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臟放支架會影響正常生活嗎?醫生:注意做好3方面就沒事

2020-04-04   李藥師談健康

冠狀動脈是為心臟供血的主要血管的總稱,如果冠狀動脈血管出現粥樣硬化問題,經過檢查發現動脈血管的狹窄程度超過50%,已經對心臟供血形成影響的情況,就可以明確診斷為冠心病問題了。

冠心病是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總稱,不管是僅僅勞力後出現穩定性心絞痛的冠心病,還是急性的出現血栓堵塞動脈的情況(心梗),還是冠心病引起的心衰問題,都屬於冠心病的範圍。

應該明確的一點是,得了冠心病,並非一定要放支架,對於是否需要放支架的問題,應該積極的進行評估確認。如果是急性心梗問題,為了儘快打通堵塞的血管,改善血運,只要是符合條件的情況,儘快的進行支架介入術是非常有必要的;而對於尚未發生心梗的朋友,是否要放支架,通常還要好好評估。

如果冠狀動脈狹窄程度還未超過75%,動脈粥樣硬化的斑塊穩定性也還不錯,通過服用藥物保守控制三高等心血管風險慢病也都可以控制良好,心血管風險能夠得到良好的控制的情況下,當中就可以繼續保持保守治療的方式,來控制冠心病問題。

如果冠狀動脈狹窄超過75%,同時還有斑塊不穩定的風險,而血壓、血脂等相關指標又很難控制達標,甚至是一直都是超標狀態的情況,考慮發生心梗的風險較大,也可以結合情況,給予支架介入術來改善心臟的血液供應,減少冠狀動脈狹窄帶來的心臟健康危害和心梗風險。

很多朋友認為支架手術後會影響正常生活,其實這種擔心完全沒有必要,如果身體的疾病問題,確實屬於需要安放支架急救或改善的情況,進行支架手術,用支架將狹窄、閉塞的血管部位「撐起來」,不但對身體沒有太大的危害,反而會改善心臟的血液供應,減少心血管疾病風險。

很多朋友對於放支架有這樣那樣的擔心,比如說擔心放了支架不能跑跳了,不能唱歌了,因為擔心劇烈的震動會造成支架的脫落,其實這樣的擔心都是因為對支架的不了解導致的,支架撐起血管後,會緊密的貼合在血管內壁上,經過一段時間,還會與組織結合,對於支架脫落的風險,壓根不必擔心。

如果說安放支架會影響正常生活,如果您所謂的「正常生活」,是指原來吸煙喝酒、大魚大肉、久坐不運動、熬夜的不良生活習慣,那麼安放支架後,確實應該把這些不良的生活習慣都改掉了,因為本身這些不良習慣就是導致我們身體心血管出現健康問題的罪魁禍首,放了支架雖然嚴重狹窄或閉塞的血管被打通了,但並不代表「治癒了」冠心病問題,因此,對於生活上的這些不良習慣,還是要積極的進行改善。改掉不良習慣,堅持有益於心血管健康的正確方式生活,是在放支架後減少心血管疾病二次發作的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方面。有研究表明,健康良好的生活方式帶來的心血管獲益,比長期服用任何藥物都無法比擬的。

心血管放了支架以後,除了要注意生活上不良習慣的改善以外,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等相關慢病的調理、心血管疾病二次發作的預防等方面,也不能放鬆,反覆需要強調的一點是,放支架絕非一勞永逸,原本有三高問題的,還要繼續積極調理,該吃藥的,仍然長期服用藥物控制,同時還應該服用抗血小板藥物,如阿司匹林等藥物,以加強預防,進一步減少出現血栓的風險,對於血脂的控制指標應該更加嚴格,通常要求至少應該將血脂的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控制到1.8mmol/L以下,如果可能降到1.4以下更佳。

除了要注意該用藥一定要長期服藥以外,同時也要注意長期服藥的風險控制,要了解所服藥物可能出現的副作用風險,定期的對相關身體指標進行檢查,確保用藥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比如長期服用他汀類藥物的朋友,就應該多注意轉氨酶升高、肌肉痛等方面的用藥安全問題,而長期服用抗血小板藥物,也應該積極的控制好身體的出血風險,特別是消化道出血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