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聽月詩賞析

2019-11-19     語文夢工廠

聽月詩

聽月樓頭接太清

依樓聽月最分明

摩天咿呀冰輪轉

搗藥叮咚玉杵鳴

樂奏廣寒聲細細

斧柯丹桂響叮叮

偶然一陣香風起

吹落嫦娥笑語聲

  古人賞月,也叫玩月。月有形,是用來觀賞的,猶如把玩珍藏的字畫古董。玩月,不參夾一絲一毫的玩弄之意。然而明月不是古玩,書生只能望月;月有神,書生能夠對月。我是能夠聽到月兒的私語的。聽月,是心靈的交融,聽月,是別樣的情懷。

  其實,書生並非聽月第一人,只是聽月的情趣不同。很早以前,就聽說有一首《聽月詩》,還伴著一段才子佳人的美好故事。

  傳說明朝萬曆年間,福建晉江有個才女叫邱應儀,她的丈夫黃志清在翰林院任編修,很有名氣。有個富翁新落成一座高樓,請黃志清題寫匾名。黃志清據陸遊《臨安春雨初霽》詩句「小樓一夜聽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擬取名「聽雨樓」。當眾揮毫時,不慎誤寫成「聽月樓」。一秀才打趣道:「自古只有玩月、賞月、踏月之說,何來聽月之章?」黃志清大窘,正想重寫,其妻邱應儀過來解圍道:「聽月樓,取名最佳。『聽月』二字妙絕,何須重寫。」眾人聞言茫然。邱應儀笑吟吟道:「古人有《聽月詩》可以為證:『聽月樓頭接太清,依樓聽月最分明。摩天咿啞冰輪轉,搗藥叮咚玉杵鳴。樂奏廣寒聲細細,斧柯丹桂響叮叮。偶然一陣香風起,吹落嫦娥笑語聲。』」眾人一聽,大驚失聲,齊聲稱讚《聽月詩》果然絕妙。

  那麼,邱應儀所說的寫《聽月詩》的「古人」是誰呢?網上搜尋,大多標註是「漢魏詩」,也有歸於辛棄疾名下的,也有歸於冷應澄名下的。此詩用語樸素清新,大有漢魏民歌之風,可是我們知道,漢魏時代,七言詩很不成熟,此詩卻是唐朝才興起的很成熟的七言律詩,由此可知所謂漢魏詩,實屬想當然爾。至於辛棄疾,覺得詩風不同,再者,辛為大詩人,詩詞流傳甚廣,黃翰林不至於沒讀過。再看冷應澄,他的詩書生讀的不多,覺得冷先生用詞雅正,與此詩風格完全不同。細細品味,書生覺得,此詩更像才女之作。為了丈夫顏面,邱應儀託辭古人之作,也是常情。

  再查資料,發現確實有座聽月樓。

  《閩南僑鄉風情錄》記載,福建晉江安海有一處古典園林,名「尺遠齋」,為明代萬曆年間翰林院編修黃志清私宅。咫尺為近,而名「尺遠」,以近致遠,立意不俗。黃志清娶泉州城內名門閨秀邱應儀為妻。邱氏熟讀詩書,頗富文采。婚後黃志清在尺遠齋內為邱氏建一閨房,竣工之日,恰逢中秋,黃志清命筆為小樓題寫樓匾「賞月樓」,一時筆誤,竟寫成了「聽月樓」。黃志清準備重寫,邱氏說:「聽月妙哉,何必再寫!」 黃志清反問:「月焉能聽?」 邱氏笑指窗前明月:「請君側耳細聽。」 隨即吟成《聽月詩》一詩:「夜靜樓高接太清,倚欄聽得十分明。磨空輗軏冰輪轉,搗藥鏗鏘玉杵鳴。曲唱霓裳音細細,斧侵丹桂韻丁丁。忽然一陣天風鼓,吹下嫦娥笑語聲。」黃志清極贊夫人才思敏捷,命工匠鐫刻「聽月樓」匾,並將《聽月詩》也鐫刻條幅,掛於小樓之中,以為樓匾之注。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idS5hW4BMH2_cNUgF-W4.html





名家構思拾趣

2020-01-31










楹聯趣話8則

2020-01-19



勵志語錄100句

2020-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