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語人間:每天10分鐘,陪你讀懂1本好書,點擊文章右邊的「關注」,一起成長
大家好呀~
今天,靈遙將為你帶來一本新書,名字叫做《假裝生活在宋朝:京都汴梁等地生活指南》。
說起宋朝,它也許不如「諸子百家爭鳴」的春秋戰國,讓我們心生嚮往,也許不如「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耳」的三國,讓我們熱血沸騰,也許不如阿哥格格一台戲的清廷,成為了眾多穿越文寫手的首選。
但是,它卻以悲天憫人的家國情懷,柔腸百結的婉約風流,和隨遇而安的曠達,在歷史長河中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那麼,在宋朝,在京都汴梁,也就是現在的開封城,古人們都是怎樣生活的?又發生過哪些有趣的事情呢?
來和靈遙一起翻開這本宋朝生活指南,玩一把穿越,以一個宋朝人的身份原汁原味地去體驗一回那個時代的衣食住行、婚喪嫁娶、職場奮鬥和文化娛樂吧~
毫無疑問,皇宮和王府是眾多「今穿古」小說和電視劇的首選之地,無論是幾年前大火的《宮鎖心玉》,還是《步步驚心》,女主的出生地無一例外都是皇宮和王府。
問題來了。
在封建等級制度森嚴的古代,稱呼不對是要問罪殺頭的,你一口一個「大哥」「大姐」「帥哥」「美女」那可不行。
那麼,在宋朝,稱呼上都有哪些講究呢?
首先,在宋朝,無論是太后、皇后、妃嬪、大臣、宦官、宮女還是平民,稱呼皇帝都不稱「皇帝」,而是稱為「官家」。
當然,有時候私下也會稱「大家」或是「宮裡」。
但是,你如果是皇帝子女,卻不可以一口一個「父皇」地亂叫。
因為,在宋朝,這個稱謂都屬於「書面用語」,平日裡,皇帝家也平常百姓家一樣,皇子皇女喊父親「爹爹」就好了~
接著,我們再來看看皇帝的小老婆,和你的親媽都該怎麼喊。
雖然在北方,在路上給比自己大的女性喊「姐姐」已經是常態了,但是,在宋朝,「姐姐」這個詞卻是對你「親媽」的稱呼,亂喊不得。
因為,在宋朝,對皇帝小老婆,也就是妃嬪們的統一稱謂都是「娘子」,也可以直接稱呼妃嬪們的位份封號,比如,淑女張氏,便可以稱呼其為「張娘子」「張淑妃」或是「淑妃娘子」。
但是,由於「娘娘」是對太后的專屬稱謂,而「娘娘」是對正宮皇后的專屬稱謂,因此,妃嬪們的子女即便是稱呼自己的母親,也只能夠用「姐姐」來稱呼,不能用「娘」。
因此,在宋朝,你可別亂叫人家「姐姐」「大姐」,天上突然掉下個兒子/女兒,是會惹人誤會的。
最後,我們來看看宋皇室兄弟姐妹都該怎麼稱呼。
你若是個王子,在家裡排行老九,那麼,你的親娘和同輩,都一律叫「哥」,無論年紀大小,與清廷里的「阿哥」同一個意思。
所以,你如果聽你親媽和你說,「九哥,你可算醒了,急死姐姐了」千萬別因為備份混亂,又暈了過去呀~
至於皇女同理,姐妹之間,無論長幼都叫「X姐」,比如,你排行老五,那麼,即便是你七皇妹,也得叫「七姐」。
說完了皇室稱謂後,我們來看看民間的稱謂。
由於宋朝明文規定「祖父母、父母在,而子孫別籍貫異財者,徒三年」,因此,想要在宋朝不與公婆同住那是不可能了。
換句話說,在宋朝,如果你老公的爺爺奶奶健在,你就得和你公公婆婆、丈夫的兄弟媳婦,乃至於公婆的兄弟姊妹大家族住在一起。
因此,進家門後,你要先弄清楚誰是誰,才能夠不鬧笑話。
在宋朝,僕人們稱「男主人」為「阿郎」,女主人為「娘子」,主人的兒子為「郎君」,主人的女兒為「小娘子」。
而,主人家裡如果有多個兒子或女兒,那麼便會在「郎君」「娘子」前面分別加上家族的排行,如,「大郎君」「二郎君」「大娘子」「三娘子」……
舉個例子,在《水滸傳》里,武松因為在家裡排行老二,是武大郎的親兄弟,市井便稱呼他一句「武二郎」。
那麼,如果你是家中晚輩,如何稱呼長輩呢?
