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認為,
開貨車不是女人乾的活兒。
但對於51歲的謝琳來說,
這好像是手到擒來的事。
過去的兩個月,
她往武漢運了21趟物資。
選擇來武漢,
有一個特別的原因。
4年前,
在西藏阿里的那次運輸經歷,讓她銘記於心。
看到熱水瓶,就想起武漢人的「杯水之恩」
她開了31年的大貨車
謝琳是安徽淮北人,父親以前在工廠的車隊搞維修。小時候,她一有空,就跑去車隊玩,喜歡機械,喜歡車,打小就跟著師傅們跑運輸。
「不知道什麼時候就會開車了,還老在車隊,看師傅們修車」。20歲時,謝琳考了駕照,加入了車隊。至今,已經開了31年貨車。
女孩子去跑車,母親不免擔心,強烈反對。看到女兒能吃苦,駕駛穩當,才慢慢放心。從此,謝琳每天幾乎都在路上,駕駛艙成為她待得最久的地方。這裡,既是她的駕駛室,也是吃飯和睡覺的地方。
年輕時,謝琳在淮北拉煤。後來,以往,她離開家鄉,開始跑長途運輸。大部分時間都是一個人跑,從江浙滬到雲貴川、新疆和西藏,6天的大堵車、冰雹暴風雨和各種故障,基本上全都遇到過。
「有一次在無人區,就我一個人在路上,都能聽到狼叫」,謝琳說,那時她害怕極了,只想著回去把車賣了,再也不開了。
全國三千萬卡車司機中,女性司機只占不到百分之三。靠著開大貨車,謝琳撐起了自己的家,一邊還著房貸、車貸,一邊供女兒讀大學。為了生活,她只有繼續出發。
謝琳去年換的新貨車
西藏無人區遇「杯水之恩」
在運輸行業內,跑西南、西北方向的長途運輸,基本上都是老司機。因為那裡條件艱苦、環境惡劣,大片的無人區,高原反應更是挑戰人體極限。年輕的司機生活壓力小些,不願意吃這份苦。
2016年6月16日,謝琳再一次從浙江去西藏阿里送機械。途中,她感冒發燒,在日喀則輸液兩天,貨主急著要貨,第三天,她打著藥水開過去。
卸完貨,返程經過阿里地區時,貨車的渦輪增壓機壞了,周邊荒涼無人。她打了4S店救援電話,但配件要從千里之外的拉薩調來,等了三天救援還沒到。
車上只準備了兩天的乾糧,吃的越來越少,飲用水也沒了。白天氣溫還好,到了夜裡零下幾十度,她身體還有些不適,寸步難行。
就在謝琳心急如焚、手足無措時,一個自駕前往阿里的摩托車隊路過。謝琳攔下求助,領隊拿出自己的保溫水壺,用蓋子給謝琳倒了一杯水,倒進她的熱水瓶,又用對講機通知後面的隊員。接著,每個隊員騎到她面前,都主動停下倒一杯水。
「大概有五六個隊員,他們車上插著旗子,寫著『湖北武漢』」。謝琳說,那一刻,她的心裡太溫暖了。可惜手機沒有電關機,沒有拍到他們的照片,成為她這幾年的一大憾事。
武漢好心人給她的幾杯水,讓謝琳不再著急心慌。又等了一天一夜,她終於等到了救援。
2016年謝琳在西藏阿里
疫情期間運送21趟物資
武漢人帶來的這份溫暖,謝琳一直銘記著。維修好故障後,她繼續出發,路上遇到一位騎行的福建人,趕上大冰雹,她不放心,順路送了他一程。
這幾年,親人、朋友、一起跑車的司機,她逢人就說起武漢好心人,帶領著相熟的司機們,傳遞著這份感動。
路上遇到打著雙閃的貨車,謝琳都會主動停下,幫助司機解決問題。她的車裡備足了維修工具、貨車配件,但凡途中遇到故障貨車,都會免費提供給陌生司機。有時趕時間,她直接把工具留給了別人,「幫助別人一次,我能高興一天!」
疫情中,多數貨車司機回家過年,沒有出車,願意去武漢的更少。1月27日,謝琳剛從雲南運了一車榴槤回浙江嘉興,就接到運輸的朋友李標的電話。李標說,杭州富陽有一批板材要緊急運往武漢火神山醫院施工現場,問謝琳敢不敢去。
聽到「武漢」,謝琳沒有一點猶豫,這是她近幾年一直念叨的地方。自己剛好人在車在,為什麼不去?
「人家說滴水之恩,湧泉相報。我一個貨車司機,就儘自己的力量,去送物資。」謝琳說,一路上下著雨,送貨時間緊急,她上車前沖了4袋黑咖啡喝完,在車上又沖了4袋,一路開了過來。
到了武漢,街頭空空蕩蕩,只有交警和救護車輛。謝琳心裡一陣難過,看到火神山醫院施工熱火朝天,她覺得自己來對了。
回去隔離了沒幾天,物流公司再次聯繫她,這次要給武漢的醫院送空氣凈化器。這次走的線路不同,她和李標在柏泉收費站迷了路,不得已報了警,最後,警車帶路他們才順利送達。
那時,大量捐贈物資湧向武漢,醫用口罩、防護服、呼吸機、香蕉、凍肉……她有時開著冷藏車過來,有時開著另外一輛大板車。兩個月來,她為了來這裡,還推掉了不少去外地的訂單。
疫情期間往武漢運了21趟物資,運動鞋破了洞
武漢好人你們在哪裡
4月3日,楚天都市報記者來到蔡甸區朱山湖大道。謝琳的車長17.5米,是貨車規格最高、也最難駕馭的重型牽引卡車,正在這裡做保養。駕駛艙後面放著幾床棉被,副駕下方的桶里有一個熱水瓶。這個熱水瓶用了8年,提手有些磨損。看到它,謝琳仿佛又回想起在阿里遇到的武漢好心人。
謝琳告訴記者,第一次來武漢,她沒來得及跟家裡說。第二次再來時,母親聽說了,先是擔心得急哭了,再想起女兒以前說過武漢,她一下子就懂了,祝福女兒一路平安。
雖然性格大大咧咧,但前往武漢,謝琳還是做了最壞的打算。她跟侄子交代,如果自己不幸感染倒下了,就讓侄子把骨灰抱回老家。2個月人一直在路上,她那雙黑色運動鞋已經破了洞。
疫情前,謝琳沒來過一次武漢,只在送貨時路過外環。兩個月來,她一下子來了21趟,平均3天往返一次,運送了500噸物資。謝琳說,一開始她也沒想到,只是覺得武漢有需要,她就會來,直到疫情完全結束。
眼下,武漢正在重啟,疫情防控形勢好轉,謝琳也鬆了一口氣。回歸正常的工作生活前,她心裡還惦記著一件事,那就是找到幫助過自己的武漢好心人。
在武漢的這兩個多月,謝琳多想再見到那幾位好心人,想找到他們,當面說聲「謝謝」,拍張合影,彌補遺憾。她有時也想像著,或許又遇見過他們,只是戴著口罩,又隔了幾年,彼此已認不出。
可是無論過了多久,當年的那一幕,謝琳都不會忘記:五六個人,年齡在四五十歲之間,穿著深藍色的衣服,路過時一一下車,給她倒杯熱水,摩托車上插著紅色的旗子,上面寫著「武漢」……
來源:楚天都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