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邊經濟」對購物中心來說是不是門好生意?

2019-09-19     TCOM

走進一家位於倫敦市中心的百貨或者購物中心,大機率會在一層看到一個特殊的零售店鋪,「The Gift Shop」。

店內售賣印有購物中心或百貨 logo 的各種周邊產品,如馬克杯、T恤、文具,應有盡有,讓人們完成離開前最後一單消費。

依託「粉絲經濟」,周邊生意正在多個領域裡崛起。 相較之下,國內的實體商業還很少有體系化地推出周邊產品。

周邊產品對於購物中心來說有沒有價值? 購物中心該出周邊產品嗎?

「周邊」是一門什麼樣的生意

周邊產品一詞,最初指代動漫的衍生品,如動漫人物的模型、手辦等。隨後,周邊產品的概念不斷滲透到其他領域。

目前,在某一領域中帶有獨特文化和品牌色彩的非核心產品,都可被稱之為周邊產品。

當一個品牌發展成熟到一定階段,形成IP號召力,人們對品牌的認同和情感可以被「移情」到核心產品、服務之外的產品上,並能形成強大的支付意願時,「周邊生意」也就應運而生。

人們購買周邊產品的行為,類似於「表達信仰或喜愛」,周邊 價值也不在產品本身,而在於其承載的文化與內容。

無論在哪個行業,周邊生意做的是「粉絲生意」,當人們真正地高度認可一個 IP 或一個品牌時,才有意願主動去購買它的周邊產品。

隨著粉絲經濟的崛起,周邊產品為品牌和IP帶來的益處也日趨明顯。

1.生活場景中,周邊產品讓消費者對品牌更「長情」

周邊產品大都是生活常用品,對於消費者來說,即使身處消費場景之外,在家中,在辦公室里,一件帶有品牌文化的周邊產品會不斷提醒消費者品牌的存在,讓品牌成為消費者生活的一部分。

2. 在社交場景中,周邊產品可發揮「社交貨幣」的功能

通過周邊產品曬圖、討論,消費者一方面能憑藉對品牌和IP的認同感在所屬圈層中獲得接納,一方面能在社交平台和場所為品牌帶來新的傳播。甚至,在影視、遊戲等領域,周邊產品的擁有量會成為圈子的「准入門檻」,如王者榮耀,若不是有一定經驗的玩家,恐怕都無法識別全部周邊產品。

當然,最顯性的銷售利潤也非常可觀: 自成一派的成熟周邊產品能為品牌或IP帶來可觀的經濟收益,如漫威系列電影周邊每年能帶來1.3億美元的周邊產品收入。

在禮品店裡,消費者可以完成最後一單消費

從周邊產業發展看購物中心做周邊的時機

當下,實體商業也正用樹立品牌的方式進行差異化競爭。那麼,購物中心和百貨也該做周邊嗎?

「周邊」是品牌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對照品牌發發展階段,目前市場上的「周邊產業」,可以按照發展程度和影響力大致分為三類——

1. 產業鏈階段——品牌具有強大IP

由IP推出的衍生品,已經形成完整的產業鏈,能帶來顯著利潤、成為支柱 ,其中表現最突出的是影視IP。

影視IP有著天然的號召力,便於依託大量粉絲推出周邊產品。在好萊塢,周邊產品帶給電影的收入可達總收入的1/3。還有一些歐美國家超級IP電影,如哈利·波特,周邊產品收入則遠超票房收入。

依託影視IP誕生的周邊產品,有很強的號召力

值得一提的是,具有強大IP製造能力的迪士尼,其經典動畫IP有能力填充整個迪士尼樂園,使之成為世界範圍內最有影響力的文旅商業項目,而點綴其間的動畫IP周邊零售商品,也源源不斷地為迪士尼帶來利潤價值。