曾祖父、曾祖母如果在世的話,你可以稱呼他們為「公公」「大媽媽」,祖父祖母則分別是「翁翁/大爹爹」和「娘娘/婆婆/太婆」,父母則分別是「爹爹」「娘」,和現在類似。
至於,「老爺」和「官人」則是妻子對丈夫的稱謂,因此,你如果是為女性朋友,是絕對不可以對著男性友人亂喊「老爺」的哈~
另外,我們大家都知道,古人說話都會有些抬高別人,謙稱自己的意思,因此,如果你嫁了個宋朝丈夫,人家對著外人介紹你說「這是賤內」,可千萬別炸呀~
最後,切記、切記、切記,「小姐」這個詞在宋朝特指青樓女子,如果不想要被人家家裡人暴打一頓,千萬別對著陌生女子喊「小姐」呀~
好了,與人交流第一句便是稱呼。
弄懂了宋朝關於稱呼的基本常識,你便可以順利地踏上宋朝穿越之旅了~
現在,你已經穿越千年來到了宋朝。但是,想要考科舉,你得先有個本地戶口。
那麼,如何弄個京城戶口呢?我們先來了解一下宋朝的戶籍制度吧。
第一,古代諸多王朝在戶籍管理時,都會人為地把戶籍分為「編戶」和「非編戶」兩個階層,前者即「良民」,後者即「賤民」,屬於主人的私人財產,可買賣。
而,到了宋朝後,從前的賤民都被納入了國家的編戶「齊民」,也就是現在說的「自由身」。
第二,宋朝高度繁榮的商品經濟打破了小農社會的秩序,大量的流動人口紛紛湧入了城市,稱之為「浮客」,等同於現在在北上廣深打拚的外鄉人。
第三,浮客們在一個地方住滿了一年,便可以落戶,才不像是現在的京戶,簡直是「一戶難求」。
因此,你剛剛穿越到宋朝,人生地不熟,也沒個親戚可以投奔,最好先說自己是一個「流民」。
因為,客商、傭工和學子都是要證件的。流民雖然有被勸回老家的風險,但是,官府也有可能會給你發田地,安排一些謀生工作,也不用擔心活不下去。
在乾了一年後,你終於有了一個首都戶口,手上也有了一筆閒錢,便有了考公務員,用現代知識造福古代的大志。
但是,在宋朝,想要做個官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為按照宋朝《貢舉條例》,你想要參加科舉,除了戶籍,還得住滿7年,或是有一定的田產。
也就是說,在宋朝,想要做官,錄不錄用再說,你首先得有房。
但是,作為一個剛來一年多的人,想買房子,肯定不是短時間裡可以做到的,不妨先找個固定住所暫住。
好在,宋朝有一個專門管理「官房」的部門,也就是「店宅務」。你可以去那裡租個政府提供的廉租房,不僅價格相對便宜,而且在災荒年間還可以減免房租。
有房子後,你便可以謀求「致富之路」了。
如果你以後想要考科舉,這三條路牢記是萬萬不可以選擇的:
一個是戲子、青樓女子、差役、僕從,這四個行業的從業者都屬於賤籍,身份低微,無論有多少錢以後都不能做官;二一個是去當兵,你一旦應徵,便終身不得退役;三一個是做僧人或是道士,雖然以後還俗後可以做老百姓,但是也不可以考科舉了。
因此,你還是去經商吧,至少不會影響你以後考科舉。
經過了數年的積累後,你終於有了一筆不菲的財富,在汴梁買了房,升級成了「主戶」,有戶口本了,也可以考慮考慮考公務員了~
可見,考公務員的小夥伴們,你們已經很幸運啦~至少,我們大天朝也沒有規定你必須要在北京有房,才能考試不是?
