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男輕女的風氣民俗,在愛與親情面前,都永遠不堪一擊

2019-12-20   寶寶樹官方

二胎,我又生了一個女兒

「55號,女兒」,主任醫師簡短的一句話,我的心被揪了一下,心情如同手術室那冷冰冰的白牆,頓時沒了顏色。

看來又讓婆婆失望了,白白等了十個月,想要男孩的希望再次破滅了。

​人還沒出手術室,心都飛回家裡了。回想起入院前婆婆那殷勤的伺候、急切的眼神、低聲的禱告、滿懷的期待……

我都無法猜測:如果此刻她知道自己終究沒等來孫子,會不會崩潰到放聲痛哭?

聽到醫生的通報,手術室外的老公皺了一下眉,面部沒什麼表情,並沒有第一時間跟在家裡等信兒的婆婆彙報。

嘆了口氣,手伸入褲兜拿出了手機。突然鈴聲響,接起電話,回了一句,「生了,女兒。」就被電話那頭掛斷了,當場愣住了。

這是一個月後,老媽跟我講的,當時的情形就是那個樣子。估計電話那頭的婆婆已經絕望透頂了吧,果然跟我想像得差不多。

之前老媽不敢跟我講,是怕我傷心,看我已經出了月子,心態好點了才敢告訴我。

不難想像,儘管老公嘴上說生男生女無所謂,心裡還是希望有個兒子滿足婆婆的心愿的。

雖然我並沒有刺探出他的真實想法,顯然也是有些失望的。婆婆就別提了,接受大寶用了一個月,這次一年都沒走出來。

前三個月

婆婆都沒怎麼看二寶一眼

前三個月,婆婆每天就是帶著大寶出去遛彎兒,二寶是如同空氣一般的存在。

老媽在我出了月子就必須回去了,帶二寶也就成了我的產假期間的主要任務。

我把老媽臨行的叮囑記在了心裡:少跟她一般見識,彆氣得沒奶了。

我也篤定了一個想法:管你愛理不理,反正二寶是我自己生的,我自己帶!話雖那麼說,氣確實受了不少。

二寶濕疹嚴重,滿月照都沒拍成,婆婆就一旁說風涼話,「姐姐小時候就沒出過濕疹,這不知道是怎麼弄的。」

二寶能吃能拉,一天換八九個尿不濕,婆婆也忍不住叨叨,「醜人能作怪,真費錢。」

時不時外出回來,還說東家長西家短,「誰家生了個二女兒,婆婆都直接走人了。(我沒回老家就算不錯了!) 」

「誰家生個兒子,婆婆高興得趕緊來帶孫子(你這生個二女兒,讓我怎麼帶?)」

……

​閒言碎語聽多了,我除了難過地看著二寶,暗自垂淚傷心,連話都懶得說了。隨他去吧,我又封不住她的嘴。我只要看著孩子健康成長就足夠了。

都說有兩個女兒的家庭最幸福,未來還等著我享福呢!權且這麼自我安慰吧。

不料二寶很爭氣,滿滿的求生欲。原本出生時特別丑,竟然越長越白凈可愛了。平時帶出去溜達,都是乖乖地睜大雙眼,新奇地看著周遭,很少讓抱。

百天之內,除了吃喝拉撒就是睡,不是餓著一聲不哭,簡直就是天使寶寶一枚。小區里的寶媽們都讚不絕口,這樣的孩子就是來報恩的。婆婆聽著,應和著笑笑,並不多說什麼。

​轉眼間,二寶快一周歲,到了學步期。婆婆腳骨折,行動不便,無法扶持,她竟然自己扶著牆,從一個臥室走到了另一個臥室,後來乾脆放開牆,就學會獨立走路了。

這直接刷新了婆婆的認知,她逢人就宣揚:我們二寶都是自己學會走路的,你說神奇不神奇?這孩子太有能耐了!也就是那個時候,二寶神奇地扭轉了婆婆對她的態度。

​更神奇的是,面對奶奶的不待見,二寶仿佛具有天生的免疫力,反而對奶奶特別親熱。

聽到大家要出門,二寶趕緊給奶奶取鞋子,還張羅著自己穿衣服,不讓奶奶費事。看奶奶搬桌子,她馬上忙不迭「我來~我來~」搬來了小凳子,還讓奶奶坐,給奶奶捶背。

儼然一個什麼都能自理的「多面手」,讓奶奶直接暖到心窩裡:這小不點兒,咋那麼有眼色呢?!

看著奶奶換身衣服,立即拍馬屁:「奶奶真好看!」看奶奶領著姐姐,馬上撒嬌,「妹妹要抱抱~」只要一抱起來,馬上小胳膊摟著奶奶脖子,來一句「奶奶好親呀!」

婆婆就再也不捨得放下了,直言「比當年抱大寶都有當奶奶的感覺。」這小傢伙,嘴咋那麼甜?!

​如果說,在二寶剛出生時,婆婆還想著追個三胎的孫子,現在她是完全放棄了那個想法。為什麼?

養育兩個孩子太累!

難道不想要孫子了麼?

還是小姑娘貼心,兒子都不如孫女親。

其實,真正讓我發現二寶在婆婆心中地位的是一件小事。

那還是二寶14個月的時候。婆婆清明節回老家祭祖,打算多待幾天跟老家親戚敘舊。第二天晚上打電話的時候,她一如往常地問,「二寶幹嗎呢?」我遲疑了一下,說「沒啥。」

不巧二寶咳嗽了一聲。誰也沒想到,第二天一早,婆婆就趕了最早的一班高鐵回家,說是惦記著二寶,一晚上怎麼也睡不著。

瞧瞧,這轉變!

其實,我是有點理解婆婆的

當最初的不快散去後,再回想當初婆婆重男輕女的想法,個中緣由我倒也能理解幾分:婆婆來自浙江青田,有名的僑鄉

早些年當地人要是出國打工,除了想賺錢當老闆,其中一個原因就是為了生個兒子。一旦有了兒子就如吃了定心丸,有沒有女兒都無所謂。所以很多獨生子女家庭都是只有一個兒子。

老公本就是獨生子,被公婆引以為傲了三十年,結果卻生了倆丫頭片子,斷了香火,沒法續家譜,婆婆尷尬得無以復加

說起家譜,就更是婆婆的心頭痛。當地人宗族觀念根深蒂固,女兒入不了族譜。也就是說像我們現在的情況,想要延續「鄭氏」一脈(老公姓鄭),除非未來的女婿同意自己的孩子姓鄭,才有可能入族譜。

比起北方人生女兒無負擔的現實,青田那邊生女兒就是賠錢貨。好不容易養大,還得一大筆嫁妝陪嫁,這對於精明重利的婆婆來說,簡直就是賠本買賣。

雖說沒有皇位要繼承、沒有億萬家產要接盤,可是眼睜睜看著房產流入外人田,婆婆真是心有不甘無力回天啊。

​婆婆怎麼想,我雖能理解一二,卻無法改變,現在看來也無需改變了。因為在無數個深夜裡,我總會看著夢中兩個如天使般可愛的女兒,心裡默默感激:

正是你們,讓我真正感受到,即使是根深蒂固的宗族觀念,重男輕女的風氣民俗,在愛與親情面前,都永遠不堪一擊。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