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所有地鐵就地停車3分鐘,全城司機鳴笛!這就是今天10點的杭州!

2020-04-04     杭州檢察

來源:杭州日報

為表達全國各族人民對抗擊新冠肺炎疫情鬥爭犧牲烈士和逝世同胞的深切哀悼,今天上午10時,全國人民默哀3分鐘,汽車、火車、艦船鳴笛,防空警報鳴響。

武林廣場

早上,杭州許多市民自發來到武林廣場,參加下半旗誌哀活動。

武林廣場上,三位交警站在降半旗的國旗下,脫帽誌哀。

他們昨天就想好了,今天10點一起哀悼,「但聽到周圍汽車都在鳴笛的那一刻,還是沒忍住眼淚,心裡湧起的那種感覺真的很難過。」

幾位家長帶著孩子在國旗前低頭誌哀,「孩子現在小什麼都不懂,我們告訴他這都是為了紀念那些保護我們而犧牲的人。」

龍翔橋、湖濱步行街

9點50分,記者來到龍翔橋。

9點58分,熱鬧的人群逐漸安靜了下來。有人駐足,有人摘下帽子,還有人開始整理著衣衫。

10點整,防空警報準時拉響,急促而響亮。行人的腳步停了,延安路上的汽車也停了,司機們紛紛鳴笛誌哀。

西湖景區


西湖景區的工作人員紛紛停下手頭的工作,為新冠疫情期間犧牲的烈士和逝世的同胞默哀。



運河廣場


拱墅區運河廣場,警報聲響起時,大家都站立低頭,默哀志敬。



一名7歲的小男孩站在媽媽身旁,戴著口罩,雙手捧著一束花。


這束花,是昨天晚上他和媽媽一起用餐巾紙摺疊而成的,希望能把花「送」給英雄。



媽媽說,今天早上特意帶他過來看國旗,和大家一起默哀,讓他也能思考一下,這些英雄,是為什麼要這麼做。


文暉路上交警低頭默哀


消防出警返回途中舉行默哀儀式

富陽新登消防救援站出警返回途中舉行默哀儀式

地鐵

今天上午10:00,杭州地鐵所有在線運行列車就地停車3分鐘,停車期間每分鐘鳴笛15秒。

原來人來人往的地鐵站台上,此刻的時間仿佛靜止。

車廂里,乘客們主動站起,低頭默哀。

杭州東站



杭州東站派出所全體在崗民警,自發脫帽,默哀3分鐘。

10點,東站候車大廳瞬間安靜了下來,乘客們自發低頭哀悼。

高鐵

列車鳴笛,杭州鐵路公安處乘警支隊全體值乘民警同列車工作人員和旅客群眾一起默哀。

醫護人員集體默哀

當防控警報聲在空中響起時,在安吉隔離休養的浙大二院援漢重症醫療救治隊代表,在國旗前默哀,沉痛悼念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逝去的醫護人員和患者。

杭州市第三批援鄂醫療隊杭州市中醫院的勇士們,在千島湖隔離點致敬英雄,緬懷同胞,追憶親人,願逝者安息,生者堅強,山河無恙!

市中醫院老年病科病房裡值班的醫護人員和老幹部們集體默哀3分鐘,以此表達對抗擊新冠肺炎疫情鬥爭犧牲烈士和逝世同胞的深切哀悼。

市紅會醫院黨委委員在千島湖隔離點默哀

市一醫院醫護在安吉隔離點默哀

他們為我們救活了春天卻倒在了春天裡

在這場突如其來的疫情面前,我們失去了這些「新時代最可愛的人」,他們的身影永遠定格在了2020年的初春。

他們是父母、兒女、是同事,是跟你我一樣最普普通通的人。

燃一縷思念的燭火,願逝者安息;帶著思念前行,願生者堅強。


溫柔、善良、體貼、優秀

李文亮,男,1985年10月出生,遼寧錦州人,中共黨員,工作中因感染新型冠狀病毒引發肺炎於2020年2月7日不幸去世,生前系武漢市中心醫院眼科醫師。

陳小文和李文亮相識於廈門,是李文亮在廈門眼科中心時的同事。

「他溫柔、善良、體貼、優秀,是少有的擔當得這幾個詞的人。」陳小文期待著這場疫情早日過去,希望每個人都可以脫掉口罩,在陽光下散步。

「我是通過微博才知道他的事,1月23日,我給他發了微信問他近況,他一直沒有回覆。1月29日,我又發了微信,『亮哥,原來這段時間經歷了這麼多這麼多,話不多說,唯有希望你及家人儘快康復,一切都會好的,後面都是光明坦途。』他回復我『謝謝』。」


要我去照顧你嗎?不要!