2. 產品線階段——品牌成熟、有號召力

成熟的、具有號召力的品牌推出的衍生品,能為品牌帶來附加值,實現銷售利潤, 突出表現在零售、餐飲品牌中。

星巴克、Costa 等品牌每年都會推出大量周邊產品,如咖啡杯、冰箱貼等,喜茶每年也會推出上百款周邊。這些周邊中其中不乏限量款和爆款商品,如星巴克貓爪杯,一經推出即刻售罄。

3. 推出部分周邊或聯名周邊——品牌、IP塑造階段

品牌IP塑造階段推出的衍生產品,具有品牌文化、能夠實現售賣,但規模相對較小。 購物中心和百貨的周邊產品,大多都處在這一階段。

與國外不同,國內購物中心的品牌力相對較弱,因而成熟的周邊產品也不多。2016年,大悅城與中糧聯手打造的「良食局」售賣大米、咖啡等食品,是較為成功的周邊產品案例,是一次有益的嘗試。

大悅城「良食局」體驗店

「周邊生意」和商業體有哪些結合點

那麼,國內商業體有沒有「周邊生意」的機會? 我們認為,只要找到適宜的結合點,周邊產品將會是實體商業品牌塑造道路上的驅動力。

而國內商業體和「周邊產業」的一個結合點在於會員制。

國內商業體的會員禮品,可以被理解為國內商業體周邊產業的雛形:

從最初的會員積分兌換抽紙等簡單商品,發展到兌換蘋果手機、小米電器等有品質的產品,再到符合品牌調性的升級商品(如奢侈品)等,會員禮品正在經歷一輪新的升級——有些頭部的購物中心正在嘗試過渡到與品牌聯名的周邊商品,和發展自有周邊產品的過程。

會員禮品的變化階段,可以看作是從百貨思維到購物中心思維的轉變。

其實,無論從國外或國外的情況看,商業體的周邊都與「禮品」概念有千絲萬縷的聯繫。美國的 Mall of America、杜拜的 Mall of Emirates、英國的 Harrods 等商業體因品牌力超強,自身已成為了「旅遊景點」,其售賣周邊產品的禮品店,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售賣的是紀念品。

Harrods 禮品店

以 Harrods 為例,其不僅在一層有一家獨立售賣周邊產品的禮品店,官方網站上,也將周邊產品列為了獨立品類。由於其奢侈品百貨的定位深入人心,印有 「Harrods」 的周邊產品如女士手袋,已經成為消費者眼中不亞於奢侈品手袋的選擇,且樂於通過這些周邊產品表達自己對這家老牌百貨的熱愛。

因此,那些把會員界定為「粉絲」、粉絲凝聚力強且是年輕群體的實體商業,可以以推出周邊的方式逐漸提升品牌力。

延伸:什麼樣的產品是「好周邊」

從商業價值來看,僅為商品貼上實體商業logo的周邊產品意義不大,缺少品牌力和情感連結支撐的周邊產品缺少靈魂,無法起到粘合消費者的作用。

那麼,什麼樣的周邊產品是好周邊?

1.與定位和特點相關聯

購物中心推出周邊,必須考慮的是自身定位、氣質與周邊產品之間的關聯性。就像星巴克的咖啡杯和咖啡過濾壺等周邊產品,都與其核心產品有著極強的關聯一樣。

Mall of America 注重商業的體驗和娛樂性,每年吸引著大量年輕和家庭型客群到訪。其禮品店中的周邊產品顯得活潑且平易近人,有馬克杯、T恤等。Harrods 則不同,女士絲巾、手袋、化妝袋等精緻周邊產品與商業體定位有良好的結合點。

Mallof America禮品店

2.「軟周邊」與「硬周邊」缺一不可

周邊產品分兩種,有實用功能的「軟周邊」,如手機殼、杯子等,以及沒有實用功能的「硬周邊」如手辦。

前者由於能適用生活場景,從而能不斷加深消費者對品牌的記憶;後者生活中不常用,卻能與消費者形成情感共鳴。因此,「硬周邊」這種「賣情感」的產品與「軟周邊」同樣重要,二者缺一不可。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kNwyTm0BJleJMoPMTyev.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