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萬精銳部隊奉命撤退回國,走了5年,回去發現祖國沒了

2019-10-23     平安金山

二戰結束之後,世界局勢再次發生改變,英德法等老牌資本主義國家在戰爭中承受了巨大的損失,逐漸退居二線。美蘇登上歷史舞台,開始爭奪世界霸主的位置。這一場爭鬥表面風平浪靜,實則暗流涌動,蘇美兩國暗自較勁,瘋狂地進行軍事競賽。



1945年5月8日德國人投降後,同盟軍為了防止納粹主義復興,各國都在德國駐有軍隊,根據《雅爾達協議》,美英法的軍隊進駐德國西部,而蘇聯占領德國東部。由於東德和西德不同的管理制度,德國也走向了分裂,美國管制下的西德為德意志聯邦共和國,蘇聯管制下的東德為德意志民主共和國。


1947年,隨著杜魯門主義出台,蘇美爭霸正式拉開了序幕。東德和西德也成為了兩國對抗的重要領地。蘇聯由此在東德建立了很多軍事基地,並且派遣了二戰時期最精銳的部隊駐紮,守衛並防禦美國。蘇聯在冷戰時期研發的各種先進武器都被送到了這裡,在隨後的十多年裡。這裡始終駐紮著三十萬左右的蘇聯精銳軍隊。



在二十世紀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美蘇軍事和經濟上的鬥爭都達到了白熱化。美國攜二戰之威,大搞霸權主義,號稱世界頭號強國。但越來越多的國家卻跟隨蘇聯,加入了社會主義陣營。而美國的軍事發展尤其迅速,研製出來威力無比的原子彈,蘇聯緊隨其後,四年後引爆了原子彈,並且還發射了第一枚洲際飛彈。龐大的軍費開支使蘇聯力不從心,八十年代蘇聯經濟內在的矛盾導致了蘇聯崩潰。


二十世紀九十年代,戈巴契夫辭去了總統職務。東德和西德統一,蘇聯的軍隊只能撤離。但是撤離也進行得並不順利,臨近的國家不允許蘇聯軍隊通過,美國也時刻監視著這批精銳部隊,而蘇聯自身難保根本無暇顧及,這些蘇聯軍隊只能在德國邊境停留。這一停,就停了5年,直到蘇聯解體後,1994年,俄羅斯與周邊國家簽訂協議,才把這批士兵接回來。但是回來後,當時的蘇聯早已不在,取而代之的是15個嶄新的民族國家。

(圖文來源:軍事紀實錄)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ieKI-W0BMH2_cNUgdiLw.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