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應屆生最高年薪200萬?!財務起薪1萬2?得多優秀才能進華為

2019-07-31     個稅師爺到

應屆畢業生年薪能拿多少錢?200萬!

7月23日,華為內部發文公布了由任正非簽發的8名頂尖學生的年薪方案。據華為總裁辦簽發的電子郵件,對華為8名2019屆頂尖學生實行年薪制管理,最高年薪201萬。

任正非放大招:來華為,應屆生最高年薪200萬!還要全球招天才,薪酬比谷歌還高

一畢業就年薪百萬,雖然對於普通人來說,可以說是望塵莫及,天價薪酬,但評論里大部分網友都表示強烈地贊同:

這8位2019屆的應屆博士生,均畢業於清華、北大、中科院、港科大等知名學府,在校期間,不少博士還曾獲得過獎學金、在國際期刊上發表過論文。

華為表示,公司要打贏未來的技術與商業競爭,技術創新與商業創新雙輪驅動是核心動力。

創新就必須要有專業頂尖人才,華為要用頂級的挑戰和頂級的薪酬吸引頂尖人才。

看到這個,不由得讓人想起前段時間同樣被刷屏了的華為財務體系相關推文。

業內人對華為的印象都是工資高,待遇好,福利高,行業水平一流,但這些描述都是比較籠統的東西,從微觀角度來看,華為財經到底如何?我們搜集了很多相關資料,在此也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

在華為做會計一種怎樣的體驗?

據介紹,在華為的組織架構中,財經體系是一個獨立的部門,集中管理公司所有的財務人員。華為財經下設經營管理、帳務、稅務、資金管理、子公司管理等九大部門,同時,還包括中國共享中心、阿根廷共享中心、模里西斯共享中心等七大共享中心。

目前,華為財經遍布全球170多個國家或地區,凡是設有華為代表處的地區,皆有華為財經人的身影。

華為財經員工在中國主要工作地有深圳、東莞、成都;其中,深圳是主體,有獨立的華為財經大樓,大部分部門都在深圳,少部分部門在東莞,成都則主要是工作在成都共享中心的員工,應屆生員工都是去深圳、東莞。

華為財經大樓位於深圳的華為總部坂田基地——華為辦公大樓B1:

基地一覽

財經大樓外觀

辦公區

大堂

財經圖書館

餐廳(轉載自NAU HUAWEI FINANCE)

天鵝湖

華為會計,起薪1萬2起,上不封頂

看了華為財經的辦公環境,大家是不是很動心了?那麼大家肯定更關心華為的待遇問題。

一般的招聘網站上會有公布:

但是,很多人肯定覺得招聘網站的消息不可信,我們來看看華為財經的財務長自己怎麼說的。

華為財經CFO彭求恩

2017年華為財經的財務長彭求恩在一次華為開放日中對應屆生說到:

在華為實行差異化起薪,上不封頂。

華為薪酬總和由基本工資、獎金、福利保障、長期激勵以及國際派遣這幾部分構成。月薪通常從1.2萬元起,年薪從17萬到24萬不等。根據職務以及貢獻,年薪逐層增加可達21萬到29萬,甚至30萬以上。

同時公司還有相應的住房等各類配套補貼,解決新人的一些生活實際問題。針對員工的長期培養和發展,彭先生表示,在華為有著完善的人才培養規劃。面向新員工主要解決的問題在於文化融入、了解業務以及上崗必備的一些技能,因此要強化新員工硬裝實踐、財經入崗培訓、部門上崗培訓以及試用期學習實踐。

2017年的時候,華為財經的應屆生月薪達到12000,著實讓人羨慕。

有的人可能又會說,工資確實高,但是,華為的加班強度也很大。

對此,我們再來看一下,其中的工作人員卻有不同的說法。知乎上有關於在華為財經工作的分享,其工作人員都透露了,在華為財經,壓力不大,加班不多,待遇在公司算中等以上,在行業上算上游。


總的來看,華為財經的待遇真的是相當不錯了!而且其高薪可不僅是一線研發、市場和銷售團隊,任正非女兒執掌的財經團隊,待遇也是相當的優厚。搜索招聘網站華為基層會計的工資待遇,會發現華為在北京、上海、深圳等一線城市,基礎崗位開價都在1萬5以上甚至比一些公司財務經理標準都要高了!

