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脫貧大門 共享發展紅利

2020-04-20     麗水日報

近日,海溪鄉第一批扶貧重點幫扶村內公益性基礎設施建設正式開工,隨著「扶貧」路的開工建設,將大大方便周邊群眾出行,促進當地產業發展。

在海溪鄉石垟巷村項目施工現場,挖掘機正在緊張作業,對原本泥濘的土路夯實,為下一步道路硬化打好基礎。據悉,石垟巷村有30多畝土地分布於這條路的兩側,由於原本道路狹窄,大型車輛無法進出,村民從事農業種植收割只能靠肩挑手拿,一到下雨天,泥濘的道路給農業生產帶來很大的不便,因此這片土地一直沒有得到高效的利用。為此,海溪鄉黨委政府積極向有關部門爭取政策以及資金,把水泥路修進山,方便村民抓好農業生產,把農村產業做大做強,有力推動鄉村振興戰略。

記者了解到,海溪鄉石垟巷村道路建設屬於海溪鄉2019年度第一批扶貧重點幫扶村內公益性基礎設施建設項目,道路分兩部分,分別將十八擔農田區塊和橫山後農田區塊與主公路連接,總長約756米,寬3米,水溝756米,總投資約47萬元。

要想富,先修路。對於石垟巷村的村民來說,這條「扶貧」路的修建給他們發展村莊帶來了巨大的信心。海溪鄉黨委副書記、麗水市交通運輸局掛職幹部胡方方告訴記者,修建這條橫山扶貧路,是石垟巷村村民多年來的願望,道路建成以後,對村民發展種植業有很大的促進作用。接下去,該村也會引導村民發展一些特色種植業,並計劃依託水庫的風光資源,開發農家樂,發展農旅融合,引領村民致富,帶動周邊經濟的發展。

在石垟巷村扶貧路開工建設的同時,海溪鄉龍鬚村和余山村的道路建設也在緊張有序推進中。「這條路修好了,直接受益的村民就占了全村總人口的30%,這些農田也能更好地得到利用。」 龍鬚村黨支部書記劉友和介紹,不僅如此,以往,因為受道路因素的影響,客運班車無法直通村莊,有了這條路後,也能方便村民出行了。

海溪鄉黨委書記周紅軍表示,村村有路,發展才會有出路。海溪鄉是農業大鄉,絕大多數老百姓依靠種植業為生,在鄉村振興的大背景下,只有連通農村公路「大動脈」,打通農村與外界的通道,才能真正為群眾打開一扇脫貧致富的大門,讓老百姓共享改革發展紅利。

(來源:青田網 記者 章一聰)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h6DVnHEBnkjnB-0zjrPz.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