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慘敗,中國輪胎也要完

2019-11-25     輪胎商業網

特斯拉是全球電動車領域的佼佼者,更是中國所有新能源車企對標的對象,但就像所有外資企業一樣,進入中國,這個僅次於美國的汽車消費市場並不是這麼容易的事情。

電動車領域對於中國是一個完全陌生的領域,中國的車企,無論是自主還是合資都沒有誰在這方面擁有經驗,特斯拉在電車領域擁有無數專利,讓它進入中國市場當然需要條件。

曾在奧迪工作多年的中國科技部部長萬鋼上書國務院,建議發展新能源汽車,彎道超車,徹底扭轉中國汽車工業落後的現狀。以此來實現國內汽車行業的跨越式發展。中國汽車行業的歷史和國足一樣讓人揪心,七十年代,載著羅馬尼亞領導人齊奧塞斯庫的紅旗轎車下坡剎車失靈撞到路邊,場面尷尬。另一方面,「技術換市場」被證偽,燃油車核心的三大件(發動機、變速箱、底盤),中資企業依然相去甚遠。

相比之下,新能源汽車的三核心是電池、電機、電控,中國在電子製造領域有一定優勢,跟美、日、德等汽車強國並沒有明顯的差距。萬鋼認為,集中發力新能源汽車,相當於把汽車強國拉回同一起跑線,彎道超車的機率大大增加。

(特斯拉公司董事長兼CEO馬斯克)

特斯拉公司董事長兼CEO馬斯克是一個狂熱的新能源信徒,手裡攥著技術,而中國需要技術發展新能源汽車,雙方一拍即合,在全國範圍內力推電動汽車。一個是在燃油汽車領域始終硬不起來的跛足巨人,一個是在電動車行業毫無經驗的門外漢。都先天不足,又各自優勢明顯。一個擁有全球最大的汽車消費市場和中央政府,一個是自帶強大吸金能力的科技英雄。

這樣的組合終究無法造就電動車在中國的成功,一方面,電池汽車核心的電池技術一直無法取得重大突破,這導致了電池造價高昂,傳統汽車巨頭也沒有創新動力,另一方面,如果沒有政府的政策高壓,電動汽車根本無法進入公眾視野。

畸形的政策造就了畸形的產業,中國的新能源補貼政策雖然起步較晚,但補貼方式卻相當奔放,中央補完地方補,賣一輛補一輛,全民造車,多造多賺。頓時騙補貼的烈火席捲整個行業,原本想通過補貼走通彎道超車的第一步,但一些善於投機的業內人士紛紛意識到:彎道上錢這麼多,還超什麼車啊?

騙補風波過後,清理整頓隨即開始,除了有絕對技術的特斯拉,大批造車作坊關門大吉,而傳統車企發揚中國一貫的中庸智慧:不主動、不拒絕、不負責,以靜制動,靜觀其變,在新能源領域毫無建樹,本來屬於它們的新能源市場卻被特斯拉占據。補貼給了,政策給了,人才有了,又把全校的優等生引進來當你的同桌,如果再實現不了趕超,就不僅是數代產業人的遺憾,也將是我們這個全球第一製造大國的遺憾。

縱觀中國新能源汽車發展,和中國某輪胎之都的發展似曾相識,都是政府主導、支持、全民參與、在市場上毫無建樹、大壩決堤、一地雞毛,中國輪胎並不是新興產業,在外資進入中國前中國輪胎就以品牌林立,但在國外先進的生產工藝進入中國後,中國輪胎本應該騰飛,支持國貨的聲音從來沒有停止過,無論是政府還是民間,在外國輪胎接連贏得口碑之時,中國輪胎卻在後退,雖然技術、工藝上去了,但卻從家喻戶曉走向默默無聞,無數的新老車主見證者大街小巷的外國品牌輪胎店,希望有一天中國輪胎能成為中國車主的首選,中國輪胎能成為中國人的驕傲。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jQQppm4BMH2_cNUga_c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