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吃,人類還是「退化」了!經常吃太飽,或有4個壞消息在等你

2020-01-12     天天養生匯

關於吃,人類還是「退化」了!經常吃太飽,或有4個壞消息在等你

大多數的動物都具有存儲食物的功能,比如說牛,白天在山上吃得飽飽的,晚上沒事的時候,可以把肚子裡存儲的食物回吐到嘴裡從新嚼食;狼群外出捕獵的時候,將狼崽子留在洞穴里,而狼媽媽狩獵回來的時候,並不是嘴裡叼一塊肉回來,而是將肚子裡的肉吐出來給狼崽子吃。還有很多大型貓科動物,每次吃飽之後可以幾天不用進食,甚至有些動物,還可以進行冬眠,吃飽之後一個冬天都可以不用進食,從而彌補冬天食物匱乏的尷尬。

由於大多數動物不能進行有目的有計劃的存儲食物,因此,用胃胃部來存儲食物變得尤為重要,只要是有機會,它們就一定會吃得飽飽的。吃得越多身體越胖,而我們人類也喜歡「膘肥體壯」來衡量動物優劣。從這方面來說,我們人類還是「退化」了。肥胖對於我們人體來說可不是好的現象,經常性吃太飽對身體有害無益。

經常吃太飽,或有4個壞消息在等你

一、肥胖而導致心血管功能出問題

長期暴飲暴食,那麼最直接的問題就會肥胖,這給我們人體帶來的不僅僅是視覺上的衝擊。過多的脂肪會壓迫血管,從而導致血管受到的壓力增加。大多數的肥胖者到中老年之後,都會受到心血管方面的困擾。此外,越是肥胖的人越不喜歡運動,加上習慣性暴飲暴食,肥胖問題更加嚴重,形成惡性循環。

二、腸胃功能受損

暴飲暴食還會加重腸胃負擔。長期進食過飽的人,腸胃長期得過於疲勞而容易導致消化功能下降,或會導致食慾下降,尤其是到了中老年之後,現象會更加明顯。

此外,飲食過飽會令消化系統負荷過重,導致胃痛胃脹,長此以往更易引發更多消化系統疾病。因此,暴飲暴食對於我們人類可不是一種好現象。

三、大腦供血相對不足

當胃內充滿食物,為更好地消化和吸收營養物質,大量血液會優先供應胃腸道,大腦血液供應相對減少,人體不僅易睏倦、反應遲鈍,嚴重時還可能增加腦部風險。

很多時候我們會發現,吃飽飯之後,就很想打瞌睡。很多人以為這是我們人體在吸收營養,很舒服,所以才有這樣的現象。殊不知,這可能是大腦缺氧的表現。

四、不利於慢性病者

暴食過後,血糖會持續升高,因此,不利於血糖過高,因此性血管功能不好的慢性病患者。因此,中老年人儘量要避免。

三種習慣是飲食過飽的真兇

一、習慣吃飽再來兩口

在我們傳統飲食習慣中,進食要以吃飽為準。但是,按照健康養生的要求,吃飯是不能等到吃飽了再停止的,而是要有意識地去控制,一般來說早餐與午餐可以吃8——9分飽,而晚餐則吃7分飽即可。尤其是老年人,吃多了或導致消化不良,還會影響睡眠質量。

然而事實上,很多人在美食麵前往往意志力非常薄弱,每當吃飽之後還要再吃兩口,有些地方管這叫「涑口菜」。原本就已經得夠飽,這樣一來就更加撐了,因此要儘量避免。

二、喜歡吃自助餐或「大碗菜」

自助餐與大碗菜,都是用一定數額的錢,完了隨便吃。我們的傳統觀念里,「吃啥也別吃虧」。因此,很多人去吃自助餐或大碗菜的時候一般都是非常餓了,然而後猛吃,總想著要吃夠本,或者吃到老闆虧本才心裡舒服。幾乎每次去吃自助餐的人,多會吃到非常撐,這顯然是違背了我們進食的初衷的。

三、不忍心浪費

在我們傳統的飲食觀念中,浪費糧食都是可恥的,然而,每次烹飪的時候都是寧可多不能少。尤其是宴請嘉賓的時候,要琳琅滿目,非常豐盛才行。因此,很多人就覺得,儘量多吃些,如此才不會浪費。

事實上,進食過飽比直接倒掉更浪費,理由非常簡單。因為我們把多餘的食物倒掉,浪費的只是這些食物。如果我們將這些多餘食物吃掉,那麼在我們身體里同樣是多餘的,形成脂肪堆積,從而導致肥胖問題,我們不得發更多的時間金錢來減肥,豈不是更加浪費,而且還威脅人體健康,得不償失。

因此我們節約要講究方式方法,而不是說全都吃掉才是不浪費。之前有人呼籲「光碟行動」,我個人以為,這是錯誤的理解的節約意識,不知道你怎麼看?今天就分享到這裡了,下期再見。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h_MnnW8BUQOea5Ow-m4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