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萬項回復「引發」的「大事件」……(文末有彩蛋)

2019-12-05   領導留言板

「太感謝黨和政府了,現在我每天都可以和鄉親們一起在樓下鍛鍊身體,走走跳跳,人也精神了,頭腦也清醒了,這樣的幸福生活在以前是想都不敢想的啊!」住在廣西貴港市港北區老鄉家園小區的廖必棟老人家笑著說。

老鄉家園是港北區移民安置小區,位於貴港市港北區根竹鎮根竹二街後面,共安置290戶1276名貧困人員,並於2018年3月全部入住。雖說住上了樓房,但小區內卻沒有健身娛樂設施,老鄉們對文化康樂福利的渴望日益增強。如今,一走進老鄉家園小區,在活動廣場中央的漫步機、平步機、騎馬機、棋牌桌、滑滑梯等多種康樂設施一應俱全。老人們三五成群,邀約健身,孩子們也蹦蹦跳跳,爭著玩耍,老鄉們多了一個強體健身、放鬆休閒、愉悅身心的好去處。而這一切都源於一條網友的求助帖。

「我們覃塘這邊貧困戶搬入易地扶貧安置住房後,希望政府能配套安置小區里的文化娛樂設施,豐富搬遷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懇請李書記及各位領導、部門大力關愛支持。」2018年9月,廣西貴港市覃塘區三里鎮隆興村第一書記梁惠宗,看到村民搬入扶貧搬遷安置住房後,小區里卻沒有文化娛樂設施,便在人民網《領導留言板》留言。

留言發出後,很快得到回應。同年10月19日,梁惠宗在人民網上看到貴港市相關部門的公開回覆:為解決貴港市易地扶貧搬遷安置小區內康樂設施不健全、文娛設施不完善的現狀,貴港市追加脫貧攻堅工作資金250萬元,用於搬遷小區配備康樂設施。而該項回復也成為全國各地各級黨政領導在人民網《領導留言板》回復網友留言的第100萬項。

「港北區的老鄉家園就是貴港市追加脫貧攻堅工作資金250萬元惠及到的易地扶貧搬遷安置小區中的一個。」貴港市委宣傳部副部長、網信辦主任殷崇勇介紹。2019年以來,貴港市已在5個縣(市、區)的10個易地扶貧搬遷安置小區安裝康樂設施,平均每個縣(市、區)約50萬元,主要用於購置體育健身器材、音響設備,興建籃球場、羽毛球場以及支付後續管理經費。目前涉及到的10個易地扶貧搬遷安置小區的康樂設施已全部投入使用。

當前,網際網路已成為廣大群眾意見表達的重要平台,成為社會治理的重要監督力量。一條網友的求助帖,變成推動政府部門進行社會治理的利器,從點對點解決問題,到點對線,甚至點對面地解決問題,使創新網際網路時代群眾工作機制的作用成倍增長。

網上有人提,網下有人辦。群眾的訴求成為領導幹部最牽掛的事,他們撲下身子抓落實,用腳步丈量心與心的距離,網絡真正成為為老百姓辦實事的好幫手。一直以來,貴港市高度重視人民網《領導留言板》的網友留言回復工作,2010年市委、市政府專門出台了《關於回復人民網網友留言的暫行辦法》,明確職責和分工,要求每個季度至少一次集中回復網友留言。特別是近幾年,貴港市在該項工作中突出「四個強化」,即強化輿情意識、強化責任分工、強化職責監督和強化機制保障。在具體工作中,關心群眾意願,重視社情民意,通過明確的職責分工,做到總體負責、分工明確,分步驟抓落實,同時加強督促檢查,形成長效機制,回復網友留言的周期也從原來的每季度縮短至每個月。通過網上群眾工作的高效辦理、高效落實,增強了人民群眾的獲得感,也提升了黨和政府的公信力。「關注網絡、重視網絡、充分利用好網絡,是我市各級黨委、政府深入群眾、發揚民主,提升治理能力,推動發展的一種有效方式。網絡拓寬了群眾發言渠道,便於群眾監督,有助於我們及時改進工作,真正把關係群眾切身利益的事做細做實做好。」貴港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李新元介紹。

10年來,貴港市不間斷抓好網友在人民網《領導留言版》上的回覆,用實打實的工作作風,做到「件件有回覆、事事有迴音」。2018年11月至今,全市共受理人民網「地方書記留言板」網民留言205條,已辦理答覆148條,回復率為72%,排名廣西14個市的前列。

原標題:民生工作無小事 一枝一葉總關情

人民網《領導留言板》2019年度工作會議暨「創新網際網路時代群眾工作機制」全國研討會將於12月12日在廣西貴港舉辦,敬請期待!

主編:馮亞濤|編輯:程興旻 劉靜(實習生)

來源:人民網-廣西頻道,張芳 王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