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