一邊是工作,一邊是對丈夫的擔憂,蔡利萍曾想去陪愛人,劉智明幾次回答都是——「不要」。

蔡利萍沒想到這些與「小肚雞腸老公」的聊天記錄,竟是他們的訣別。

經全力搶救無效,武漢武昌醫院院長劉智明因感染新冠肺炎於2月18日上午10:30去世。

1月22日凌晨4點,妻子蔡利萍接到丈夫電話讓她幫忙收拾換洗衣物送去,因為成為定點醫院後丈夫就不能回家了。

誰知到了第二天下午,當她再次接到電話時被告知丈夫因新冠肺炎住進重症病區。


他是患者心裡「60分貝暖醫」

武漢市中心醫院甲狀腺乳腺外科黨支部書記、主任、主任醫師、中國醫師獎獲得者江學慶同志, 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工作中不幸染病,經全力搶救無效,於2020年3月1日凌晨5點32分在武漢市肺科醫院去世,享年55歲。

笑容滿面與病人拉家常,輕聲細語給患者講病情。這是患者們對江學慶的印象,病友粉絲親熱地稱呼為「暖男醫生」,也是大家心裡的「60分貝暖醫」。

在病房,江學慶的患者幾乎眾口一詞地誇他「聲音柔和態度好,細緻風趣有耐心」。對此,江學慶坦言「人不可能沒脾氣,但要學會自我控制」。其實回到家裡江學慶的話很少,因為白天跟患者說得太多,太累了。

江學慶不光自己非常注意說話的措詞與語氣,努力將音量控制在60分貝以內,還規定科室所有醫護人員,一律不能對患者大嗓門。


婚禮在即,新郎卻走了

江夏區第一人民醫院醫生彭銀華在抗擊疫情一線不幸感染新冠肺炎於2月20日21時50分在武漢市金銀潭醫院去世,年僅29歲。

彭銀華本打算正月初八舉辦婚禮,辦公桌抽屜里還放著沒來得及分發的請柬。

「疫情不散,婚期延遲」也是彭銀華和妻子達成的共識,可沒想到...


她沒留下一句話,突然就走了

夏思思是協和江北醫院消化內科住院醫師,在救治患者過程中不幸感染。

夏思思的丈夫、武漢市普愛醫院骨科醫生吳石磊哽咽著說:「她沒留下一句話,突然就走了。

1月15日,科室一名70多歲的老人病情加重,肺部CT發現異常。當天,夏思思剛下夜班,交接班後準備回家,臨時接到任務,便通知丈夫改變行程,折回醫院參與救治,協調專家會診、檢查。隨後幾天,夏思思擔心老人病情,主動留在病房。

儘管有做防護,沒想到還是被感染了。


要乖,爸爸去武漢打怪獸!

「要乖,爸爸去武漢打怪獸!」

此前,他曾用一個美麗的謊言向10歲的兒子解釋自己為何不在家。

2月21日凌晨,39歲的蘇州藍天救援隊隊員許鵬從山東押運防疫物資前往武漢在梁山縣境內遭遇車禍,不幸身亡。


杭州韋大哥走了,大家都在念著他

2月18日,因多年積勞成疾且連日堅守一線的江干區信訪局四級調研員韋長春在家突發心梗,凌晨不幸去世。

疫情當前,他主動報名參與志願服務疫情防控工作,下沉到整個江干區疫情最嚴峻的丁蘭街道,在其生命最後時刻仍堅守基層防疫一線。

老韋在生命最後的這段時間裡,打交道最多的,還是他主動下派的兩個社區。

為了疫情防控的需要,社區給居家隔離戶,貼了粉紅色的封條。

老韋提出,大過年的,能不能換成紅彤彤的福字,顯得人性化,大家也更能接受,感受到政府的溫度。


當時如果凶他一下 他可能就回家休息了

3月10號的凌晨,38歲的王益民走了。

他生前擔任杭州市上城公安分局法制大隊的副大隊長。從警18年,做過派出所民警,干過反恐工作,直到去年年底來到法制大隊的新崗位上。

他也是兩個孩子的父親,一位妻子的丈夫,一家四口的頂樑柱。

後來許多人才意識到,其實從過年那會王益民就沒休息過了。

同事回憶說,王益民調來法制大隊三個月,正點和大家一起吃午飯都不超過5次。

那王益民都在做什麼?有時候,他會抓緊把手頭工作完成掉,更多的時候,他翻開法律書本,多補充點業務知識。這個習慣從他來法制大隊的第一天起就有了。

王益民的老同學,也是如今同事孔冬寧真是又氣又悔。「我跟他說了多少次,趕緊回去休息,我自己都覺得煩了,他就是不聽。但如果我們當時強硬一點,凶他一下,老王是不是就會回家了......」

燃一縷思念的燭火,願逝者安息帶著思念前行,願生者堅強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kodgR3EBrZ4kL1ViKA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