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為什麼五大三粗的男人受歡迎,分別是哪五大、哪三粗

2020-10-07   生活中演戲

原標題:在古代,為什麼五大三粗的男人受歡迎,分別是哪五大、哪三粗

中華民族是一個語言文化十分鼎盛的國度,這些語言通過文字的記載,通過口口相傳,逐漸形成了特定的形式,如成語、歇後語、詩歌、辭賦、散文,它們有的短小精悍,有的蘊含哲理,有的優美綺麗…,在民間,許多人從這些語言文字中,摘錄出那些言簡意賅的詞語或者句子,以加強日常交流的說服力,或者來說明一些生活常識,於是便產生了諺語。

例如:「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這是從傳記文章中摘錄而出,用以說明道理的諺語。「近水樓台先得月」這是從詩詞中摘錄出來的諺語,還有一些,則是民眾通過日積月累的觀察,發現的一些生活經驗,然後編成朗朗上口的句子,傳授給下一代人,這些,相比較之下,略微粗俗,例如:「兔子不吃窩邊草」、「兒不嫌母醜,狗不嫌家貧」,這些都是話糙理不糙的名句。

在古代,有一個形容男人的詞,或者說是諺語,叫做「五大三粗」,這個詞要是放到現在,形容某個男人,那絕對會讓對方惱羞成怒,因為在現在人眼中,這的的確確是一個貶義詞,但是,在古代的時候,「五大三粗」的男子卻非常受歡迎,因為,那時候說一個男人「五大三粗」,確是實實在在的夸人,褒義詞,那麼這個詞什麼意思呢?

它是一個形容外貌的詞,是指一個男人外形出眾,高大威猛,身材魁梧,這個詞就出自梁斌的《播火記》。那為什麼形容人魁梧要用五大三粗呢?究竟是哪五大?那三粗?

第一大:耳大,從相術來看,耳大代表有福相,在古代的插畫中,我們可以看到,那些得道高僧,道教真人,都是耳朵十分大,這其實就是對於他們美好祝願。

第二大:肩膀寬大,肩膀寬大的人,一般來說比較穩重,胸懷比較開闊,身材比例也非常好,並且做農活也是一把好手,古代畢竟是農耕時代,力氣大會做農活的男人肯定受到歡迎,那時候糧食是硬通貨,有糧食在手,什麼都好說。

第三大:手大,手大也是力氣大的標誌,能夠做農活,什麼農具都能上手,並且還有一句諺語叫做「手大能聚財」。即使不做農活,有一把力氣,無論是給人打工,還是參軍都有十分不錯的出路。

第四大:臀部大,臀部大的人,下盤穩,所謂「腚大江山穩」,這也是民間諺語,是一種有福氣的象徵。

第五大:腳大,腳大走四方,農耕社會,大地就是人民的衣食父母,有一雙寬厚的大腳,走到哪裡都不怕沒有飯吃。

三粗,則是腿粗、腰粗、脖子粗,這都是有福相的象徵,在那個物質匱乏的年代,能夠長成這副模樣,絕對是家裡有錢的主,像那些官紳富豪,都是三粗的形象。

男人五大三粗的形象,在古代人民眼中,基本就是最完美的形象,畢竟那個時候娛樂圈不發達,不能靠臉吃飯,大家靠的是力氣,所以時代追求決定審美,五大三粗自然而然成了那時候的審美標準,是絕對褒義詞,只是隨著時代的變遷,這些諺語都漸漸遺失了原本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