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科用藥專題報告:乾眼病藍海待掘金,AMD用藥邁入新征程

2019-06-04     未來智庫

(溫馨提示:文末有下載方式)

1. 多種眼科用藥助力眼科行業的發展

1.1 眼科用藥市場發展前景廣闊,市場規模不斷擴大

眼科用藥市場前景廣闊,預計 2019 年全球眼科用藥市場規模達到 308 億美元。不同於腫瘤,心血管和糖尿病等重大疾病,眼科疾病及眼科用藥市場屬於一個容易被忽視的細分市場。隨著人們壽命的延長和電子產品的普及,眼科疾病發病率不斷升高,眼科用藥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根據 JP 摩根的預測,2019年全球眼科用藥市場規模達到 308 億美元,復合增長率為 6%。

隨著眼科用藥需求增加和眼科用藥技術的發展,2017 年我國公立醫療機構眼科用藥市場規模達到 82.38億元。目前國內在眼科用藥各領域受進口眼科藥物主導的情況較多,國產眼科用藥整體而言競爭力不足。但是隨著國人對眼部健康的重視程度逐漸增加和技術的不斷進步,我國眼科用藥行業未來發展潛力巨大。根據米內網終端數據,2017 年我國公立醫療機構眼科用藥整體市場規模 82.38 億元,同比增長 18.87%。2013-2017 年公立醫療機構市場中眼科用藥同比增速基本維持在 18%以上(2016 年增長率較低主要受到醫保控費和兩票制正常的影響)。隨著我國眼科用藥需求的增加、康柏西普等創新藥的研發和推廣以及凝膠等新劑型的普及,預計我國未來眼科用藥市場將保持快速增長,發展前景良好。

1.2 眼科疾病主要分為六大類,不同眼科疾病用藥各異

眼科疾病主要包括青光眼、乾眼病、視網膜疾病、白內障、眼部過敏,眼部發炎/感染。乾眼病是由於淚液的量和質的異常引起淚膜不穩定和眼表損害,從而導致眼部不適症狀、視功能障礙的一類疾病。視網膜疾病是一種視網膜在各種因素下發生病變如出血、滲出物、增生或水腫的眼部疾病,主要包括濕性年齡相關性黃斑病變(wAMD)、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DR)、糖尿病性黃斑水腫(DME)、視網膜靜脈阻塞(RVO)和近視的脈絡膜新生血管形成(mCNV)。青光眼是一種以視神經損害為特徵的進行性、不可逆性視力喪失的眼病,常伴有眼壓升高。白內障是由於各種原因引起晶狀體代謝紊亂,導致晶狀體蛋白質變性而發生混濁的眼科疾病。眼部發炎、過敏和感染主要是受到細菌的影響。

不同的眼科疾病治療手段不同。1)乾眼病:目前臨床上乾眼病用藥種類主要有眼部潤滑劑/人工淚液、抗炎治療、角膜修復、促黏液蛋白分泌和抗氧化。2)視網膜疾病:目前治療視網膜疾病的眼科用藥主要為 VEGF 抑制劑,傳統治療方法(雷射療法、光動力療法)逐步淘汰。3)青光眼:目前臨床上治療青光眼的手段主要仍是手術,眼科用藥主要包括括前列腺素類似物、β-腎上腺能受體阻滯劑、碳酸酐酶抑制劑和腎上腺能受體激動劑。4)其他眼科用藥(白內障藥物、抗感染和抗炎抗過敏藥物):白內障以手術治療為主,眼抗過敏藥主要為奧洛他定,氟喹諾酮類抗生素用於眼部發炎和感染。

1.3 建議重點關注治療乾眼病和 AMD 的眼科用藥

建議重點關注治療乾眼病和 AMD 的眼科用藥。雖然白內障是全球第一大致盲原因,但目前並未有藥物可以治癒,臨床治療主要以手術為主,所以暫不考慮其眼科用藥。我們對各眼科疾病用藥(視網膜疾病中 AMD 發病病例高,國內外用於視網膜疾病的藥物最先獲批用於 AMD 的治療,隨後向其它適應症拓展的情況較多,所以我們從視網膜疾病中選取了 AMD 作為分析的重點對象)從臨床需求、新技術發展兩個角度進行分析:

臨床需求未滿足:乾眼病和 AMD 患病人數多,產品滲透率低,有較大的未滿足臨床需求。1)患病人數多:根據國內流行病學研究,國內乾眼病患者約為 7500 萬人,每年大概以 25~30%的速度在增長。根據江寧眼科發布的《中國城市老年人群中年齡相關性黃斑變性的患病率》,近年國內 50 歲以上 AMD 患者總數為 5082 萬。2)製劑技術水平較低:國內乾眼病的藥物主要是人工淚液,只能起到緩解眼部乾澀的作用,仍未有企業研發出環孢素和 Lifitegrast(華北製藥雖研發出環孢素滴眼液,但缺乏乾眼病適應症)或 Lifitegrast等具有治療作用的眼科用藥。3)認知程度低導致用藥滲透率和治療率較低:人群對乾眼病認知程度嚴重不足,發病早期缺乏及時的用藥,用藥的滲透率低。根據國家藥監局的數據,2017 年國內 AMD 整體用藥滲透率僅為5%,但隨著康柏西普及雷珠單抗2017年納入醫保,預計未來幾年的wAMD滲透率將大幅上升,市場潛力巨大。

新技術快速發展:治療乾眼症重大藥物和治療 AMD 的重磅炸彈出現,國內外企業受此影響紛紛布局兩個領域的藥物研發。1)AMD 領域:2006 年,由諾華和 Genentech 合作開發的雷珠單抗正式上市,成為近年眼科用藥領域的重磅炸彈。隨後在各個國家和地區紛紛開展 AMD 藥物的研發和仿製。國內的康弘藥業為了拓展康柏西普的適應症開展了與治療 RVO 相關的臨床試驗,並且進展順利。目前 AMD 的研發趨勢主要是改變 AMD 用藥的靶點和用藥途徑等措施來提高療效及順應性 2)乾眼病領域:出現了如 Restasis 和Xiidra 等重大治療藥物,創新技術的臨床試驗紛紛開展。目前乾眼病主要以研發抗炎抗氧化用藥為主要方向。

