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冷愛可以為我指點迷津。
他是我的同事也算是領導,因為相處很多年很熟,所以他讓我去他家認門。
請我吃飯時候,沒有防備,然後差點被強。我當時不知怎麼想的沒有發脾氣很淡定,就好像什麼也沒有發生,可能我也是喜歡他的。
剛到公司時第一眼看到他的,第一眼就喜歡,他很開朗,笑起來眼睛彎彎的,後來才知道他結婚了。
他說那天的事是情之所動,他不知道我是處,讓我別放在心上,他有孩子不可能離婚的,只能說互相溫暖。
我最開始有種報復的心態吧,你越怕什麼我越想破壞什麼,你毀了我,我也毀了你。
他一開始很怕破壞那種平衡,後來他也糾纏我,我的放縱使關係越來越親密,最後真到了覆水難收的地步,他哄著我給了他,他是我第一個男人,我更放不下了。
我們之間像談戀愛那樣有半年了,很放鬆也很甜蜜,他有著成熟男人具備的一切魅力,但我知道他沒那麼愛我。
他說讓我去相親去結婚,說為我好萬一碰到比他還好的就結婚吧,他有孩子,雖然總是吵架總是說離婚,但也沒個准,不能讓我總是等他。他說如果緣分足夠,最後還是我倆的姻緣。諸如此類。
每次我都會在心裡罵他鬼話連篇,但是行為上又控制不住自己去愛他對他好,就好像下了降頭一樣。
我知道這樣的行為是不容於世的,是可恥的被人唾棄的,但是控制不住,我無數次的恨他招惹我,無數次的怨恨自己軟弱可欺,夜裡做夢都是被發現被唾棄。
多少次想離開他,又被傳統思想束縛覺得他是我的男人不跟他跟誰。
我也會分享一些夫妻相處的文章給他,他們吵架我也會告訴他女人的不容易,我想也許他們夫妻關係很好很好了就會放過我了,我也不妄想了。感覺自己活的像個智障,有時想死。
冷愛回覆:
你說:感覺自己有時想死。
這句話給了我們極大的觸動,也給了我們一個重要的靈感。
在過去這十年的問答專欄中,很少有機會可以跟大家談一談我們對死亡的感受和思考,所以,非常感謝你給我們一次機會借著這個故事去幫助所有人尋找生生不息的力量。
可能我們的文化里有諱疾忌醫,忌諱談論死亡這樣的一個特質,很多人都不想談論也不想面對這個話題。
但是我想任何一個見過生老病死,面對過死亡的人都不得不接受一件事情:
每一個人都會死,如何看待死亡,是生命里很重要的一個課題。
所以接下來,我會分幾個方面來回應你的故事,同時也跟大家分享一下我們對死亡的體驗。
1
第一點,所有的受害者其實是破壞者,也是加害者,更有可能是暗中的控制者。
毋庸置疑,不應該譴責任何受害的人是我們的共識。可是有時候,我們就是會看到一個控制者、一個試圖控制一切的人以受害者的形象出現。
比如在你這個故事裡,就是這樣的。
表面看起來像是你在受害,但實際上是你想要去控制你們的關係,並且你想要控制整個局面,甚至是你剛到公司看到他第一眼就喜歡上他的那一秒鐘,你就想控制這件事情。在這種想法前提下,你才會做那麼多事情。
而當你想要控制這件事情時,你以受害者形象的出現,可以讓你免於自責。
2
第二點,當你不斷走進這段危險關係的時候,你成為了一個玩火的人。
所有的玩火行為,不管是飆車、酗酒,還是進入一段糟糕的關係,都會給人帶來刺激感。
你沒有發現嗎?
