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時間極度稀缺的環境下對校園營銷傳播邏輯的新思考

用戶時間極度稀缺的環境下對校園營銷傳播邏輯的新思考!

在信息爆炸的時代,現如今的大學生群體每時每刻開啟手機,在高校校園內的各種各樣場景中被各種各樣形式的校園廣告所包圍,被著將會占據大學生用戶群體時間的信息所包圍著。

無論是相對於大學生用戶群體而言還是相對於想要進行校園營銷推廣的品牌主而言,時間是十分寶貴的資源。從當下的校園營銷競爭環境以及大部分校園用戶的行為來看待2019校園營銷的下半場,可以說,誰能占領大學生用戶的時間,誰就能在校園市場中獲得收益。

用戶時間極度稀缺的環境下對校園營銷傳播邏輯的新思考!

這就如同各種各樣網際網路平台之間的相互競爭,同樣也是在爭奪大學生用戶群體刷屏的時間長短。而放在品牌主的校園營銷當中,能夠做到占領大學生用戶群體的時間,同樣也是最高效的校園廣告的投放策略。這樣看來,品牌的校園營銷推廣行為中,怎樣吸引住大學生用戶群體注意力,爭奪大學生用戶群體時間呢?以下那些信息內容,將會帶給你一些校園營銷的啟發。

校園營銷的下半場需要改變認知層面的表達方式,製造反差內容敢於創新邏輯思維

從桌貼廣告、燈箱廣告、框架廣告到各種各樣校園KOL的校園廣告插入、各種各樣校園自媒體公眾號的軟文和硬推,如今的大學生消費群體在日常生活中每一天一定會面臨著合作各樣的校園廣告,常常被強行觀看、閱讀各式各樣的校園營銷廣告、校園KOL或其他校園自媒體的軟文和許多信息。在絕大多數情況下,品牌主們想要通過校園營銷喚起了大學生消費群體原本沒有需求的消費,早就變成一件十分艱難的事。

線下的校園擺攤路演的宣傳,線上各種各樣主題的校園營銷推廣活動,這一系列的校園營銷活動行為的根本目的都只有一個,就是吸引住大學生消費群體的注意力,把大學生消費群體被品牌的校園營銷推廣活動中的一系列行為所吸引過來,就能產生購買轉化的可能。在移動網際網路時代的校園營銷推廣上同樣也是這類,通過各種線上的校園營銷推廣渠道以及各種校園營銷推廣策略去發布品牌的校園廣告信息,發一些校園營銷軟文,其最終目的同樣也是相同,就是為了更好地吸引住到眾多大學生消費群體對品牌的關注度以及注意力,從而在這個過程當中進行大學生消費群體消費行為的轉化可能,但這類的許多信息都被大學生用戶群體選擇性的忽視了。

用戶時間極度稀缺的環境下對校園營銷傳播邏輯的新思考!

相對於那些不感興趣的大學生用戶群體,面臨那些校園廣告就是「不喜歡」「不感興趣」的直接體驗,假如品牌主們想要充分利用內容轉化這批大學生用戶群體,就必須需要嘗試在內容中製造反差的對比,擺脫這些大學生消費群體對這個內容辨別的線性邏輯。例如,用「會玩遊戲的女孩比你和他多了很多的話題」這類的含有競爭的內容信息激發這類大學生用戶群體相互之間的比較、較勁的情緒,刷新他們對「玩遊戲無聊無用」的常規認知,擺脫原來的認知閉環。

品牌在進行校園營銷推廣環節中需要充分運用大學生消費群體各種各樣的情緒,更能吸引住大學生消費群體的關注。

例如充分利用大學生消費群體的恐懼心理:你一定恐懼錯過一條有「價值」的內容,恐懼失去與朋友、同學之間的談資,用「不錯過每一個XXXX」吸引住大學生消費群體的注意力;

例如充分利用大學生消費群體的貪婪心理:如何才能讓你看完還想再看?如何才能讓你分泌多巴胺?除去美色,也有爽文、美食,也有近在咫尺的快樂;

例如充分利用大學生消費群體的好奇心:難道你就真的不願意點開來看一下嗎?真的不願意了解哪個明星又做出什麼事情了嗎;

例如充分利用大學生消費群體的憤怒的情緒:氣不過啊!竟然有人罵我的偶像,竟然有人傷害我的領域,竟然有人在網上激起對立的觀點,竟然有同學不明白我的心,這個必須要撕了。

校園廣告引起的情緒喚起水平影響其校園廣告閱讀時間,最後是否能夠讓大學生用戶群體消費,還是需要看產品自身的價值。

大學生消費群體購買和使用產品在許多狀態下是為了更好地追求某些情感上的滿足, 或自身個人形象的展示。當某些產品可以滿足大學生消費群體的某些心態需要或多方面體現其自身個人形象時 ,它在大學生消費群體內心中的價值將會遠遠地超過產品自身。因此,情感類的校園廣告是訴諸於大學生消費群體的情緒或情感反應, 傳遞產品能夠帶給他們的高附加值或情緒上的滿足, 使大學生消費群體產生積極的品牌態度。

用戶時間極度稀缺的環境下對校園營銷傳播邏輯的新思考!

