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提要:8月29日,「壯麗70年 振興看鶴城」網絡媒體走進齊齊哈爾大型報道宣傳活動來到了齊齊哈爾市富拉爾基區的中國第一重型機械股份公司,就是大家熟知「中國一重」,「零距離」接觸「國之重器」,感受中國一重近65年來的光輝發展歷程。
天津北方網訊:8月29日,「壯麗70年 振興看鶴城」網絡媒體走進齊齊哈爾大型報道宣傳活動來到了齊齊哈爾市富拉爾基區的中國第一重型機械股份公司,就是大家熟知「中國一重」,「零距離」接觸「國之重器」,感受中國一重近65年來的光輝發展歷程。
中國一重始建於1954年,是我國「一五」期間國家建設的156項重點工程之一,被列入中央直接管理的39戶涉及國家安全和國民經濟命脈的國有重要骨幹企業。作為國內重型裝備製造業的領軍企業,中國一重成立65年來,通過持續深化企業改革,大力推進自主創新,不僅先後研製出了一批具有世界先進技術水平的重大技術裝備,為國家裝備製造業的振興和國民經濟建設發展作出了巨大的貢獻,名副其實的「大國重器」。然而,中國一重也經歷過痛苦的轉軌階段,訂貨不足,技術落後,因國家調整、項目下馬造成自有資金極度緊張,企業背著辦社會和大集體等負擔,困難時每月僅給職工發200元生活費,科技人才不斷地流失……面對困境,一重人自強不息,通過實施改革開放政策,採用引進消化國外先進技術和自主開發相結合的方式,研製了一批具有世界先進技術水平的新產品,跨上了國際標準的台階,並堅持推動技術改造升級,助推企業走出低谷。並在進入新世紀以後,中國一重先後多次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並相繼完成了我國首台千噸級熱壁加氫反應器、我國首台三代核電百萬千瓦核反應堆壓力容器、我國首套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不鏽鋼爐卷軋機、我國首台斗容最大的電鏟等製造任務。
65年來,為國民經濟建設提供機械產品400餘萬噸,開發研製新產品400多項,填補國內工業產品技術空白400多項,創造了數百項「第一」。中國一重始終將自主創新作為國家使命來完成,站在打破國外技術壟斷、產品壟斷的第一線,著力推進原始創新、集成創新和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切實 解決我國重大技術裝備「有無」的問題。
截至目前,中國一重已累計獲得國家級科技獎項近40項,省部科技獎項150餘項,市級科技獎項80餘項,有效專利496項,其中發明專利226項,並且在核電、石化和冶金成套裝備領域,製造能力已經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一項項重大創新成果的取得,推動中國一重實現了從「跟跑」到「並跑」,再到「領跑」的重大跨越。
中國一重的發展壯大是新中國成立70年來我國發生翻天覆地變化的一個生動縮影,是黨中央、國務院關於國有企業改革發展一系列方針政策落地見效的生動展示。裝備製造業是國之重器,也是國際產業競爭博弈的焦點,齊齊哈爾市作為國家重要的裝備工業基地,以中國一重、中車齊車等為代表的鶴城裝備製造業發展勢頭強勁。據了解,在今年上半年,齊齊哈爾裝備產業集群主營業務收入同比增長66.9%,通過全面實施「百萬千」產業倍增計劃,力爭把裝備工業產業集群打造成千億級產業規模,加快建設工業強市。立足新起點,續寫新篇章。伴隨著新時代進程,齊齊哈爾市已按下了節奏「快進鍵」,「鶴城製造」這張金名片未來必將煥發出更加奪目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