所以,綜合來說,建議重點關注治療乾眼病和 AMD 的眼科用藥研發

2. 乾眼病用藥臨床需求大,抗炎抗氧化用藥引領發展潮流

2.1 乾眼病用藥的臨床需求較大,目前國內技術難以滿足乾眼病治療

2.1.1 需求端:我國乾眼病的發病率高達 21%-30%,數碼設備的過度使用和老齡化程度加深將導致更多乾眼病患者

乾眼病在中國的發病率大約為 21%-30%。乾眼症可能導致淚膜成分改變(淚膜不穩定),以致淚膜無法支持眼上皮細胞正常運作,對眼表(眼角膜)造成潛在損傷,進而引發眼表炎症。近年來,乾眼病已經成為一種全球性的流行性疾病。據統計,近年全球乾眼病的患病率(患乾眼病風險人群中的患病人數比)大約為 5%-34%,美國的患病率較低(7%),而中國由於地理環境等因素約有 7500 萬人患乾眼病,每年增長率約為 10%,患病率大約為 21%-30%。

數碼產品的頻繁使用會從多個方面誘發乾眼病。除了工作環境、年齡等因素的影響,而國民使用電子產品的時間過長也會大大提高幹眼病的發病率。根據中國網際網路信息中心(CNNIC)發布了截至 2018年 12 月第 43 次《中國網際網路發展狀況統計報告》,2018 年中國網民人數已經超過 8 億,網民每周的上網時間已經高達 27.6 小時。過度使用電子產品會從四個方面引發乾眼病:1)眼睛長時間注視螢幕會導致眨眼次數減少和淚液快速蒸發,再加上室內空氣不流通,空氣濕度不夠使得淚液蒸發更快;2)與向下注視時的閱讀相比,向前向上注視螢幕時,瞼裂間淚膜暴露區增大會加重乾眼症狀;3)用電子產品時注意力過於集中會引起淚液質量和動力學異常,淚膜穩定性下降,眼睛缺氧;4)眼睛視近物過久會造成睫狀肌痙攣,眼睛調節力下降出現疲勞不適和視物模糊。

我國老齡化程度不斷加深,老年人瞼板腺功能障礙容易引發乾眼病。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09 年我國 65 歲以上人口數為 1.13 億人,占比 8.50%,2018 年我國 65 歲以上人口數達 1.67 億人,占總人口比重達11.9%,區間增長率達 47.8%。乾眼病是老年人最常見的疾病之一,常見的發病原因為瞼板腺功能障礙。瞼板腺是上下眼皮內部分泌油脂的腺體,開口在眼皮邊緣的睫毛根部,它們分泌的油脂是淚水的保護膜,可以保護淚水。隨著年齡的增長,這些腺體功能逐漸衰退,油脂可能會淤積在線管內,淚水就得不到穩定地保護而被蒸發,進而引發乾眼病。

另外,國民對乾眼病的認知程度較差,容易忽略乾眼病的早期症狀使得乾眼病病情加劇。國民對乾眼病的認知情況較差。2018 年愛爾康《中國視力健康洞察報告》發現中國被調研者對各種眼病的認知較少,大約有 1/5 的中國被調研者不了解任何眼科疾病。由於乾眼病過於常見了,以至於很多人並不在意乾眼病引起的不適感。只要症狀不是太嚴重,很多人的處理方式往往是自行購買眼藥水,甚至選擇忍受不採取任何手段,使得乾眼症狀加劇。

2.1.2 供給端:國內乾眼病藥物相比國外仍有較大的發展空間

乾眼病用藥的技術壁壘高,國外已領先國內在乾眼病市場上出現有治療作用的眼科用藥,且擁有更大的市場規模。1)技術壁壘:乾眼症是一種系統性、多因素的疾病,基礎理論研究的缺失使得新藥研發企業對乾眼症機制了解不完善。2)用藥結構:在國內市場:目前國內乾眼症用藥主要為玻璃酸鈉以及聚乙烯醇滴眼液。根據米內網數據,樣本城市公立醫院國內玻璃酸鈉眼用製劑市場排名第一的是 URSAPHARM(市場份額超過 50%)。然而,這兩類乾眼病藥只能幫助緩解乾眼症狀和消除炎症,無法有效治療乾眼病,甚至還帶來了一定的副作用。而在世界市場,目前有 2 款產品獲美國 FDA 批准用於治療乾眼症:Allergan公司的環孢素 A 滴眼液 Restasis 和諾華的小分子整合素拮抗劑 Xiidra(原為 Shire 研發,後被諾華以 53 億美元收購)。在歐洲雖然鹽酸四氫唑啉滴眼液 Systane 占據主要市場,但也有環孢素製劑已經上市。3)市場規模:根據IMS數據,2017年美國乾眼病市場規模為23.7億美元,其中Restasis19.12億,Xiidra4.41億,Systane2,100萬。2017 年歐洲乾眼病市場規模約為 2.2 億美元,其中鹽酸四氫唑啉滴眼液 Systane 占據 98%的市場份額。然而,據 Transparency Market Research 和 Market Space 數據,中國乾眼症市場規模 2018 年僅為 1.46 億美元。因此,中國與美國的乾眼病的市場規模仍有較大差距,未來國內的乾眼病市場仍有很大的發展潛力。

2.2 抗炎抗氧化用藥具有更好的治療作用,發展前景更為廣闊

乾眼病用藥主要包括人工淚液、角膜修復藥、促黏液蛋白分泌藥、抗炎藥和抗氧化藥。1)人工淚液是首款用於乾眼病的眼科用藥,第一款人工淚液是由參天製藥研發的 Hyalein,1995 年獲得日本厚生省批准上市。人工淚液是一種模仿人體淚液成分研發的滋潤用眼藥水,常用於舒緩因乾眼症引起的眼睛酸澀與疲勞。人工淚液的成分除了水分與鹽分之外,尚有些許聚合物如透明質酸鈉、羧甲基纖維素、羥丙甲纖維素、羥丙基纖維素。2)角膜修復藥較為典型的藥物為億勝生物科技的貝復舒,可用於各種原因引起的角膜上皮缺損和點狀角膜病變引發的輕中度乾眼症。3)促黏液蛋白分泌藥主要是通過促進黏蛋白和淚液的分泌而改善乾眼症狀,從而使淚膜恢復至正常狀態。4)抗炎藥主要是為了抑制乾眼病中炎症介質的作用以減輕乾眼症的症狀和體徵。病人在患乾眼病時淚液分泌及排出系統功能不全會導致淚膜成分的平衡遭到破壞,引起眼表炎症的發生。5)抗氧化藥可以有效抑制眼部氧化應激反應,該反應普遍存在於乾眼症患病人群中。眼部氧化應激反應引起的淚液高滲透壓會引發乾眼症,造成眼表損傷。