在你從頭到尾的闡述中,你有一種激動感,有一種激情:「無數次的恨他招惹我」,「無數次的怨恨自己軟弱可欺」,「有時想死」等等,你在描述這些的時候是有一種刺激感在裡面的,每一次你在心裡罵他鬼話連篇的時候,你其實是有一種暗爽感的。
像你這樣玩火的人,最後的結局通常就是自焚,這整個過程就像不斷朝向死亡的移動。
3
第三點,我們可以在你的故事中看到這種死亡的力量是何時開始出現的。
所有類似關係旋渦的捲入,都是從一個人想要報復開始的。
寬恕是很重要的一種力量,因為寬恕別人,意味著放過自己。
你提到了自己所謂的報復心態,「你毀了我,我也毀了你」。
在剛開始,其實什麼都沒有毀,正是你這種報復心的出現,成為了你開始朝向死亡移動的動力。因為你想要毀一個人,其實就是你想去破壞,你想要去呈現這種動力。
所以,我們可以發現——所有想要報復別人的人,都會被關係捲入得更深。
在這裡,我想給所有的讀者一個很重要的提醒:
如果你想避免關係中的破壞、毀滅甚至死亡,你首先要學會寬恕,學會放下,更要避免一切報復性的開頭。
4
第四點,如果我們面臨像故事中的這種處境,面臨一個感覺自己要被毀滅的處境時,應該怎麼辦?
很重要的一點是改變,從現在開始改變。
我們可以把一個人的一生想像成是一個系統,在這時候最重要的事情是給這個系統引入一些改變的力量。
舉個例子,曾經有一個很胖的女孩子,因為各種遭遇來向我諮詢,我對她說,「你別的不用做,只需要從今天起,開始跑步」。
又比如這個故事裡,男人是女生的同事,也是領導,這時一個重要的改變就是找一份新工作。
又比如說,現在這個環境的產生是在這個城市裡,那如果你換一個城市,去另外一個城市發展呢?一切都會改變。
蝴蝶扇一下翅膀,遠方可能會有個風暴。
如果你想要一個未來,首先你要從現在開始做出改變,這個改變,哪怕只是為自己現在的生命系統注入一點點能量,也許更多的改變就會發生。
5
第五點,如果你發現自己什麼都做不到,那你就要學會去尋找生生不息的力量,學會連接那些有生命力的系統。
比如,你持續地看我們的文章就會獲得生的力量;甚至你來參加我們的現場創作會,在現場跟我們連接在一起,你會發現現場的創作體驗跟所有的文字閱讀體驗完全不同。
在這裡,我希望所有參加過我們現場創作會的夥伴們,都可以通過評論留言跟大家分享一下,是不是現場創作的連接跟文字閱讀截然不同。
我們的現場創作,就是讓你加入一個生生不息的系統,不斷地獲取新的能量。
當你發現自己做不到的時候,你可以跟別人一起做,去認識一些新的朋友,又或者加入一些有生命力的組織,比如很多正能量的公益組織。這些其實都是在尋找一些有生命力、有能量的力量,這些生生不息的力量,會不斷地給你帶來新的能量。
當你做不成的時候,加入一個系統比你自己苦苦煎熬來得更容易,也是更重要。
6
最後一點,我想談一談死亡。
在我2014年一次重要手術的前夜,我才發現死亡其實並不可怕。
在那時我想到的是:天下大勢,合久必分,分久必合,整個宇宙的演變都是從無序到有序,又從有序到無序的過程,如果我們這一生活得足夠精彩,也會死而無憾。
死亡只是給我們每一個人出了一個命題:假設一件事情是有終止的,在這個過程我們應該怎麼樣得到?怎麼樣享受?
如果我們的生命都是永恆的,那我們做的一切反而沒有了意義。
正是因為生命有結束,我們才要在這一生去盡情地享受,盡情地奮鬥,這才是死亡的正向價值。
只有我們每一個人都接受這是一場有終點的旅行,我們才會珍惜這個旅途中的每一分鐘、每一秒。
所以,現在的我會更多的把死亡這件事情看作是積極的,有意義的。
正是有死亡的存在,所以我們才向死而生。
我衷心祝福每一個人都可以在有限的生命里獲得無限的生命體驗,我們一起結伴同行。
最後,我想邀請大家評論留言分享你經歷過的關於死亡的真實故事。
- 比如,你是如何面對發生在自己身邊的死亡?
- 又是怎樣從中積極走出來的?
- 又比如,關於你自己的真實故事,你在生命當中是否遇到想要結束生命的時刻?
- 後來又怎麼走出來的?
- 今天回頭看那個想死的時刻,你是什麼感受?
插畫|申鎮,花鎮視覺設計師
本文插畫,任何組織及個人未經「花鎮」許可,不得部分或全部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