前面已經說了,你要想考公務員,首先得有地產,換句話說,就是你得有錢。那麼,錢在宋朝都長成什麼樣子呢?
宋朝採用的是銅錢、鐵錢、紙鈔、金銀錠並行的貨幣制度。北宋時期主要以銅錢為貨幣,南宋則主要以鐵錢為主。
一文銅錢,便是俗稱的一個「銅板」,大概可以兌換10個鐵錢,而,一兩銀子,則對應10000個鐵錢。可見,銀子一類的玩意兒,到了宋朝還是很值錢的。
值得驕傲的是,世界上最早的紙幣也出現在北宋,比歐洲早了600多年。
它的名字,你也許聽過,叫做「交子」,發源於四川,由官府統一發行,但是只有兌換成金屬錢幣才能夠使用。
因此,紙幣在宋朝,一般是大戶做生意用的,店家可不收。
從古至今,中國人便對房子有著深厚的情感,無論是在千年前的宋朝,還是在千年後的現在,沒個房子,那可是連個媳婦兒都娶不回家的。
那麼,如果沒有穿越到皇宮和貴族家裡, 你該如何搞套房呢?
來到宋朝的第一年,也就是做「浮客」的一年,官府會先提供給你免費的收容所,供你安居,甚至,還會替你安排一個工作。
但是,一年後,你拿到了戶籍後,也就別賴在收容所了,直奔「店宅務」,也就是當地的房管所,去申請一個「廉租房」吧,價格也不貴,平均下來每月430文。
這一點兒都不多,因為,在宋朝,你一月只要肯干,一個月便能夠賺6000文,也就相當於你在北京二環內,花了2天的工資,租了個小單間。
但是,你是一個有追求的人,怎麼會甘心蝸居在廉租房裡呢?怎麼也得憑藉著現代人的知識,買個好房子,娶個媳婦兒不是?
我們現在來看看如何在宋朝買房子吧~
有空的時候,你得先去衙門口轉轉,看看有沒有房子要招標出售。和房地產中介門口貼的小廣告一樣,這裡的廣告也會寫明位置、大小、房屋數量等信息。
你如果看得上,便參加競標吧,和現在搖號一個道理,搖得到就買吧~
當然,作為一個對生活有要求的人,你多半會想到自己修一個房子。
不過,修房子這件事,可不是你想怎麼來,便怎麼來的,官府會對各類建築,包括居室規模、樣式結構甚至名稱,都有嚴格的限制。
比如,你建一個房子,如果在門口掛一個「X府」的招牌,那便等著官府來抓人吧。
再比如,房屋的結構、裝飾也是有要求的,你如果不是六品官,是絕對不能夠起門屋,想要做各種壁飾也是不行的。
因此,你如果想要建房,一定得先買一本李誡寫的《營造法式》,了解一下房子的大致內容,對自家施工方案、預算、決算都做到心裡有譜。
這樣,你既不會被工匠坑,也不會因為建個房子,去牢里蹲了後半輩子。
以上,便是今天的內容。
有了這些常識後,相信你也能夠憑著自己的頭腦和一雙手在宋朝闖出個名堂來。至少,汴梁管房漂一年拿戶口這件事兒,靈遙還是很羨慕的。
明天,我們將來看看你在宋朝的仕途之路,希望你玩得開心~
註: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作者刪除
文 | 武靈遙,一位踐行著「日讀書一本,日更文一篇」的職業讀書人,本文首發於個人公眾號:書語人間(syrjj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