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名成年自閉症患者「元元」入職五彩鹿北京安貞校區的新聞讓這個寒冷的冬天倍感溫暖。
當天早餐,五彩鹿運營管理中心總監Luke站在學校門口迎接元元,並舉行了簡短的歡迎儀式,校區所有同事都熱情地跟元元打招呼,讓剛進入職場的元元稍微放鬆了緊繃的心情。
據五彩鹿創始人孫夢麟介紹,這也是五彩鹿近年來接收的第二個自閉症患者入職工作。
元元出身於北京高知家庭,卻從3歲起經歷了常人未有的波折——進入幼兒園第1天突然失語,4歲被確診自閉症,5歲去美國夏威夷,16歲進入國內培智學校。
離開培智學校後,他曾在雲南待過好幾年,後來,在在河北農場從事重複性的撿雞蛋、拿茄子等工作,5年來,全是義務勞動,沒有工資,更沒有社保。
在一次公益活動中,孫夢麟偶遇元元,接觸幾次後便決定給元元提供一個正式工作。
如今,元元成為第二個入職五彩鹿的自閉症青年。從事簡單和重複的剪紙、帶孩子做操、在word文檔中切圖片等工作,而且還學習扎染布。
工作一周後,元元慢慢適應職業生涯:獨自上下班,認真工作。
元元還有一個更為美好的構想——給自閉症孩子上課。
他在為自己的未來努力,這讓他媽媽感到欣慰。
「讓自閉症孩子能夠生活自理,遵守社會規則,在長大後有一技之長,」這是孫夢麟一直思考和實踐的事情。
她的呼籲和踐行也幫助了成年自閉症人士不斷被社會得到認可,然而現實卻並不總是美好的。
11月初,廣西南寧,有一家被稱為「中國最孤獨的洗車場」也遭遇了拆除。
這家洗車場原本是一名潮汕商人魏潔榮機緣巧合下於2016年為幫扶殘疾人尋找就業出路而創辦。員工主要為大齡心智障礙人士,營業初期,一度成為當地網紅。但隨著關注熱度消退,這個店又被拆遷,洗車場和幾個孩子的命運都陷入困頓。
魏潔榮曾在一次獲獎現場宣布,「下一個五年,希望能在全國開30家洗車中心,給更多殘疾人提供就業機會。」
然而伴隨著場地租金壓力、成本太高,盈利模式又很單一等多重窘境,運營困難的洗車場漸漸無力支撐。
根據相關部門的說法,該洗車場的位置靠近鐵路,所搭蓋的臨時建築可能對列車的運行安全造成威脅,為此,決定於11月19號對其進行拆除。
拆除前,這家洗車中心也擔當過職業培訓的職責,在魏潔榮的運營和培訓下,有20多名殘疾人學員要麼在洗車場直接就業,要麼去到了外面的愛心企業工作。
截至目前,中心總共送出去兩個自閉症孩子,其中一個能力比較好,在一家超市當理貨員,按當地最低工資標準,每個月領取1600元。
長相清秀的阿彪是中心送出去的第二個自閉症員工,他去了一家4S店,但是工作了一年後,阿彪又轉回到了洗車場,他知道4S店的工資更高,但他說那裡的員工都很兇,他害怕他們。 從成立以來,包括阿彪、阿傑在內的7名心智障礙青年成為了洗車場的常駐員工,他們大多來自南寧周邊縣城的農村,吃住和工作都在洗車場裡,一般只有過年才回家。
如今,隨著拆除,一切都成為了泡沫,這些自閉症等心智障礙者也無業可就,不得不被家長領回家又被「圈養」。
這曾是一條公益創業之路,可是這條路真正想要走下去,走得好走得穩,對於自閉症等特需群體來說,卻又顯得異常艱難。
而之前媒體報道的上海某咖啡廳招收自閉症青年就業,可是不到一年卻被迫關門的新聞還言猶在耳。而更多的如「單親媽媽帶著腦癱兒子開貨車」的悲傷故事更是不斷上演。
「如何讓成年自閉症等特需人士也有工作?」「自閉症患兒父母老去以後,孩子該怎麼辦?」「哪裡有適合自閉症人士工作的地方?」「成年自閉症群體何以謀生?路在何方?」的不斷追問,也一次次地提醒著他們的父母和親人,也在敲打著他們敏感而脆弱的神經。
有人說通過公益的方式讓這些自閉症人士得以安居樂業,可是,公益的力量畢竟是有限的,而且公益也無法持續長久地特惠這些群體。想要通過自閉症家庭本身的力量來保障成年自閉症群體的未來更顯得路漫漫而遠兮。
資料顯示,中國目前已有超1000萬自閉症譜系障礙人群,其中12歲以下的兒童有200多萬。一批批被確診的孩子逐漸成人,而父母逐漸老去。他們未來的生活,成為父母最為焦灼的事。
曲折的求職路,以及無法進入普校學習獲得文憑和知識導致的不能從事最簡單的工作,由此帶來的生活的無望,讓這些成年自閉症群體始終無法真正「成年」。
而相比輕度自閉症患者,中重度自閉症患者在生活中面臨著更多的困難。
無法與人交流溝通,只能重複簡單的機械工作,可是哪怕是一個內向不願與人交流的正常人都在工作和生活中處處受到排擠,何況是真正的成年自閉症呢?
爸爸媽媽的愛畢竟有限,更無法長久一生相伴,小時候未能做過康復訓練,或者做了康復訓練也無法真正恢復正常普通人的生活自理及溝通理解,成年自閉症的成長之路和就業之路更是異常艱難。
這是一條看不到頭的路,而社會救助體系的薄弱甚至缺失,更是將他們推向了瀕臨崩潰的邊緣。
很多星爸星媽也在常年帶孩子干預中,逐漸意識到家庭教育和家庭干預的重要性,因此,一部分家長也有了想要自己創辦康復機構的想法和已經付諸實踐的例子,而且一些已經做的有一定成就。
這當然是一種有效的探索,有人建議,在康復機構加入創業項目,讓成年自閉症人士能夠在這個更包容更懂自閉症的康復機構里干一些他們能做的事情,從而實現生活自給自足。
甚至曾經一度有北京某康復機構集合了幾位星兒家長在遠郊創辦了大齡星兒創業基地,可是最終也遭遇了失敗。
是的,星兒家庭可以不斷的試錯和嘗試,可是對於星兒來說,卻已經等不了。
康復訓練可以由機構和家庭相互結合,提升星兒的生活自理能力,但是成年自閉症群體的未來之路卻一定要政府加大投入力度,無論從必要性和效益比來說都是最好的時機。
【羿雲天,高級家庭教育指導師,國家三級心理諮詢師,自媒體主編。原名徐亨福,生於蘭州,現居鄭州。專注婚姻家庭、時事熱點、影視評論原創作者。不隨波逐流,有料有態度,更有溫度。新浪微博:羿雲天;微信公眾號:蝸牛世界觀(ID:wnsjg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