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學後,父母做到「1心2念」,孩子開啟自覺意識,輕鬆度過適應期

2019-09-27     父母圈

小女兒在幼兒園時期就喊著說,她上小學以後要「當校花,當學霸,當班長」!當時媽媽聽了,哭笑不得。

金秋9月開學季,如約而至!寶貝興奮異常,帶著滿懷的期待,開始了她的小學生涯!

媽媽內心比較強大,永遠都是淡漠如斯。完全沒有所謂的焦慮情緒。至於為什麼,也許當你把文章看完就知道原因了。

給孩子毫無痕跡的心理養育

到目前為止,開學一個月了。所有的一切都塵埃落定了(校花,學霸,班長)!

寶貝開始知道,校花是別人通過相貌評選出來的。不是她能決定的,接受了這個事實。

再來說說學霸的事。寶貝到了小學才發現,優秀的孩子不止她一個!幼兒園畢竟範圍小,以前幼兒園老師又重視她,讓她的各方面能力發揮到了極致。到了小學,來自各園的優秀孩子齊聚一堂,孩子心裡有了各種落差。

剛開始,甚至還帶了幼兒園的各種不守規則習慣,被老師批評了。原來在幼兒園,她算認字比較多的孩子,可是到了小學,這個完全不占優勢。

因為媽媽清楚的知道,許多孩子在幼兒園階段學過認字,甚至提前學過小學知識的孩子大有人在。可以說是有備而來!她那點自由學習認識的字,在幼兒園還可以嘚瑟一下,到了小學,也就不算什麼優勢了。

至於當班長,老師選的,一錘定音!從心理戰場來說,小寶貝被打擊的是毫無還手之力!

當校花的事,媽媽沒放在心上。孩子的相貌能不能當校花,不是誰說了算的對吧!

心理學有一個界限原則,所有事情不外乎三種:老天爺的事,別人的事,自己的事。能不能當校花,很顯然,相貌是老天爺的事,我們不能改變,只能接納。這個觀念從小就跟寶貝說過。所以很快就接受了這個事實。

至於學霸,我想以現在家長對孩子的重視程度,小學一二年級,雙100滿天飛也不奇怪。所以學霸不學霸也不用在意,三年級以後,才是體現孩子真正學習實力之時!我和孩子爸爸以前也都是學霸,到目前為止,完全沒體現學霸的優勢。所以媽媽對孩子完全沒有學霸情結。更何況,媽媽從來不主張孩子去爭什麼學霸,學知識的過程,永遠是為了增加自己的知識,成長自己的智慧。至於全民家長考慮的考985,211完全不在媽媽的考慮行列。一個享受獲取知識,成長智慧過程的孩子,成績自然也不會差到哪裡去。媽媽我何必自尋煩惱。

關於「當班長」這個事情,媽媽還是要重視的,原因有二:

  1. 媽媽知道,寶貝有當班長的能力。
  2. 媽媽還知道,寶貝的性格,越被使用能力就越強,她的優勢就能發揮的更好。

因為這兩個原因,所以媽媽知道,孩子對當「班長」是最有想法的。所以媽媽覺得有必要給孩子做心理養育。

媽媽問:「寶貝,你沒當上班長,心裡失落嗎?」

女兒說:「沒有啊,班長是老師選的,而且不能更改的,其它的職位一個星期換一次。沒被選上也沒關係呀。」

媽媽問:「寶貝,雖然你說沒關係,但是你和媽媽說實話,你其實心裡還是想當班長對不對?」

女兒說:「是有那麼一點點想啦。不過一半想一半不想。不想是因為班長要管好多人;想就是想,沒有理由。不過一年級沒了機會,還有二年級,三年級……。」一直數到了大學畢業,居然一個也沒有落下。

媽媽心裡笑噴了。明明眼底藏不住的渴望。還一路數到大學畢業,語言也出賣了她的內心。不過畢竟是一個七歲的孩子,並不知道自己的內心渴望,在媽媽面前已經一覽無餘了。卻用各種理由安慰自己!如果內心沒有強烈的渴望,怎麼可能一直數到大學畢業?

