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 是 場 庫 的 第 2176 部 每 日 一 片
「我們比胡歌便宜,並且跟他一樣好用,
希望大家給我們中年女演員一些機會。」
海清在第13屆FIRST青年電影展的閉幕式上的一段講話,將中生代女演員的生存現狀推向了輿論的風口浪尖。
在現場,她叫住了準備下台的周冬雨、cue小宋佳、姚晨、梁靜上台。
揭底身邊這幫實力女演員的艱難處境——
為了接好戲,姚晨都開始自己當監製了,梁靜都開始靠老公了,宋佳為了扮年輕,故意不結婚……
最後呼籲各位導演、製片人給中生代女演員們更多的機會。
雖然這段講話在此後被很多人認為「說話不過大腦」、「對其他女星不尊重,「借平權炒作賣慘」。
但的確,國內中年女演員的現狀令人堪憂。
台上的宋佳、海清、姚晨、梁靜......
這些曾經活躍在電影電視圈的一線演員,如今明明是塑造女性人物最佳的年齡段,卻處在沒戲可拍的尷尬境地。
馬伊琍、姚晨、宋佳、海清在FIRST電影節後私下合照
中年女演員的尬與惑
中年女演員沒戲拍,並不是近兩年才有的現象。
在此之前,姚晨曾在星空演講上說到自己作為中年女演員的尷尬和困惑。
因為懷孕,她不得不暫時離開自己的崗位,也錯過了不少機會。
但當姚晨想再次回到熒幕上時,市場的需求卻發生了變化。
在隨著大數據的快速發展,人們更在乎「流量」所帶來的效應。
這讓一個將近40歲的女演員變得不知所措,不知何去何從。
宋丹丹也曾在節目裡坦言:
演員這個職業特別殘忍。
因為演員是很被動的,如果沒人來找你演戲,其實就等於失業。
她說自己在三十四五歲的時候,就沒有人來找自己演戲了。
在這樣的環境下,宋丹丹不得不去「扮老」,
來得到演戲的機會。
在電視劇《美好生活》中,宋丹丹和張嘉譯飾演母子,但兩人實際年齡只相差9歲。
再想想去年,《如懿傳》剛播出時,看劇的人們都把關注點放在「周迅老了」,討論周迅的眼神不如以前靈動,有掩飾不住的疲態。
後來周迅坦言,那段時間真的很難過。
不想去面對老這件事,拍出來有皺紋這件事。
變老就沒戲拍。
對於還在上升期的周迅來說,內心真的很難快速的面對自己已經衰老的現實。
也正因此,越來越多女明星覺得,只要有「少女感」,
就還能繼續出現在大熒幕上。
市場審美畸形 ,
中年女演員要麼演少女,要麼演少女她媽
這也造成了一個令人唏噓的現象:
很多快到中年的女明星,為了能讓自己有戲拍,
瘋狂營造「少女感」人設。
別忘了,當年58歲的劉曉慶在《隋唐英雄3》中。
飾演的可是16歲少女歐陽飛燕。
在劇中不僅要和比自己小21歲的鄭國霖扮演情侶,
還要稱扮演程咬金的張衛健為大叔。
58歲還要出演16歲的角色,年齡跨了40多歲。
觀眾們紛紛表示吃不消,這對跟她搭戲的演員來說也是一種挑戰啊。
還有楊蓉,也曾因出演《沙海》被網友吐槽:
「你都多大了?還在演小女孩的形象?」
楊蓉倒是回應的暢快:
「不是我害怕老去,而是當下的影視環境讓女演員不敢老去。」「中國的市場,充斥著少女修仙、少女暗戀、少女甜寵,卻少見一個成熟女性的成長之路戀愛歷程以及職場經歷。」
字裡行間都是對市場環境的抱怨和無奈。
是啊,當下的影視市場對於成熟女性的需求就是這樣:
要麼演少女,要麼演少女她媽。
而觀眾卻不買帳。
大家更想看到的成熟女性展現屬於自己魅力的一方面,
並不是年輕單一的傻白甜形象。
就如趙薇曾在採訪中所說:
電影不該永遠停留在十幾二十歲人的身上。
中國現在還是年輕人的故事太多,其實生活閱歷決定了中年女性的故事如果拍得成功,會更好看,她們才是女人最有魅力的階段。
的確,最好看的故事,最複雜的人生,
其實應該是發生在35歲到45歲之間。
可現在的影視劇市場這個年齡層的電影特別少,有深度的劇本也少。
