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教育與城鄉的可持續發展分論壇,由在鄉村振興中開展自然教育的實踐者做主題分享,分享在鄉村建設過程中的困難與思考:如何通過自然教育,促進城鄉互動、人才返鄉、家庭團圓,並促進生態價值體系下的社會形態升級。共同探討自然教育在城鄉可持續發展過程中在未來發展的可能性。
以橫港國際藝術村的在地資源為核心,引領孩子們走進鄉村真實生活的情境,結合課標深度挖掘適齡學科內容,將D(Design)、N(Nature)、A(Art)理念植入課程研發。將課程內容與場地設計緊密結合,以鄉建促運營,以運營帶動發展。以課程內容為主導,增強學生與場地的連接,以研學遊學行為為導入,促進鄉村振興。
城市後花園的戶外課堂
橫港國際藝術村裡的自然教育實踐
周昕蕾
認為自然和藝術對於孩子的身心成長極其重要,我們以「D(Design)N(Nature)A(Art)」教育為核心理念,堅持利用真實情景,基於現實中的問題,讓孩子們在老師的引導下通過自己的探索進行學習,構建自己對世界的認知體系,在大自然和人文藝術的探索中,培養21世紀最重要的核心素養——設計思維與創造力。
橫港村保有較為完整的江南枕水村落形態。全村面積490多畝,總用地面積490畝,其中村落面積148畝、田園面積342畝,是一個典型的江南村落。在「鄉村振興」戰略指導下,烏鎮國際化發展日趨成熟,自然教育團隊來到橫港這個江南村落,秉承「藝術介入鄉村」的理念,運用國際化的思維視角,以包容的態度打造開放型藝術化的鄉村社區。
教育理念
Design(設計思維):創新能力,解決問題能力-融合STEAM與PBL學習法,在探究中培養4C能力
Nature(自然教育):師法自然,環境友好-兒童需要和大自然有足夠多的接觸,就像需要營養和充足的睡眠一樣。兒童在自然中玩耍,體驗趣味性的同時,還能陶冶情操,帶來快樂。
Art(藝術修養):人文美學,內心豐盈-藝術教育有利於豐富兒童的想像力,有利於提高兒童的審美能力,有利於培養兒童的自信心,大自然是兒童最直接的藝術教育課堂。
客源分析
烏鎮區域旅遊的主流客群來自杭州、上海、北京等地,年齡分布在30-39歲區間,男女比例約4.5:5.5。這類城市人群的事業和家庭相對穩定,出行基本拖家帶口,一個小孩可以撬動全家3-5口人的旅遊需求。
30-39歲人群多為80後一孩、二孩家庭,親子互動是其主要出遊動向
烏鎮橫港國際藝術村的客群定位
橫港——小鴨藝術中心
基於場地自身的機理,原有的鴨棚在設計師的精心改建下,華麗變身為功能多樣,藝術氣息濃郁的復合活動空間。開放的階梯教室巧妙的結合了滑梯等適合兒童嬉戲的設施,成為孩子們流連忘返的天堂。小鴨繪本館的營造為小鴨驛站增添了溫馨的氛圍。這裡既是可以舉辦藝術展覽、沙龍活動、聚會觀影等多種功能的復合空間,又是孩子們宜動宜靜的樂園。
橫港——橫港書院
橫港書院建成三進院落空間,一進會議室,老鴨棚改建,可做多功能廳使用,會議、授課、室內培訓及戶外探索拓展活動;二進培訓教室,可做小型的室內培訓及活動;三進禪院,可做禪修、茶藝及高端餐飲和非正式小型會議及培訓。
橫港——可食花園餐廳
為滿足研學配套需要,結合可食花園課程設計內容共同打造親子可食花園餐廳。有機蔬菜種植+蔬菜生長觀察+餐飲配套,多功能復合空間,滿足場地多樣功能需求。
橫港——莫奈花園