華為財務主管以上級別就更不用說:

(招聘網站華為財務崗截圖)

根據華為年報,華為2017年的工資薪酬費用高達106851百萬元,按照17萬員工算,人均年薪+福利=62.8萬。

華為對員工很好,但,你也要有能力才能享受這種好!


在華為做財務,得有多優秀

到底什麼樣的人才能成為華為財經的一員?我們注意到華為財經在校招時,對專業的要求並不高,只有一條要求:足夠優秀!

那麼什麼樣的人才屬於足夠優秀?


任正非對於這個問題,也曾做了回復!

任正非以前對華為的財務部門並不滿意,數次開會痛斥財務部門,後來經過整改,任總終於不再批評華為的財務部門。

其實綜合看來,任總是對華為是對之前的財務人員不滿意,那麼在任總的眼中,優秀的財務應該具備什麼樣的特徵呢?其實,總結下來有以下幾點:

一、融入業務,提升價值!

什麼叫低價值的會計服務呢?

很多人可能會說,這不就是指會計記帳嗎?會計核算是事後的記錄,簡單重複,會計核算崗位的可替代性很高。會計記帳在未來可能變得越來越低端。甚至有人預測,人工智慧興起後會計記帳有可能由系統自動完成,不需要會計人員動手。

如果會計人員希望提升價值,需要轉身,實現由核算型會計向管理會計轉變。說穿了,就是會計工作要為經營管理服務,要為業務服務,為一線作戰服務。

二、渴望進步,渴望成長!

這一要求對任何職業的從業者都適用,但對會計人員可能要更強烈一些。會計工作時時刻刻都處在變化之中,制度在變,準則在變,稅法在變,在變化的過程中需要會計人員不斷學習,不斷調整,不斷適應。

會計人員對於專業知識的學習需要持續終身。

光學習會計專業知識就夠了嗎?顯然不夠。要實現由財務會計向管理計轉型,我們還要學習業務知識、市場知識、管理知識、產品知識……學習應該是主動的,這些學習一方面是為了開闊視野,另一方面是為了能融入業務。

三、積累項目管理經驗

任總為什麼把項目管理經驗看得這麼重呢?

對於像華為這樣的大集團公司來說,財務分工非常細,每個崗位所接觸的工作幾乎都是片段式的。片段式的工作雖容易做精,但很難窺探財務工作的全貌。

如果想對財務工作的全貌有個了解,最好完整地參與一個項目,這能讓你在最短的時間內了解公司的業務運作。因為一個項目周期體現了公司業務運作的全過程。

參加項目管理,能培養財務人員的全局視野,能夠讓財務人員站在新的高度俯視公司業務運行的全貌。

四、達到CEO素養

這一點要求在歐美的企業司空見慣。歐美企業有個說法,CFO是CEO最有力的接班人選。

CFO站在業務的最後端,能夠俯瞰公司管理的全貌,歐美人認為CFO接替CEO是順理成章的。

這一要求如擱到國內企業,我們總覺得CFO欠缺點什麼?歐美企業強調製度與流程控制,國內的企業除了明規則外還要講究潛規則、亞文化。

CFO大多拘泥於專業技能,缺少應對潛規則的智慧。在制度沒有權威的情況下,CFO接任CEO,有明顯的短板。

任總提出CFO隨時接替CEO的要求,一方面要求華為的CFO要具備CEO的潛質,另一方面有對華為制度與內控的自信。

任總對財務人員的這四點要求歸結為一句話就是,財務人員必須要懂業務。財務融入業務,是華為對財務人員的基本要求。為此,華為甚至制定了財經幹部與業務幹部的雙向交流計劃。

財務幹部要懂些業務,業務幹部應知曉財務管理。有序開展財經和業務的幹部互換及通融,財務要懂業務,業務也要懂財務,混凝土結構的作戰組織,才能高效、及時、穩健地抓住機會點,在積極進攻中實現穩健經營的目標,使公司推行的LTC、IFS能真正發揮作用。

從各業務部門抽調幹部到財經管理部任職,加強財經組織的業務建設,改變財經組織一直以來簡單、固執、只會苦幹不會巧幹的作法。用任正非的話說,是在財經組織里加入一些沙子,是為了形成混凝土,而非是要取代財務人員,當然換崗的業務幹部要先通過會計考試。

總是鑽在業務中的財務是很難突破的。而財務本身想要完成轉型必須突破自己。

五、財務人如何融入業務

財務人員融入業務,好說難做,具體的路徑有哪些呢,如何快速做到?