從寶貝自我安慰的方式來看,她一向是自有主見。但是畢竟是個孩子,哪怕不需要媽媽的建議,可是媽媽做孩子的傾聽者,能夠點頭微笑,能夠理解她的渴望和夢想,對孩子來說,也是一種最好的安慰和支持!畢竟千金難買有人懂。

孩子在跟媽媽聊天的過程中,不知不覺就釋放掉了內心的情緒。而媽媽和孩子的這種對話,溫馨又和諧,是建立親子關係最好的機會。

最後媽媽問,「寶貝,如果你希望以後可以有機會當班長,你知道怎麼做嗎?」

寶貝說:「第一,我要表現更好,第二,我要觀察現在的班長,具備哪些特質是我沒有的,我要向他學習。」

聽到這裡,媽媽對寶貝已經放心了。這些媽媽沒有特別教過她,可能平常在跟姐姐聊天的時候她聽進去了!不過這也是我一慣的思維方式,或許平常說的多了,孩子就自然模仿了也有可能。

總得來說,孩子從幼兒園到小學,這一個月的過度,很快適應了。主要是這種心裡落差,如果媽媽處理不好,可能對孩子整個學習生涯都會有影響。至於孩子對各個學科科目的學習,媽媽是不擔心的,畢竟她本來就是學習能力超強的那種孩子。

再來說說孩子上一年級,父母需要用到的兩個觀念

養成終身早起的習慣,一勞永逸解決上學起床難的問題

關於起床難這個問題,我們家是不存在的。因為從小媽媽就不讓孩子睡懶覺。

首先是媽媽也不睡懶覺。

其次,媽媽從小給孩子一個觀念,不要有工作日和周末之分,要養成終身早起的習慣。這樣你一輩子都不用為起床這件事耗費精力。每天按部就班的生活,變成你的一種常態,這樣你會身心愉悅。

周一到周五每天不情願的早起,周末無限制的睡懶覺。會讓你在工作日那五天,天天盼周末;而周末因為睡懶覺,生活不規律,整個人渾渾噩噩,又盼著上班。永遠都身心疲憊,在自己不知道的情況下,就這樣蹉跎掉無數沒有生活質量的歲月。

因為從幼兒園開始,媽媽就給了孩子這個觀念,所以孩子上小學,沒有起床難一說。由於時間很充足,也不用各種催促。

學習知識到運用知識的過程,是一件快樂的事情,解決關於寫作業難的問題

01 心態

首先是媽媽不焦慮孩子的成績,這是基礎。媽媽能夠淡定,孩子才能夠淡定。

02 榜樣

媽媽愛學習,每天孩子寫作業,媽媽就在旁邊看書,處理事情。每一項都在孩子面前公開化。讓孩子清楚媽媽在做什麼,這本身就是一種影響力。榜樣的力量,比什麼方法都更有效。

03 觀念

告訴孩子,學習是一件很快樂的事情,學會的知識可以運用到生活中。書本的知識是死的,運用的時候是活的,這個時候需要的就是智慧。我們需要去思考。

寫作業只是為了鞏固你當天學習的知識,讓課堂上學習的知識再加深一次,你就永遠不會忘記。考試是為了檢驗你靈活運用知識的能力。而生活中遇到的各種問題,就需要你擁有使用知識的智慧。

有個這三個步驟,寫作業那是一件非常愉悅的事情。沒有逼迫,沒有痛苦,只有享受。所以在我們家,永遠不會有寫作業雞飛狗跳的事情發生,而是孩子覺得自己必須要做的事情,自然的不能再自然。

所以,我們作為父母,面對剛上小學一年紀的孩子,不是監督和逼迫孩子的各種習慣養成,而是要培養孩子的自覺意識。只有當這件事情,是孩子自己決定要去努力做的,並且享受這個努力的過程,孩子才會快樂地去學習各種知識,包括各種習慣的養成,孩子也會慢慢自覺去管理。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的作者尹建莉說,孩子天生就是愛看書,愛學習的。只要家長不去刻意破壞掉。給孩子營造一個舒適溫暖的學習環境。孩子就會進入一個求知若渴的狀態。我們要給孩子足夠的信任和支持。

文/俐利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jSaMd20BJleJMoPM3nmT.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