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段時間,是一個特殊時期,幾乎所有的人都在心系武漢。
大家都紛紛捐錢捐物,希望武漢加油,中國加油!
但有個人卻在這個時候抖機靈,他就是被稱為「公式相聲」新語相聲掌門人——李宏燁。
在全國嚴格防疫期間,李宏燁在家原創了一段相聲作品,並且取名《萬事如疫》,「獻給」武漢。
短短的五分鐘的視頻,李宏燁夫妻倆搭檔出演,內容上主要是對疫情宣傳的防治、防控——比如不要和從武漢、湖北回來的好友聚會,不要走親戚,還有包括遇到問題先自我隔離、注意日常的衛生等等。
就內容上來講,基本上達到了一個「宣傳片」的作用,但如果說這是相聲,番叔真的不能認同。
首先,相聲講求的是「三番四抖、鋪平墊穩」,包袱是其中的關鍵。
但是在李宏燁的相聲中真的沒有,台詞幾乎都是一些常識性防控知識點的堆集和累加,兩人的表演也很生硬。
再者兩人的「舞台」經驗真的很少,給觀眾的感覺就像是背「台詞」。
最後就是這個名字——《萬事如疫》,我們都知道相聲的很多名字都是喜歡用諧音,也算最初的包袱之一。
但眼下這樣的情況,「萬事如疫」——有一種詛咒的意味,並不是一種加油祝福。
果然,這相聲一上線,就引來無數網友的「嘲諷」:
這是相聲?
更有網友直接調侃李宏燁:真有擔當,捐了個相聲。
這位「相聲大師」,不僅勇敢反擊,隨後還搬出了「黃宏老師」:
這是黃宏老師親自教我們的,一定要挑戰最合適的度。
拜託,做個人吧!
黃宏老師,是番叔很喜歡的小品藝術家,在春晚的舞台留下了無數經典的作品,比如《超生游擊隊》、《秧歌情》、《手拉手》、《婚禮》等等。
他的作品很多都是反映社會現狀,內容積極向上,很多台詞更是成為耳熟能詳的經典語錄。
說這段相聲是黃宏老師教的,不知道其用心意欲何為?
其實,關於李宏燁到底會不會說相聲這件事,他自己也曾在微博上用576個字寫下了自己與相聲之間的關係。
用網上的評論來說,「精彩、彪悍、傳奇」。
但細細看來,我們會發現他的藝術之路比郭德綱還要「豐富」。
尤其是其中的「500段是公式理論指導下完成的;很多原創作品寫完僅用了2個小時,排練2遍就可登台表演;還參與錄製了20個電視節目,說相聲不重樣。」
或許,對於他的那套所謂的「相聲公式」我們都不了解,但是這樣的話絕大多數的相聲表演藝術家,也不敢說吧。
並且,既然是藝術,用公式去「套」,甚至能達到「量產」的效果,還是藝術嗎?
當然,對於李宏燁是不是適合說相聲,郭德綱早就明確的說過。
在《相聲有新人》上,他一上場就送了主持人郭德綱三本自己的「著作」,還大言不慚的稱郭德綱應該只看得懂其中一本。
先不說他的話是否屬實,但這樣的態度是一個相聲人該有的嗎?傲慢無禮,對相聲前輩甚至還一副「趾高氣昂」的樣子!
甚至在與郭德綱對話的時候,還略帶諷刺地對郭德綱說:
「你回去問問于謙,他肯定看過(我們的書和作品)。」
而郭德綱也只能無奈的說:「我回去一定好好問問他,忙的什麼呀這一天到晚的。」
之後在節目中,李宏燁因被淘汰而惱羞成怒,直接與郭德綱頂上,揚言「風水輪流轉」。
而郭德綱硬懟回話,「你是因為來的時候就以為自己是冠軍了,這種心態不對!」
後來在一次郭德綱的採訪中,他還談到了李宏燁,甚至不留情面直接表態:「我們這行沒有一夜成名!」
相聲,本就沒有什麼捷徑可走,所謂的成功都是很多基本功慢慢磨礪得來的。
拿郭德綱的得意門徒岳雲鵬來說,也是一步步從「說學逗唱」,到慢慢登台,從小的舞台,慢慢走向大的舞台。
其中的坎坷這個師傅看在眼裡的,所以郭德綱才說:
「我七歲學評書,九歲學相聲,學到四十多歲都沒有成功,憑什麼你從一個記者,突然間來你就成功了,就因為你一句「愛相聲」嗎?」
而反觀李宏燁,用「囂張」的姿態入行,粉飾所謂的「相聲公式」,明明沒有基本功,卻總愛用藉口偽裝自己,真的是讓人生厭。
尤其是這次的武漢疫情期間,用這樣的作品去博人眼球,真的很是可惡。
最後用郭德綱的一句話總結,
「你可以用各種方法來說你是相聲,但是不存在這個東西,這不管用,為什麼都能到相聲這裡來?好騙!」
(電影爛番茄編輯部:良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