抗炎抗氧化的乾眼病用藥具有更好的治療作用,發展前景更為廣闊。2003 年首款抗炎乾眼病用藥環孢素 A 眼用乳劑(Restasis)上市。人工淚液、角膜修復藥、促黏液蛋白分泌藥三種乾眼病用藥主要起輔助緩解作用,抗炎抗氧化的乾眼病用藥則具有更好的治療作用,且普遍存在於各類乾眼病,是一種廣譜的眼科用藥,因此抗炎抗炎化用藥更有發展前景。在抗炎乾眼病用藥上,目前全球乾眼病治療的最主要用藥:艾爾建的環孢素 A 眼用乳劑 Restasis 和諾華的 Lifitegrast 滴眼液 Xiidra 都是通過消除炎症以達到乾眼病的治療作用。Restasis 主要是通過抑制淚腺腺泡細胞核結膜杯狀細胞的凋亡,促進淋巴細胞的凋亡,抑制眼表炎症。

Xiidra 則可與白細胞表面的淋巴細胞功能相關抗原-1(LFA-1)結合,阻斷 LFA-1 與其同源配體胞間粘附分子-1(ICAM-1)的相互作用,防止炎症發生。在抗氧化乾眼病用藥上,億勝生物科技的 SKQ1 眼科用藥在美國已經進入到臨床Ⅲ期。SKQ1 可進入 ROS 聚集最多的線粒體內清除 ROS,通過靶向阻斷眼部氧化應激反應,可在減輕炎症反應的同時改善眼組織退化、淚液質量下降等問題。

2.3 國內外乾眼病市場競爭格局良好,多家企業布局創新乾眼病用藥

2.3.1 國外乾眼病市場群雄並起,創新乾眼病用藥未來可期

國外已有四家企業成功研發出對乾眼病有更好治療作用的眼科用藥,競爭激烈。1)艾爾建的環孢素 A眼用乳劑 Restasis 在 2003 年獲 FDA 批准上市,是世界首款對乾眼病有更好治療作用的眼科用藥,目前仍占據超過 40%的市場份額。2)諾華的 Lifitegrast 滴眼液 Xiidra 在 2016 年獲 FDA 批准上市,是世界首款用於乾眼病治療的小分子整合素抑制劑。3)參天製藥的環孢素仿製藥 Ikervis2015 年獲歐盟委員會(EC)批准,是歐洲首款環孢素製劑。4)印度太陽製藥的 Cequa 獲 FDA 批准用於乾眼症患者的治療,是首個也是唯一一個結合了環孢素 A 和納米膠束技術的乾眼症治療藥物。這種創新性的納米膠束配方允許環孢素 A 分子克服溶解度方面的挑戰,穿透眼睛的水層,並能防止活性親脂性分子在滲透之前釋放。

多家國外企業正在研發更為創新的乾眼病治療方法或者改進原有的治療療法,並以抗炎為主要治療手段。1)美國 Kala Pharma 的乾眼病藥物 KPI-121(0.25%)獲得 FDA 的新藥申請(NDA)受理,若研發成功則為首個可暫時緩解乾眼病症狀及體徵(包括耀斑)的新藥。2)Ocunova 的 OCU-01 開發出新的適應症:糖尿病引起的乾眼病,即將進入人類臨床試驗階段。3)Ocugen 的 OCU310 是一種新型酒石酸和皮質類固醇的結合,正被研發用於治療乾眼病,目前進入臨床Ⅱ期試驗。4)Aurinia Pharmaceuticals 公司宣布該公司治療乾眼症的在研藥物 Voclosporin 眼用溶液(VOS)在 2 期臨床試驗中取得積極結果。VOS 是一種「best-in-class」鈣調神經磷酸酶抑制劑(CNI)。它通過與鈣調神經磷酸酶結合,能夠阻斷 IL-2 表達和 T 細胞介導的免疫反應,起到免疫抑制的作用。5)Aldeyra Therapeutics 的乾眼病治療藥物 Reproxalap 臨床Ⅱ期取得積極結果,該藥屬於一種 RASP 抑制劑,通過降低促炎的醛類分子水平達到乾眼病治療目的。

2.3.2 國內乾眼病市場競爭呈現「2 超+多強」的局面

興齊眼藥與億勝生物科技是國內乾眼病眼科用藥的領先企業。興齊眼藥的乾眼病藥物包括兩種:1)茲養眼用凝膠用於神經麻痹性角膜炎,暴露性角膜炎等原因引起的乾眼症,是一種處方藥。2)盈潤滴眼液用於滋潤淚液分泌不足的眼睛,是一種非處方藥。但是,目前興齊眼藥對乾眼病新藥的研發較為缺乏。億勝生物科技乾眼病用藥包括四種:1)貝復舒滴眼液是全球首個上市的 rb-bFGF 滴眼液,用於輕中度乾眼病;2)貝復舒眼用凝膠用於角膜損傷性乾眼病。3)不含防腐劑的玻璃酸鈉滴眼液於 2008 年上市,對眼睛無刺激性。4)SKQ1 是 2018 年 7 月億勝生物科技與生物科技公司 Mitotech S.A.全球共同開發的乾眼病新藥,目前公司投資 1650 萬美元用於 SkQ1 滴眼液在美國 FDA 進行的第一階段Ⅲ期臨床試驗。

