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暖回家路——午報記者實地探訪新國展集散點服務保障工作

2020-04-03   勞動午報

每一位進入到轉運區的旅客,必須填寫個人信息和行動軌跡。

轉運旅客由各省的專車送往火車站或機場。


工作人員幫助旅客打包行李。


黑龍江登記區,工作人員幫助小朋友消毒。


防疫巡查人員提醒各省工作人員做好防護。


一位剛入境的母親打電話向家人報平安,孩子手裡拿著為數不多的口罩。

完成登記的旅客,由工作人員引導踏上回家路。

3月30日零時,中國國際展覽中心新館(新國展)結束了作為首都機場入境北京旅客臨時轉運集散地的使命。運行20天,該集散點累計轉運旅客4.5萬餘人次。前不久,本報記者曾親訪集散地,感受各省市區以及北京各區工作組優化流程、提高效率的顯著工作成果,體驗暖心又快捷的服務保障。

走進新國展,「歡迎回家」「祖國陪你共渡難關」的宣傳標語隨處可見。穿著防護服的工作人員在場館中奔波忙碌。據了解,根據旅客目的地,新國展集散點分為北京旅客登記區和外省市的旅客登記區。為做好人員登記轉運和服務保障工作,各省區市、北京市各區第一時間成立工作專班,選派優秀骨幹力量駐守集散點,不分晝夜迎接歸家的人們,建立起「點對點、手遞手」的閉環防控體系,全力做好入境進京人員的安全轉運和服務保障工作。

記者注意到,在江西省登記區,一個暖暖的「愛心包」十分顯眼,其中,包含口罩、手套、零食等愛心物資,以及一張「愛心聯繫卡」,上面承諾:「在京期間如需幫助及時與我們聯繫。」江西駐京辦事處副主任高延平告訴記者,「我們是旅客回家途中遇到的第一位家鄉人,一定要讓他們感覺到家鄉的溫暖。」而同樣暖心的,還有雲南省登記區交給旅客的「一封信」和「一個包」。相關負責人表示:「我們不僅要告知入境旅客昆明機場疫情防控工作相關流程,還要提醒入境來滇人員我省防疫注意事項,讓他們提前做好回家準備。」

採訪中,人均轉運時間1小時的工作效率讓無數入境旅客大為讚嘆,而新科技手段的應用無疑助力不少。陝西省登記處改手寫登記為電子錄入,極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減少了旅客等候時間。而浙江省登記處的掃碼小程序算得上運轉提速中的高科技。「每位返鄉旅客都可以通過『掃一掃』,輸入自己的基本信息,同時可以實現和浙江省內轉運組的無縫對接。」工作人員介紹,掌握了旅客航班信息,當地工作人員就可以第一時間開展一對一接機服務了。

據介紹,所有入境旅客,目的地為北京的,將由各區登記區引導其至屬地街道或集中觀察酒店,進行留觀;而入境目的地為京外的旅客,也將乘專車前往觀察酒店過夜,或轉乘其他交通工具,全程閉環防控,直至旅客安全到家。

本報記者 王路曼/文 彭程/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