品牌的校園營銷推廣策略需要不懼大學生消費群體中的「薅羊毛」心態,精確提高校園營銷的消費黏性

吸引住大學生消費群體關注度僅僅只是品牌主的校園營銷過程中的一個開始,在校園營銷中內容和活動緊密結合,用內容吸引並留住看到品牌校園廣告的那些人,才能夠將大學生消費群體轉化為品牌的付費用戶。怎樣吸引大學生用戶群體呢?大多數品牌主們通常情況下的解決辦法是:把促銷活動設計的比較麻煩一點。

歷年各大高校中所出現的開學季營銷,一定會有各種各樣預付款膨脹、分檔返利、各種各樣的特價,這類繁雜的優惠計算讓許多人頭疼不已,為何不直接打折直接優惠呢,這裡頭就要提到這之間的時間成本了。

面對產品的大學生用戶群體同樣也是相同的。

校園營銷推廣活動的終極目的,就是充分利用各種各樣校園營銷策略觸及大學生用戶群體,讓大學生用戶群體變得更活躍,更長時間的停留。

將近一個多月,通過連續不斷創造話題熱度,數次連續不斷的刺激喚起大學生消費群體的潛在需求。當我們早就在這個平台上為了更好地優惠去領了優惠券,充分利用各種各樣校園營銷活動搶了紅包,計算完了各種滿減下的最佳價格,即使有其他的平台類似價格更低的產品出現,我們也不容易隨便捨棄紅包優惠,畢竟這可是經過長時間的精力得來的。

用戶時間極度稀缺的環境下對校園營銷傳播邏輯的新思考!

品牌主需要在校園營銷推廣期間構建趣味性互動體驗,讓校園營銷活動更加具有吸引力

在這個大學生消費群體主權時代,95後、00後已然成為消費新勢力。「懂我」是這一代大學生消費群體的基本需求。因此,品牌主在進行校園營銷推廣期間需要爭奪大學生用戶群體的時間,品牌要學會放下身姿聆聽他們的聲音,連續不斷與他們交互,才能夠讀「懂」年輕大學生消費群體心聲。

針對一些產品類別而言,大學生消費群體的消費需求頻率較為低,如智慧型手機、電器、汽車、奢侈品,又該怎樣才能來搶占大學生消費群體的時間呢?那就是藉助娛樂化的校園營銷策略,和大學生消費群體一起玩一起嗨!

一些品牌還可以去在校園營銷推廣期間發起某些校園營銷的主題活動,例如紅豆就是通過校園全媒體投放平台校果在校園內的一些主題活動將大學生消費群體聚集起來,線上線下聚集大學生消費群體一起玩一起嗨。同樣,還有屈臣氏、珂潤等品牌,都是在用大學生消費群體所感興趣的活動占據他們時間。

用戶時間極度稀缺的環境下對校園營銷傳播邏輯的新思考!

這樣的校園營銷體驗活動,不光是體驗品牌和產品的營銷載體,同樣也是大學生消費群體中具有相同喜好、相同需求的社交介質,大學生消費群體與大學生消費群體之間能藉助這種平台擴展自己的這叫圈子,積攢人脈。大學生消費群體之間就會從陌生人轉變成熟人、朋友,甚至是一起打遊戲的好基友或是一起壓馬路的好閨蜜。熟人越多,你的品牌就越能搶占大學生消費群體的時間。校園社群、校園KOL的朋友圈、校園公眾號、校園貼吧這種社交媒體之所以可以占據大學生用戶群體大量的時間,就是因為相同興趣愛好的人或他們的朋友全部都聚集在這裡。品牌要切合這個趨向,結合品牌、結合行業邀約大學生消費群體一起玩一起嗨,去搶占大學生消費群體碎片化的時間,培養大學生消費群體忠誠度。

場景自始至終都在這裡不動,場景的底層邏輯是大學生消費群體對生活邏輯,藉助場景所帶來的體驗,本質上是在還原某種生活方式,目的還是搶占大學生消費群體的時間。

在校園營銷推廣中,對校園市場流量的競爭,其實也就是在看誰可以搶占大學生消費群體更多的時間,來到品牌主們的領地里,那麼誰就更有機會得到更多的收益!

本文來源:校果研究院,如需轉載請註明來源!

關注校果,第一時間獲取校園營銷新動態,輕鬆捕獲校園消費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