多家企業加緊研發布局乾眼症新藥研發。除了億勝生物科技正在研發用於治療中重度乾眼病的 SkQ1滴眼液外,多家企業也加入到乾眼病新藥的研發陣營。1)五景藥業正在研發用於治療中重度乾眼病的環孢素眼用乳劑,目前正處於臨床Ⅲ期。2)兆科正研發用於治療中至重度淚液缺乏型乾眼病的環孢素 A 眼凝膠,目前處於臨床Ⅱ期。3)和鉑醫藥研發的 HBM9036 是全人源腫瘤壞死因子(TNF)的受體片段經分子工程改造後,具有優良的組織滲透性、穩定性和強效的局部 TNF 中和效力的蛋白質藥物組成的滴眼液,能有效治療乾眼病,目前正處於臨床Ⅱ期。4)華諾威基因的易貝是重組人表皮生長因子滴眼液,該滴眼液對輕度乾眼症伴淺層點狀角膜病變有治療作用,目前正在開展針對中度乾眼伴淺層點狀角膜病變適應症的臨床Ⅱ期試驗。5)維眸藥業研發的乾眼病藥物 Lifitegrast 是小分子整合素抑制劑。在乾眼症的炎症過程中,ICAM-1 在角膜和結膜組織中過量表達。Lifitegrast 可以使淋巴細胞功能相關抗原-1(LFA-1)/(與 LFA-1的同源配體胞間粘附分子-1)ICAM-1 相互作用促進免疫突觸的形成,導致 T 細胞激活並遷移至目標組,將獲得比環孢素更好的治療效果。目前該製劑已完成新藥臨床前藥理、毒理規範化評估試驗,正在進行臨床試驗的申報,預計將在 2019 年啟動臨床試驗。

3. AMD 為老年人致盲主因,抗 VEGF 抑制劑推動市場快速增長

3.1 全球 AMD 患病人群達 1.7 億,國內 AMD 患病人數隨老齡化加劇持續增長

年齡相關性黃斑變性(AMD)又稱為老年黃斑變性,是一種視網膜黃斑區的退行性病變。黃斑是位於視網膜後極部中央直徑約 1.5 毫米的特殊結構,主要負責精細視覺、色覺等,作為視覺最敏銳的部分,黃斑一旦受損,將嚴重影響中心視力。AMD 發病主要與年齡相關多發於 45 歲以上人群,但準確發病機制在全球範圍內還不清晰。AMD 分為濕性 AMD(存在脈絡膜新生血管、視網膜色素上皮脫離和盤狀纖維化等)和乾性 AMD(存在軟性玻璃膜疣、地圖狀萎縮等),濕性 AMD(wAMD)相較乾性 AMD 對視力有更嚴重的損害,包括導致更快的視力下降,以及更高的致盲率。wAMD 占 AMD 總病例數的 10%-15%左右,但導致了 80%-90%由 AMD 致盲的病例,乾性 AMD 可能轉化為濕性 AMD。

2014 年 AMD 全球患者數超 1.7 億,wAMD(濕性 AMD)在歐美已開發國家已成為 55 歲以上人群失明的首要原因。受到全球人口增長和老齡化加劇的影響,全球範圍內 AMD 的病例數呈明顯增長趨勢。根據2014 年發表在《柳葉刀》上的研究,2014 年 AMD 全球患者數超 1.7 億,全球 AMD 總患病率為 8.69%。不同地理區域人群中 AMD 患病率也存在差距,歐洲人群患病率為 12.3%,亞洲人群患病率 7.4%。根據此研究的預測,2020 年全球 AMD 病例數將達到 1.96 億,2040 年將增加到 2.88 億。AMD 在歐美國家發病和致盲形勢更為嚴重,以美國為例,根據 NIH 數據,美國 2010 年 AMD 患病人數達 207 萬人,預計 2030 年患病人數超 366 萬人。另外,美國因 AMD 致盲的患者超過青光眼、白內障、糖尿病視網膜病變(DME)三種常見眼病致盲總和。

2018 年國內 65 歲以上老齡人口占比已達 11.9%,AMD 患病率呈增長趨勢,患病人數將持續顯著上升。近年我國老齡化程度不斷加劇,由此帶來的 AMD 患病率及患者數都將持續和增加。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09 年我國 65 歲以上人口數為 1.13 億人,占比 8.50%,2018 年我國 65 歲以上人口數達 1.67 億人,占總人口比重達 11.9%,區間增長率達 47.8%。AMD 逐漸成為我國老年人群不可逆視力損傷的主要原因,目前是我國僅次於白內障和青光眼的第三大致盲眼病。目前我國沒有普查性的 AMD 患病調查,但根據 2012 年《上海市北新涇街道老年人年齡相關性黃斑變性的患病率調查》的研究,受檢人群(≥60 歲人群)AMD 患病率為 13.36%,其中 wAMD 患病率 1.79%,約占 AMD 病例的 13.4%。若以 2018 年我國 60 歲以上的人口數2.49 億,患病率 13.36%計算,我國 60 歲以上 AMD 病例數可達 3327 萬;若按 13.4%計算濕性 AMD 占比,則將有 446 萬濕性 AMD 病例。

3.2 抗 VEGF 藥物推動 wAMD 治療快速發展,預計 2023 年國內 wAMD用藥市場空間可達 68.7 億元

3.2.1 AMD 傳統治療方法效果有限,難以滿足治療需求

世界範圍內 AMD 治療方法及藥物不斷探索,部分療法由於缺點明顯被逐漸替代。

1)20 世紀 80 年代用於治療 wAMD 的雷射療法出現,但治療範圍小,風險高,逐漸被淘汰。雷射治療是通過高能雷射束燒毀血管結構,只適用於離黃斑中心凹很遠的病灶,且可能損傷神經纖維層,留下視野暗點,此方法正被逐漸淘汰。

2)上世紀末光動力療法(PDT)治療 AMD 的療法出現,維替泊芬是治療中的光敏劑,該療法缺點明顯。PDT 法 2000 年 FDA 批准上市,2006 年在中國批准上市。該療法主要分為兩步:首先靜脈注射維替泊芬,然後用非熱性二極體雷射活化維替泊芬,利用光化學效應封閉新生血管(CNV)。該療法缺點明顯,現應用已減少:a. 無法改進代謝異常,許多患者視力會繼續下降,需重複治療。b. 主要適用於主型中心凹脈下脈絡膜新生血管形成(該亞型僅占 25%左右)。c. 價格昂貴(國內價格 14,800 元一瓶)。目前在歐美PDT 法已不是主流,國內此方法也逐漸被替代,僅在部分特殊適應症如 PCV(息肉狀脈絡膜血管病變)上應用。