任正非給財務人員指出了三個方向:

方向一:參與項目管理

企業規模越大,財務人員的分工越細,往往只能專注一小段工作,很難窺探財務工作全貌。基層財務人員要想儘快掌握會計整體,最好的選擇是做項目財務。一個項目相當於一個小企業的完整周期,全面且貼近業務,經歷了這樣的循環,財務人員可以為轉身成為CFO奠定基礎。

方向二:參與經營分析

華為推崇經營分析,而不是單純的財務分析。財務分析一定要結合實際,服務業務部門,否則分析報告的作用有限。具體言之,財務分析要透過財務數據挖掘背後的業務原因,指出問題,找出對策,落實責任,到期考核。這麼下來,財務分析自然突破了財務的範疇,成了一把手工程。

方向三:參與預算預測

財務人員必須不斷與業務人員溝通才能得出務實的結論。計劃與預算是什麼關係?「計劃是龍頭,制定計劃的人一定要明白業務。地區部要成立計劃、預算與核算部,要讓明白業務的人來做頭。只有計劃做好了,預算與核算才有依據來修正、考核計劃。」計劃是方向,預算是量化,核算是校驗,三者互相促進,其關鍵點是做計劃的人要懂業務。

財務對業務的支持從事後走向事前,預測是可以為之的舉措。準確的預測有助於公司做出正確的決策,可以優化公司的資源配置。財務分析報告在結尾處往往要對全年經營指標進行預測。預測準確與否,從某種程度上講也是檢驗財務分析效果的標尺。

六、熟悉業務的技巧

作為一個中小企業的財務人員,如果能熟悉各部門間的業務關係?

無論是對自己帳務處理直覺和自信的培養、還是對升職,都有很大幫助。

然而很多人一輩子都守著一個崗位,特別是大公司的財務人員,如果一輩子都只負責自己手頭上一塊小小的業務,很難在職業生涯上有所突破。

如果想在一個相對短的時間內熟悉公司各個業務的話,這邊介紹幾個技巧:

  • 多看

多觀察、多學習。有時候別人不一定有時間、或不願意手把手教你,更多的需要自己觀察周圍的人是怎樣做的,了解業務流程,積累好問題一次性問清楚。

如果可以的話,多看看公司以前的業務以及處理方法等。這是重點!因為是真正的憑證和實際的案例,又是本公司自身的業務,無論是業務類型還是處理方式都比書上的實際得多~

如果想了解更多實例的話,網上有些會計論壇的討論也比較具有普遍性的參考意義~

  • 多談

新時代對財務人員的要求可不僅僅是一天到晚對著數據,而是相應的溝通和交流能力。

跟同事:

財會人員在收集成本數據的時候,要與生產部、物流部打交道;在發布報銷制度的時候要和包括銷售人員在內的全公司同事打交道;要知道業務模式,知道利潤來源點,知道公司運作整體的流程點……

財務人員必須不斷與業務人員溝通才能得出務實的結論。所以無論是本部門的同事還是其他部門的同事,都可以多熟悉常交流,有真的琢磨不透的地方還能找個人問問。

跟領導:

跟領導多談並不是打小報告。有一個大前提是要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做好本職工作,不斷觀察公司的業務運營同時自己學習努力考證提升自己,在領導心中塑造積極向上的形象。

這時候,跟領導彙報一下自己的工作心得,偶爾提一提改進的想法或者建議,同時了解領導的想法,能為你的工作加分不少。

如果有能力的話,多承擔責任,向領導申請參與項目的機會。這樣甚至想換崗位的時候,領導也不會覺得你太過突兀。

  • 多做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當你做好本職工作、參與一定項目、做出比較漂亮的成績的情況下,對自己的能力和經驗有信心了,就可以嘗試跟領導溝通申請換一下崗位。

接觸不同的崗位也有利於讓你更加全面了解公司的業務流程,當然通過會計考試的話申請換崗就更有底氣了。

華為財務經理的12條建議!

內容來源:註冊會計師,中財HUAWEI財經俱樂部,CSSAUCLA,心聲社區、指尖上的會計、人力資源分享匯。個稅師爺到整理髮布,略有刪減。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kPOJSGwB8g2yegNDTvF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