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太原:執行與親情

2019-08-05   山西新聞交通頻道

無視判決的失信被執行人

鬥智斗勇的正義較量

高溫酷暑 風雨交加

為保障勝訴當事人權益

他們奔走於一方天地之中

只為打通司法公正「最後一公里」

是他們竭力於構築全民守法的誠信之城

—— 龍城夏日專項執行行動正在進行

為鞏固基本解決執行難的工作成果,太原市中級人民法院,從2019年7月10起在全市範圍內開展龍城夏日專項執行行動。小店區人民法院執行局積極響應,充分利用工作以及周六日時間,集中強制執行一批案件。然而,一些案件之所以執行難,其背後都有複雜的原因,比如說,親人之間的紛爭,法官在執行的時候不僅要考慮法律,還要考慮親情。




父親把公司贈與了兒子,但是後來父子倆有了矛盾,父親就要求解除贈與。訴訟獲勝之後,兒子在小店區人民法院執行局的督促之下,將帳簿移交給了父親,父親卻說還缺了三本。為了找到這三本帳簿,執行人員在兒子的住所和廠房進行了搜查。


山西太原:執行與親情



但是無論是在家裡還是廠房,執行人員都沒有找到父親所說的那三本帳簿。兒子說那三個帳本本來就是子虛烏有,所有的帳本他都交到法院了。一個說有一個說沒有,雙方又都拿不出什麼充分的證據證實自己的說法。在這樣的情況下按照法律規定,特定物執行窮盡措施找不到的,做結案處理。




原本是父慈子孝,卻因為公司的經營問題而矛盾重重,甚至對薄公堂。面對這樣的案件,執行法官一方面依法執行,一方面也在處理過程中注意柔化父子關係,幫助父子倆彌合間隙、重修舊好,千萬別因金錢疏遠了親情。生活中因為金錢而親戚反目的確實也是屢見不鮮,特別是隨著城市的擴張與發展,城中村改造讓很多村民富了起來,隨之因為拆遷款引發的糾紛也多了起來。小店區嘉節村的王某,拆遷之後,他領取了864萬元拆遷款,可以說是一夜暴富,然而隨著財富而來的還有一場官司。




王某的姑姑和叔叔將王某和王某的哥哥告上法庭,稱這筆拆遷款里理應有自己的一份。最終,法院酌定王某的奶奶擁有房屋20%的份額,王某擁有80%的份額,因此,判決王某支付原告各345600元。然而面對判決,王某卻拒不履行。因為王某拿到的拆遷款里還有他哥哥的份額,所以王某的哥哥和三名原告向小店區人民法院執行局申請了強制執行。然而面對執行局的強制措施,王某卻非常強硬,拒絕執行。




王某堅持認為,房子是他建的,拆遷款也理應都是他的。為此,法官給他從法律和人情世故等方面作思想工作。王某的態度雖然有所鬆動,但他卻說,那800多萬補償款,已經被他賠光了。見狀執行法官只能對王某進行司法拘留。眼看著王某就要以涉嫌拒執罪被拘留了,他的家人終於聞訊趕來,先送來了30萬。最終王某答應在限定的期限內,履行完這筆款項。




常言說家和萬事興,不論是第一個故事中開公司做生意的父子,還是第二個故事中拆遷得到高額款項的王某,可以說在物質生活上,他們都不匱乏。然而,卻都因為錢的事情,與親人失和,得不償失。但只要是打了官司,產生了生效判決,就應該嚴格按照判決去執行,否則就還要承擔拒執罪的後果。在「龍城夏日」執行專項行動中,小店區人民法院執行局的每一位執行人員都全力以赴、攻堅克難,為鞏固基本解決執行難的工作成果付出自己的努力,而履行法律判決是每個人應盡的義務,不可逃避。



來源:《百姓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