3)傳統藥物包括服用抗氧化劑、鋅補充劑和葉黃素保護黃斑。中藥療法主要是使用七葉洋地黃雙苷滴眼液,但缺乏治療效果。七葉洋地黃雙苷滴眼液 2007 年國內獲批用於黃斑變性的治療。該藥物中成分能增強血管的封閉性,減緩中心視力下降。然而,這些藥物為支援性療法,僅可延緩或減輕病情,並不能使視力恢復,國內臨床上較多用於延緩早期 AMD 或乾性 AMD 發展,並不作為治療 wAMD 的主要藥物。

3.2.2 抗 VEGF 藥物占據全球抗新生血管眼藥 95%以上市場份額,推動 wAMD治療快速發展

抗 VEGF 方法出現,相較傳統方法可顯著改善患者視力,迅速推動了 wAMD 治療的發展。wAMD 導致視力損壞的原因主要是異常的新生血管在黃斑部的視網膜下生長,引起血管滲漏、導致疤痕形成,損傷視網膜感光細胞從而引起視力喪失。抗 VEGF 類藥物採用現代生物技術,通過抑制血管內皮生長因子(VEGF),阻斷病變新生血管的生長並阻止血管滲漏和封閉脈絡膜血管;其不會對脈絡膜和神經視網膜造成傷害,還可選擇性阻塞新生血管,有效避免暗點的形成,最終實現有效治療 wAMD 等眼底新生血管病的目的。相對傳統方法,抗 VEGF 類藥物擁有更確切的療效,可顯著提升視力,保持注射一定劑量後可較好阻礙病情復發,實現了全球治療 wAMD 的技術突破。

抗 VEGF 藥物已成為包括 wAMD 在內的眼底新生血管病主要治療藥物,占據全球 95%以上市場份額,國內市場份額達 99%。根據 IMS 樣本醫院數據,全球市場上: 全球樣本醫院抗血管生成眼藥市場增長趨勢明顯,2018 年規模達 72.6 億美元,同比增長 17.5%。其中雷珠單抗占據 55%份額,阿柏西普占據 40%市場份額,維替泊芬占 1%,其它藥物占 4%,抗 VEGF 藥物雷珠單抗及阿柏西普總占比達 95%,占據包括wAMD 在內的抗血管生成眼藥的絕大多數市場份額。國內市場上:國內樣本醫院抗血管生成眼藥市場持續快速增長,2018 年達 1.41 億美元,同比增長 36.1%。其中雷珠單抗占據 51%份額,康柏西普占據 46%份額,阿柏西普占據 3%市場份額,抗 VEGF 類藥物占據包括 wAMD 在內的抗新生血管眼藥市場 99%的份額,占據絕對主導地位。從滲透情況來看,2017 年雷珠單抗和康柏西普對 wAMD 的治療進入國家醫保目錄,大幅降低患者用藥負擔(按推薦治療方案計算,康柏西普年治療費用由 40350 降至 17760 元,雷珠單抗費用從 11.7 萬元降低至 52400 元),預計對 wAMD 患者的大幅減負將在之後數年大幅提高 wAMD 患者的治療滲透率,持續推動國內抗 VEGF 藥物用於 wAMD 的整體市場規模的增長。

從抗 VEGF 法主要產品來看,雷珠單抗、康柏西普、阿柏西普在靶點、作用特點和推薦治療方案上有所區別。雷珠單抗在 2006 年獲 FDA 上市批准,阿柏西普隨後在 2011 獲 FDA 批准治療 wAMD;康柏西普在 2013 年獲我國藥監局批准上市。三款藥物中:1)雷珠單抗是針對單一靶點 VEGF-A 的抗體片段,分子小穿透性強,具有較高的結合力。但雷珠單抗具有部分鼠源性片段,有更大引發免疫反應的可能。推薦方案為每月注射一次。2)阿柏西普和康柏西普均為融合蛋白,分子更大,可針對 VEGF-A,B 和 PIGF(胎盤生長因子)多靶點。這兩種藥半衰期更長,藥物持久性更佳,推薦方案分別為核心 3 針後每 2 月注射 1 次和每 3 月注射 1 次。總體而言,目前三款抗 VEGF 藥物各有特點,並且可針對不同體質人群提供更多選擇。根據米內網數據,2016年國內重點城市樣本醫院雷珠單抗和康柏西普兩個藥物占據wAMD治療領域86.82%的市場份額,抗 VEGF 藥物已迅速成為國內 wAMD 治療的支柱藥物。

3.2.3 預計 2023 年國內 wAMD 用藥市場空間可達 68.7 億元

我國目前 AMD 治療滲透率不高,市場仍有較大發展空間。由於乾性 AMD 目前無有效治療藥物上市,因此僅估算 wAMD 治療市場空間,預計我國 2023 年 wAMD 市場空間在中性情況下約為 68.7 億元。

假設:

1、預計 2023 年我國 wAMD 患者數為 446 萬人。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18 年中國 60 歲以上人口 2.49億,假設至 2023 年 60 歲以上人口數基本保持不變。又根據流行病學數據,我國 60 歲以上人口 AMD 發病率 13.36%,其中 13.4%為 wAMD 計算,我國 wAMD 患者數為 446 萬人。

2、預計 2023 年全國患者中 4-10%進行有效治療。根據 2018 年 wAMD 用藥銷量,並假設患者按醫保年報銷額度 4 支/年使用藥品,再根據 wAMD 總患者數,估算國內 wAMD 治療滲透率約 1.9%。隨著健康意識提升,以及藥物治療的普及,假設 2023 年 wAMD 治療滲透率達 4-10%。

3、預計 2023 年 wAMD 治療平均價格為 5300-5700 元。雷珠單抗單價 5700/支,康柏西普單價 5550/支,阿柏西普單價 5850/支,但競爭壓力下價格仍有下調空間,假設用藥則平均價格為 5300-5700/支。