以「莫奈花園」為靈感設計,主打鄉間自然花田,因地制宜種植200多種宿根花卉,生態多樣性豐富,物種多樣。根據四季開花時序配比,保證全年具有極佳觀賞性。配套戶外教室和雨水花園,為自然研學及親子游活動等創造豐富有趣的體驗空間。開放了「神奇的色環」、「昆蟲旅館」、「花兒問葉」等幾十套獨創課程。
橫港——莫比烏斯戶外課堂
以鄉村田園為本底,以花鳥魚蟲、木葉枯碟等自然元素為主題,藉助藝術設計的手法,教育打造「蟲蟲驛站」、「奇妙樹屋」、「桑田尋寶」等趣味無限的莫比烏斯戶外課堂,為兒童創造盡情探索自然的沉浸式體驗基地,感受生命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奇蹟。
橫港——蔬菜樂園
蔬菜樂園旨在為園區輸送安全放心的有機蔬菜,現已種植菜田11畝。以菜園變花園為設計理念,豐富傳統蔬種植田的景觀效果,打造藝術趣味互動體驗空間,同時促進農業產業與教育功能的結合,成為孩子們的體驗真實生活的自然農法課堂。
橫港——五彩稻田
鄉村田園是最好的課堂,激發兒童的創想和動手能力。農創園旨在還原真實的鄉村田園自然農法,融入藝術設計內涵,賦予田園無限驚喜與趣味,成為孩子們體驗農耕,感悟大自然豐收與饋贈的絕佳場所,來當一個快樂酷玩的小農夫。
洛嘉自然教育 · 水鄉尋夢研學路
1、真實生活的體驗
好的自然課程體驗,從「生活」開始,解決「問題」,最終回歸到如何更好地生活。教育建立「發現問題——動手實操——設計搭建——情感產出——多維評估」的模式,設立一系列體驗課程。
「大地窯的秘密」——田園家系列課程
從內容到課程設計到觀察與評估,教育的老師們希望給予孩子們更科學的陪伴,讓自然的力量更好的滋養每一個孩子的成長。
2、場地現狀資源的利用
基於江南的戶戶種桑養蠶的傳統,研發」絲鄉蠶農「主題探究課程,從認識蠶寶寶一生、手作桑葚果醬、認識桑枝變廢為寶等系列課程。
「絲鄉蠶農」主題課程
用無患子製作泡泡課程,通過泡泡的世界更好地認識、了解、關愛我們的家園,關愛我們的地球。
3、場地規劃設計與課程內容的緊密聯繫
以特定主題情境為引入,深度挖掘在地場地資源,教育開發一系列跟場地內容高度貼合的主題課程,帶給孩子們真實的鄉村生活,並引發他們基於真實問題的探索與發現。另外,有準備、有設計、有內容承載的空間載體,更好的承載了課程內容的執行。
「莫奈花園」、「莫比烏斯課堂」作為「花園課堂」的空間載體,「以鄉土植物收集」為核心,完善其生態系統多樣性與穩定性,為自然研學和親子活動創造豐富有趣的空間,以鄉村田園生活為本地以花鳥魚蟲為創作靈感,藉助藝術手法,為兒童創造沉浸其中的精彩絕倫的體驗。
4、遵從孩子成長規律,結合課標深度挖掘適齡學科內容
教育與學校合作,聯合開發適合小學不同年級孩子們的課外研學課程。
通過課程設計帶領孩子們觀察、發現、思考、分享、尋找、動手、設計、合作等一系列自主探索活動,用設計思維引導孩子自己解決問題,讓孩子們走進自然,關心身邊的環境與生物,更好的照顧我們的地球。
並以幼兒的發展認知規律為基準,以五種感官為依託,以春夏秋冬的季節變換為契機,以橫港村自然環境為背景,通過「繪本/遊戲/歌曲+觀察+體驗+探索」的方式,讓幼兒「歸於自然」,在自然中成長。
接著孩子與自然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lbEnmG8BxtCz63RL-r8k.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