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是第一個獲諾貝爾獎的中國人,在對其經歷的了解過程中,我發現先生讀書很多。在小學時期,莫言經常偷看「閒書」,包括《封神演義》《三國演義》《水滸傳》《儒林外史》等,只要是那個時代可以看的書都被他看了。
說到這裡,我不禁想到猶太民族的「吻甜書」儀式。猶太人對書本、閱讀、知識的熱愛遠超於其他任何一個民族。在猶太孩子兩歲的時候,他的媽媽會在《聖經》上滴了一滴蜂蜜,讓孩子親吻它、舔舐它。
孩子嘗到書本上甜甜的味道,媽媽便告訴他:「書是甜的,知識是會帶給你甜蜜生活的」,這就是猶太民族著名的「吻甜書」儀式。
所以說,培養孩子良好的閱讀習慣,越早越好。培養孩子的閱讀能力,並堅持閱讀,是養成閱讀習慣的關鍵。
既然閱讀如此重要,我們又該如何做呢?小新媽總結了這五點,希望給寶爸寶媽們一點啟示。
1.父母先以身作則
學高為師,身正為范,父母教育孩子的時候,首先要自己做到。舉個例子,我婆婆不喜歡按時吃飯,導致老公也有這個毛病,但是婆婆還是堅持數落我老公,一點效果都沒有隻會激發矛盾。
你不能在一旁看著電視哈哈大笑,在和別人聊著天,卻讓孩子津津有味的讀書。孩子的向師性很強,你做什麼他就做什麼。
父母可以看自己的書,讓孩子看小孩子的書。也可以和寶寶互動,問他讀了書有什麼感悟,跟角色扮演深刻理解書籍中的含義。
2.讓孩子自己選書
閱讀,一定要選擇孩子喜歡的書籍,父母可以以多樣化的讀書方式,來增進孩子對讀書的興趣。
在書本選擇以及閱讀時間上尊重孩子的意願和興趣,父母再對圖書進行簡單的二次篩選,而不是強迫孩子讀父母認為的好書,這會極大程度地打擊孩子的閱讀興趣。
3.給孩子一個專屬的書櫃、圖書角
讀書需要氛圍,一個好的環境也是讓孩子讀書的重要條件。
給孩子建一個圖書角,不需要太大,但一定要別致,選一個孩子專屬的書架,伸手就能拿到她想要的書,你送孩子一個禮物孩子會還你一個習慣。
除了常規的書架外,媽媽們可以嘗試自己DIY一些別致的圖書展示方式,讓孩子們可以很容易取到書,一眼就能看到書的封面,從而養成隨手取書看的好習慣。
因為對於孩子們而言,可見的書,可以看的封面會刺激他們產生閱讀的慾望。
4.建立閱讀儀式感
都說生活需要一些儀式感,親子共讀也同樣需要。
閱讀開始前,家長可以和孩子進行一個簡單的開場儀式,通過這個儀式讓孩子感受到你對待閱讀這件事情的認真,自然也就能讓孩子學習用認真的態度去對待它。
那麼應該怎麼做呢?
爸爸媽媽可以針對孩子的喜好,準備1-2首有趣的韻律遊戲進行「認真」的開場。
比如:拍手唱歡迎歌曲:hello ! hello! hello how are u ?! im happy ! im happy! im happy thank you~(使用各種個人感覺詞替換happy,如hot、sleepy......)
注意了!固定的歌曲是為了示意故事開始,千萬不要讓儀式變成一個過於嚴肅的場景哦。
總之,閱讀是一切學習的基礎。一旦有了強大的閱讀能力,我們才可以邏輯思考、創造思維、高效吸收、自我學習。
同時,閱讀是一個很巨大的任務,也是一輩子要做的事情。
需要我們:腳在泥里,眼在雲端,適用技巧,專心、用心投入去陪伴孩子讀書。
培養小新閱讀興趣的時候,我常常叨叨:閱讀哪有什麼一見鍾情的,統統都是日久生情好嗎?!那時,我年紀不大,時間一大把,這話還說得底氣十足。
如今有了小新,強烈覺得時間不夠,幸而小新莫名其妙就愛閱讀了。
細細想來,不是「莫名其妙」,是因為驗證了我引導她閱讀的方法身上,跟著我一起提前學一些技巧,閱讀起來當然輕鬆多了、興趣盎然。
所謂「技巧推動愛好」,閱讀是可以一見鍾情的,這話站得住腳。
良性循環,由此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