則:

針對預計的市場空間進行敏感性分析,我國 2023 年 wAMD 治療的市場空間:1)在中性情況下,約為68.7 億元;2)在悲觀情況下,約為 37.8 億元;3)在樂觀情況下,約為 101.8 億元。

3.2.4 提高療效及順應性是 AMD 新藥未來發展的趨勢

通過新靶點或多靶點的開發或聯用等提高藥物療效並提高患者對藥物的反應是 wAMD 藥物研發的一個重要方向。儘管目前抗 VEGF 類治療 wAMD 藥物一般具有較明顯的療效,但也存在部分患者對藥物反應不佳。如臨床使用中部分患者對 VEGF 靶點藥不敏感,在多針注射後仍不能顯著提高視力。針對此問題,開發出新靶點或同時作用於多靶點的藥物是目前一個研發方向,如血管生成素 Ang-2 靶點。Ang -TIE 通路被認為可作為治療干預系統,可能是血管生成和炎症通路的重要環節。目前在研產品 RG7716 產品,即同時抑制 Ang-2 和 VEGF-A 靶點,有望減少用藥頻次並提高療效,已處於臨床三期。另外,抗內皮生長因子與抗 VEGF 聯用,抗補體與抗 VEGF 雙特異性抗體的多靶點聯用方法目前均有臨床項目在研。

基因治療可能更根本地從基因層面實現精確的治療目標,可通過一次性治療減少對抗 VEGF 頻繁注射的依賴性。如現在在研產品 RGX-314,使用腺相關病毒來提供相關基因,這種基因編碼的蛋白質可以中和VEGF 活性,由此可以對抗因新血管而引起的視力喪失並減少對抗 VEGF 眼內注射藥物的需求。另一個在研基因療法項目 ADVM-022,以單次玻璃體內注射方式給藥的形式,使用一種攜帶一個阿柏西普解碼片段的載體微管(AAV.7m8) ,其目標是提供持續的、達到治療水平的阿柏西普,並最小化注射抗-VEGF 的負擔。

改變給藥途徑可提高治療的順應性和方便性,是另一研發方向。目前阿柏西普、雷珠單抗和康柏西普給藥方式均為玻璃體內多次注射,能較為精準地被目標作用部位吸收。但玻璃體內注射有一定的風險,且注射後有防止感染等護理需求,從方便性和患者順應性上來說有提升空間。因此改變給藥方式為口服或滴眼液等方式是研發方向。

乾性 AMD 治療仍缺少有效方法,通過幹細胞移植治療是一研發趨勢。儘管乾性 AMD 致盲率較低,治療藥物需求不及 wAMD 迫切,但目前乾性 AMD 仍缺少有效的治療方法。因此,針對乾性 AMD 治療的方法也是 AMD 治療研發領域的研發趨勢。目前比較前沿的研究是通過幹細胞的移植治療晚期乾性 AMD也有通過基因治療的手法抑制此病的發生及發展。

3.3 國外 AMD 市場以諾華(羅氏)與再生元(拜耳)為龍頭,國內以康弘藥業為首加緊研發

3.3.1 國外 AMD 市場:諾華(羅氏)與再生元(拜耳)為龍頭,創新 AMD 療法正加緊研發

在國外 AMD 市場上,諾華與羅氏憑藉雷珠單抗、再生元與拜耳憑藉阿柏西普成為 AMD 領域的霸主。1)諾華和基因泰克(2009 年被羅氏收購)合作開發了世界首款用於治療 AMD 的 VEGF 抑制劑雷珠單抗,在 2006 年產品獲 FDA 批准後市場表現較好,諾華和羅氏也憑此成為 wAMD 治療藥物的龍頭,目前在國外獲批適應症 DME、RVO、wAMD、DR、MYOPIC-CNV。2)2011 年由再生元開發的阿柏西普獲 FDA 批准上市,目前國外獲批適應症為 wAMD、CRVO、DME、DR,拜耳取得除美國外全球銷售權。產品上市後市場表現良好,迅速擠壓市面上包括雷珠單抗在內的其他產品,使再生元和拜耳成為 wAMD 市場的又一龍頭。雖然目前諾華(羅氏)在 wAMD 市場上被再生元(拜耳)趕超,但諾華已布局新一代 AMD 藥物RTH285。其主要成分是抑制 VEGF 受體活化的人源化單鏈抗體片段,今年已進行三期臨床試驗的補充試驗,證明新藥物在最佳矯正視力(BCVA)上對阿柏西普的非劣效性,以及在視網膜積液減少上更具優勢,上市可期。羅氏也已布局 RG7716 產品,同時抑制 Ang-2 和 VEGF-A 靶點,有望減少用藥頻次並提高療效,已進入臨床三期。因此,總體上國外 AMD 市場諾華(羅氏)和再生元(拜耳)是毫無疑問的領導者。

國外對 AMD 藥物研發較為領先,多企業布局針對 wAMD 藥物靶點聯用、給藥途徑、基因療法和新靶點的新產品以及乾性 AMD 治療。從列出的小部分在研產品的臨床試驗來看,除上文提到的諾華外,國外多企業布局 AMD 治療藥物研發,技術較為領先,其中:1)多靶點藥物聯用:Santen 公司布局產品 DE-122注射液,是抗內皮蛋白抗體 TRC105 的眼科製劑,其與雷珠單抗的聯用有望抑制抗內皮生長因子,增強抗VEGF 效果,現處於臨床 II 期。2)給藥途徑:PanOptica 布局 PAN-90806 滴眼液、SciFluor Life Sciences 布局 SF0166 滴眼液、Feramda 布局 AS101 1%口服液,目前均處於臨床 I/II 期。3)基因療法:Regenxbio 布局了 RGX-314、Adverum Biotechnologies 布局 ADVM-022,兩家公司均採用創新的基因治療方法,可降低用藥頻次為單次注射。4)新靶點:Ribomic 布局 RBM-007(一種抗 FGF2 適體),可能同時抑制血管生成及視網膜中的瘢痕形成。5)基因治療及幹細胞移植治療乾性 AMD:英國 Gyroscope Therapeutics 公司布局GT005,是基因治療乾性 AMD 的產品,通過抑制補體系統減緩乾性 AMD 進展,已進入臨床試驗,單次視網膜注射可能持續數年或患者一生。BioTime 公司布局產品 OpRegen(視網膜色素上皮細胞),通過移植治療晚期乾性 AMD。