不得不說,要想創作出一個題材既反映社會現象又要有話題,最好再貼近人們的日常生活的影視劇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而在流量為王的當下,那些掌握著話語權的投資人、製片人更加關注利益。
相比較起來,那些愛情輕喜劇、口水片製作起來就容易多了。
再配上當今爆火的流量小花,這部劇更可以輕鬆獲利。
V姐隨手在豆瓣一搜,出來的都是流量小生或以男性為主導的作品。
這種「快餐式」的影視劇會短時間裡讓人大呼過癮。
現代人的生活壓力這麼大,有這樣的「爽劇」存在,自然很多觀眾買單。
反觀別國。
伊莎貝爾·於佩爾,65歲的她仍在不斷擴寬戲路。
她仍然可以把不同年齡段女性的壓制、釋放、克制、禁慾、宣洩、瘋狂、不動聲色的展現出來。
還有自出道以來,塑造過各種不同年齡段的經典角色的梅麗爾·斯特里普。
70歲的她仍然活躍在銀幕中。
拿下了21次奧斯卡獎提名,3座小金人。
梅姨曾說:
「我從不後悔年歲在我的臉上有所展現。有很多人覺得害怕蒼老,可正因為我有所蛻變的臉,讓我更有資本講不同的故事。」
不知道我們什麼時候也能看到國內的女演員們,
將年齡的資本說的這樣擲地有聲。
被貼滿標籤的中國職場女性
備受關注的女明星生存現狀已經這麼艱難了。
但事實上,這只是中國社會職場女性生存艱難的冰山一角。
就像姚晨回應海清的微博所說:
「類似的職業困境不僅僅只限於影視圈」
之前,V姐有一個朋友去一家公司面試。
當時面試的領導對她也很滿意,並且已經明確表示希望她能來公司上班。
就在感覺一切都將要談成的時候,HR突然問她:
「是否婚育?」
我朋友回答沒有,HR便再也沒有問詢。
這份面試後來以失敗告終。
30歲的她也曾是前公司的中流砥柱,意氣風發。卻沒想到自己在30歲的檔口,面臨著事業和年齡危機。
根據智聯招聘統計的《2019中國職場女性現狀調查報告》顯示:
今年男女職員的平均薪酬依然存在23%的差距。
且在高層管理人員中,男性比例高達81.3%,女性僅有18.7%。
究其原因,生育帶給女性的負擔依然是企業將女性拒之門外的核心原因。
在晉升受阻的歸因方面,女性選擇「處在婚育階段,被動失去晉升」的比例是男性的4.6倍,選擇「性別歧視」的比例是男性的10.6倍。
這些數據足以看出社會對職場女性存在的偏見。
姚晨也曾說到事業和家庭無法兼顧的。
拍戲和家庭這兩者才構成了她完整的生活。
但是令她不解的是,
很少有人會去問男性是如何平衡事業與家庭的?
著名企業家張泉靈在被問到如何兼顧兩者的關係時,她反問主持人你會不會問男性這個問題?
他們是怎麼回答的?
主持人回答說一般男性會說把家裡的事情都讓給自己的另一半去管。
V姐不理解的是,當男性這樣回答的時候為什麼人們不覺得這也是他人性的一種缺失呢?
這種無形而沉重的精神與文化壓力,牽制了女性從業的雄心與壯志。
用「兒女情長」來拖其後腿、增加女性的負疚感。
我認為這實在是對女性不公的體現。
很多時候,女性也想成為別人口中的樣子,但往往是心有餘而力不足。
現在的社會要求女性既要有內涵,還要有外表;
既要有工作能力,還要有持家能力;
既要獨立自主,還不能在家庭內太強勢。
即便關鍵時刻挑的起大梁,事業再有成,必要時也要溫柔賢淑放的下身段,懂得犧牲。
人們嘴上說著理解,可行動還是越來越把女性推向兩難的處境。
V姐知道,這個社會沒有誰比誰容易。
女性生存艱難,男性也一樣。
但職場女性的生存難題不僅是女性一個人的事。
它需要好公司、好制度乃至全社會的包容和體諒。
女人不僅僅是家裡的保姆,她也有權利打拚自己的事業,過上自己想要的生活。
除此之外,
也希望這個時代的女性不要在意別人的眼光,要永遠相信自己的價值。
希望你無論三十歲,四十歲都能重新出發。
總有一天我們都會為自己的年齡而驕傲。
因為過去的時光,帶給了我們獨有的智慧和魅力。
你的轉發是對V姐最大的讚賞~
你擔心自己有一天會老去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