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省小麥條鏽病發生面積超過850萬畝!防控要這樣辦→

2020-04-17     農林衛視

當前,陝西省小麥主產區陸續進入抽穗期,到了產量形成的重要時期,也是小麥條鏽病流行危害的主要時期。記者從陝西省農業農村廳了解到,今年小麥條鏽病在陝西省偏重發生,是1990年以來發生縣區數最多、面積最大、程度最重的年份。植保專家提醒,各地應搶抓當前關鍵期做好大面積普防工作,確保夏糧豐收。

據植保系統調查,目前,小麥條鏽病在我省陝南已進入流行盛期,關中進入流行初期。截至4月9日,全省小麥條鏽病發生面積近300萬畝,涉及7個市55個縣區,關中4市37縣區發生面積227萬畝。

專家會商分析認為,預計今年全省小麥條鏽病發生面積將超過850萬畝,對夏糧生產造成嚴重威脅

陝西省植物保護工作總站副站長馮小軍表示:

最近到了四月上中旬,氣溫上升比較快,田間濕度情況非常有利於條鏽病的蔓延,現在條鏽病全省已進入普發階段,我們預計小麥生育中後期,全省發生面積將達到900多萬畝,屬於大發生這麼一個年份。

據了解,小麥抽穗到揚花期是產量形成的關鍵時期,也是多種病蟲發生危害的高峰期。植保專家提醒,各地要搶抓防治關鍵期,以條鏽病為重點,兼顧小麥赤霉病、蚜蟲、吸漿蟲等中後期病蟲進行防治:對條鏽病達標區域要實施統防統治,發生區域要開展群防群控,爭取做到一次施藥,兼防病蟲的目標。

陝南及關中灌區小麥條鏽病常發早發區,要前移防治關口,在條鏽病發生初期,選用三唑類藥劑對麥田進行一次全面噴霧,遏制病菌向東部下游地帶擴散、蔓延。

馮小軍:「防治上關鍵時期就在4月10日到25日,關中灌區和陝南,要做到應防盡防,最好是全面防治一次。」

小麥條鏽病怎麼辨認?

小麥鏽病分為葉鏽病、條鏽病和稈鏽病三種,其中條鏽病是三種鏽病中發生最普遍,傳播速度最快,危害最嚴重,防治最困難的一種,是對小麥生產最具毀滅性的氣傳病害之一,每年都要進行跟蹤監測。

小麥條鏽病發病初期,在葉片上出現鮮黃色夏孢子堆,隨著病情的逐漸發展,夏孢子堆逐漸增多,在葉片夏孢子堆為小長條狀,鮮黃色,橢圓形,與葉脈平行,且排列成行,像縫紉機軋過的針腳一樣,呈虛線狀,後期表皮破裂,出現銹被色粉狀物,「用手一摸病斑,就在手上留下像鐵鏽一樣的銹粉。」小麥近成熟時,葉鞘上出現圓形至卵圓形黑褐色夏孢子堆,散出鮮黃色粉末,即夏孢子。後期病部產生黑色冬孢子堆。冬孢子堆短線狀,扁平,常數個融合,埋伏在表皮內,成熟時不開裂。

陝西小麥條鏽病防控技術指南

堅持「突出重點區域,搶抓關鍵時期,實施全面防控」的防控策略,以條鏽病為重點,兼顧小麥赤霉病、蚜蟲、吸漿蟲等中後期病蟲。在密切監測,查清發生區域和面積的基礎上,對條鏽病達標區域實施統防統治,發生區域開展群防群控,爭取做到一次施藥,兼防病蟲的目標。

圖片來源:小麥研究聯盟

拔節孕穗期主攻小麥條鏽病,兼治白粉病、蚜蟲、紅蜘蛛。陝南及關中灌區小麥條鏽病常發早發區,要前移防治關口,在條鏽病發生初期,選用三唑類藥劑對麥田進行一次全面噴霧,遏制病菌向東部下游地帶擴散、蔓延。當田間病葉率達到0.5%-1%,組織開展大面積應急防控。殺菌劑可用三唑酮、戊唑醇等,殺蟲劑可用吡蟲啉、噠蟎酮等。

抽穗至揚花期是小麥產量形成的關鍵時期,也是多種病蟲發生為害的高峰期,要因地制宜,分類指導、藥肥混用,與小麥條鏽病防治緊密結合,全面推廣「一噴三防」技術,實施專業化統防統治。同時要兼防赤霉病,密切關注揚花期天氣,主動出擊開展預防,如遇連陰雨天氣,及時補防。殺菌劑可用三唑酮、戊唑醇、多菌靈、氰烯菌酯等;殺蟲劑可用吡蟲啉、毒死碑、氯氟·吡蟲啉等,微肥可用磷酸二氫鉀等。

防治中要規範操作,注意選購「三證」齊全的農藥,嚴格按照農藥登記標註的使用範圍和劑量用藥,根據不同施藥器械調整施藥液量,確保防治效果。

來源:陝西省農業農村廳、陝西日報

農林衛視新媒體整理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j5eGiXEBnkjnB-0z_74R.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