3.3.2 國內 AMD 市場:康弘藥業遙遙領先,多家企業加緊研發新型 wAMD 藥物

康弘藥業為國內 AMD 治療領域的龍頭,康柏西普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康弘藥業是國內 AMD 治療領域的領跑者,拳頭產品康柏西普在 2013 年成功獲批為國內 I 類生物創新藥,並憑此成為國內 AMD 治療領域的龍頭。此外,康弘藥業已取得康柏西普美國三期臨床試驗批件,並在國內布局了用於息肉狀脈絡膜血管病變(臨床Ⅳ期)、RVO(臨床Ⅲ期)、繼發於視網膜靜脈阻塞的黃斑水腫(臨床Ⅱ期)、角膜新生血管(臨床Ⅰ期)的臨床研究,有望獲批更多適應症並打開國內外相關病症的眼科用藥市場,保持其龍頭地位。

國內的 AMD 藥物在現有基於抗 VEGF 的原理基礎上臨床試驗通過改變劑型和靶點對藥物作出改進。1)卡南吉醫藥在研項目 CM082 針對劑型做出改變,已至臨床二期,進展相對較為領先。2)信達生物在研項目均通過雙靶點在研藥物 IBI302 是抗 VEGF 以及抗補體雙靶點特異性重組全人源融合蛋白,可以阻斷VEGF 介導的信號通路,抑制血管新生,同時特異性結合 C3b 和 C4b,抑制補體經典途徑和旁路途經的激活,減輕補體介導的炎症反應。3)榮昌生物在研項目 RC28-E 通過抑制 VEGFR、FGFR(成纖維細胞生長因子)雙靶點抑制新生血管形成。4)蘇州思坦維在研項目蘇洛晍 SOLOT-Eye,通過結合力更強的 hPV19單抗以期獲得更高療效。5)東曜藥業、華博生物、泰康生物、三生國健等也均是針對 VEGF 靶點通過重組人源化單抗等方法研究 wAMD 藥物。6)齊魯製藥、百奧泰生物在研項目分別為 biosimiliar/biobetter 類藥物,其中齊魯製藥 QL1205 為雷珠單抗生物類似藥,兩者均在臨床試驗 I 期。總體上,儘管我國對 AMD藥物研發的開始時間總體略慢於歐美領先國家,但目前臨床可用藥種類基本與國外相似,臨床試驗開展也緊跟國外新技術與其接軌。未來發展點仍在於高療效、高性價比,或者改變給藥途徑以提高順應性。

4. 重視研發和推廣的企業將成功突圍,建議關注康弘藥業、億勝生物科技、維眸生物科技

4.1 專注有競爭力產品的研發,重視銷售推廣的國內企業將脫穎而出

擁有有競爭力的產品是眼科企業獲得成功的保障。在乾眼病領域,國內已有多家企業在研發治療作用更好的乾眼病用藥,因為療效更好的藥物將擁有更強的發展潛力。比如 Lifitegrast 相比早期的環孢素療效更為明顯,上市後銷售額增長迅猛,大有後來居上之勢。目前維眸生物科技的在研產品是和這款藥物原理相同的新藥,如研發順利,預計有較好發展空間。而億勝生物科技的在研產品則有獨特的進入線粒體內清除 ROS,以靶向阻斷眼部氧化應激反應的機制,預計將有較好的治療效果。在 AMD 領域,目前國內三款針對 VEGF 靶點的 wAMD 藥物已占據先發優勢,後來產品只有針對更高效的結合方式或更換靶點/靶點聯用,才可能解決這類靶點的不足。此外,針對劑型或注射次數的改進可能使產品從順應性上取得更好的市場表現,獲得與已上市產品的競爭能力。對於已有上市產品的企業,加快布局更多適應症的獲批,將加強其產品競爭力,獲得更好的發展。如國內龍頭康弘藥業積極布局更多適應症,今年 5 月康柏西普獲批治療DME,且積極拓展國際市場,未來發展空間廣闊。

擁有強大銷售團隊,重視學術推廣的企業更易突出重圍。1)目前,國內眼科用藥仍然以進口為主,對國外眼科用藥的依賴程度較高。艾爾建、愛爾康、諾華、參天製藥等世界眼科企業巨頭通過強大的銷售團隊對醫院醫生的進行大量的學術推廣,加深了眼科醫生對產品的認識度,對這些品牌的眼藥產生較大的忠誠度。因此,國內創新眼科企業要想突出重圍就要比其他領域新藥更需要強力的推廣銷售團隊,需要著重產品的差異化優勢,在一個較長的市場導入期內對醫生及患者進行教育。2)目前國內仍未有眼科疾病治療的專業指南,如果企業能夠通過銷售團隊對眼科專家學者和政府相關人員進行推廣,儘早將與公司產品相關的治療手段納入指南和醫保,這些企業將能夠搶占市場先機並突出重圍。3)眼科新藥在醫院端的

推廣需要兼顧公立醫院和專科醫院兩個渠道的不同方式,部分專科連鎖會進行統一招標因此可較為集中的推廣,而公立醫院相較而言更需要逐個推廣。因此具有高效、專業的學術推廣團隊的企業,新產品能更快進入市場實現放量突圍。

4.2 建議關注企業:康弘藥業、億勝生物科技、維眸生物科技

4.2.1 康弘藥業(002773.SZ):國內眼科用藥的龍頭企業

康弘藥業成立逾 20 年,憑藉康柏西普成為國內眼科用藥領域企業的領跑者。康弘藥業 1996 年成立,業務包括生物製品、中成藥及化學藥研發、生產、銷售及售後服務,並擁有生物製品、中成藥、化學原料藥和化藥製劑等多個生產基地,以及遍布全國的營銷網絡。2015 年 6 月 26 日,康弘藥業在深圳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康柏西普研究團隊從 2007 年開始組建,2013 年 11 月獲國家藥監局批准 wAMD 的治療,是我國一類生物創新藥,並是我國首個自主研發的治療 wAMD 的藥物,其國際通用名「Conbercept」於 2012年被世界衛生組織批准,成為中國第一個擁有完全自主智慧財產權的生物製品國際通用名。康柏西普主要為融合蛋白,針對 VEGF 家族多個靶點起抑制作用,並且注射次數上更少,對當時唯一上市產品雷珠單抗有療效非劣效性、順應性、和價格上的優勢,產品也因此快速突圍。

康柏西普銷量快速增長,更多的適應症將獲批,有望打開國際市場。康柏西普上市後在市場份額上增長迅速。根據 IMS 數據,2018 年國內樣本醫院抗新生血管眼藥市場為 1.41 億元,抗 VEGF 眼藥占據 99%的市場份額,其中康柏西普用藥占據 46%。根據公司年報,2018 年生物製品(主要為康柏西普注射液)收入約 8.82 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 42.79%。康柏西普剛上市時的適應症為 wAMD、pmCNV。2019 年 5 月 17日,康柏西普獲國家藥監局批准用於 DME 的治療,成為此領域繼阿柏西普之後的第二款藥物。另外,CRVO、BRVO 的臨床試驗已經到了臨床三期,CRNV(角膜新生血管)的 I 期臨床試驗已獲批准。為了打開國際市場,康柏西普在美國進行主題為「與阿柏西普頭對頭試驗驗證其非劣效性」的臨床試驗,目前進行至臨床三期。如果臨床試驗順利,康柏西普未來有望登陸國外市場,企業也因此獲得更大利潤。

4.2.2 億勝生物科技(01061.HK):自主研發的 SKQ1 有望成為國內治療乾眼病的重磅新藥

億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成立近二十年,專注開發基因工程生物藥品,於 2001 年在香港上市。億勝生物科技成立於 2000 年 7 月 31 日,主要業務為生產及銷售治療體表創傷和眼部損傷的生物藥品,同時也代理分銷及推廣第三方醫藥產品。集團已成功開發一系列基因工程生物藥品,圍繞其核心技術 rb-bFGF(重組牛鹼性成纖維細胞生長因子),已有針對眼修復和外科修復的三個系列產品:貝復舒、貝復濟、貝復新。公司營業收入連年增長,至 2018 年達 10.31 億元,趨勢良好。

公司在乾眼病領域已有貝復舒系列產品,2018 年與 Mitotech 簽訂協議布局用於治療中重度乾眼症的SkQ1。貝復舒的主要成分是重組牛鹼性成纖維細胞生長因子(rb-bFGF),可促進來源於中胚層和外胚層的組織修復和再生。貝復舒系列有兩款產品,貝復舒滴眼液(可用於中輕度乾眼症)和貝復舒凝膠(可用於角膜損傷性乾眼症),此系列 2018 年銷售額達 3.55 億港元,同比 2017 年增長 17.9%,占公司銷售總收入30.2%,增長趨勢明顯。此外,公司深入擴張乾眼症領域產品線,於 2018 年 7 月 16 日與盧森堡公司 Mitotech訂立協議,投資 1650 萬美元共同開發一項與美國 FDA 進行的乾眼症首創新藥 SkQ1 臨床三期研究。SkQ1作用機制獨特,可進入 ROS 聚集最多的線粒體內清除 ROS,通過靶向阻斷眼部氧化應激反應,減輕炎症反應的同時改善眼組織退化、淚液質量下降等問題。此首創新型小分子 SkQ1 已通過 FDA 臨床二期試驗,實驗數據顯示具有顯著療效;而含 SkQ1 滴眼液的產品 Visomitin 已在俄羅斯獲得針對乾眼症治療的商業化許可,自上市銷售至今已實現約 100 萬支的銷量。由於國內目前還無能有效治療中重度乾眼症的藥物,SkQ1滴眼液三期臨床試驗若成功,產品上市後可占據先發優勢,並鞏固公司在乾眼症領域的優勢地位。

4.2.3 維眸生物科技:國內研發乾眼病靶向藥物 Lifitegrast 的領軍者

維眸生物科技致力於開發眼科創新藥物,創始人曾領導團隊開發第二款被 FDA 批准的乾眼症靶向治療藥物 Lifitegrast。維眸生物科技於 2016 年 9 月在上海成立,是一家乾眼症生物醫藥研發商,主要產品為乾眼症治療藥物 Lifitegrast。創始人沈旺是中組部國家「千人計劃」專家,曾在美國雅培、安進等世界著名製藥公司從事創新藥研發 20 多年,期間領導團隊成功開發兩款上市藥物,包括第二款在 2016 年被 FDA 批准的乾眼病靶向治療藥物 Lifitegrast,以及具有標杆意義的抗癌重磅藥物 Venetoclax。

Lifitegrast 滴眼液比環孢酶素製劑更具市場前景,預計今年產品進入 IND 階段,目前公司已經獲得兩輪融資。2003 年由艾爾建研發的全球首款用於治療乾眼病的環孢黴素 A 乳劑 Restasis 獲 FDA 批准上市。2017年的全球銷售額高達 14.7 億美元,市場份額高達 47%。但是 Restasis 主要是增加眼睛產生淚液的能力,並沒有對乾眼病的體徵和症狀進行同時治療,且需要6周或更長時間才能起效。2016年7月Shire研發Lifitegrast滴眼液 Xiidra 上市,成為唯一一款可同時改善乾眼症症狀和體徵的處方滴眼劑,且起效更快,約 2 周就能緩解病情。維眸生物科技研發的乾眼病用藥同為 Lifitegrast 滴眼液,目前該製劑已獲 FDA 批准,並且已完成新藥臨床前藥理、毒理規範化評估試驗,預計將在 2019 年啟動臨床試驗,一旦研發成功未來將獲得更大的市場空間。在融資方面,目前公司已經獲得 A 輪和 B 輪融資,得到龍磐資本、道遠資本的資金支持。

溫馨提示:如需原文檔,可在PC端登陸未來智庫www.vzkoo.com搜索下載本報告。

(報告來源:廣證恒生;分析師:趙巧敏/胡家嘉)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kfDBGWwBmyVoG_1Zi7zZ.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