茫茫人海,欣喜相逢,如若喜歡,請點點「關注」,讓我們一起陪伴,寫寫看看這人間的故事,娶一抹通透。
文/端木婉清、原創文章
未經授權,不得已任何形式轉載
2017年6月20日,由張楊導演執導的電影《岡仁波齊》在國內各大影院上映。
彼時,我還在職場上班。每天公車、地鐵,各種出差,忙於生計和奔波,身心疲倦。
也時常陷入工作壓力和家庭瑣事間的繁雜取捨中而深受困擾之苦。
感到生活艱難,感到內心迷惘。
有先看了電影的朋友,出了影院後給我打電話。
她激動不已地說:婉清,你去看看《岡仁波齊》吧!我看哭了,看醒了。你去看看,說不定煩惱化為烏有了,說不定迷惘就此消散。
當時,我半信半疑。總覺得這部電影沒朋友說的那麼玄乎,充其量不過還優秀,值得看。
但當我坐在影院,靜靜看完長達二小時的电影後,完全信了,服了,也淚崩到震撼。
這是一部沒有當紅流量明星參演的電影,全素人本色演出。
也沒有事先的腳本準備,也沒精巧設計後的跌宕起伏劇情。
更沒有華麗的服裝道具和華麗辭藻堆砌的台詞,來作為整部電影的最大賣點。
張楊導演拍攝的不過是11個普通藏族人帶著不同的目的,卻又虔誠懷有同一個心愿出發,徒步上路,幾步一叩首,一跪拜,歷經2000多公里,去拉薩和神山岡仁波齊,朝聖的故事。
但每一個認真看過影片的人都知道,它其實傳遞的卻是直擊心靈的力量。
是現代人,最缺乏的真實、善良、堅定、樂觀,不卑不亢,不喜不悲的人生態度。
是我們行走生活,最易疏忽的虔誠初心,和不改執著。
是最易遺忘的為普羅大眾,為家人,為自己的從善信仰。
是最缺乏的用平常心去面對生活,面對人生路上,走過的每一步路,經歷的每一個當下,繁華和寂寞。
是來什麼,接什麼的精神。
是不懼怕辛苦,不拒麻煩,不糾結「有時」,不桎梏命運的不公,是不放棄心中嚮往和對幸福安寧日子的淳樸追逐。
猶記得那一天,從影院出來,已是深夜時分。
整座城市被閃爍的霓虹包圍,天空飄灑著細細的雨絲,落在每個行人的身上,也落在我的發上,而後濕噠噠拂過我潮濕的眼睛,和潮濕的心靈。
我沒有打傘,就這樣任雨水,任《岡仁波齊》帶來的震撼,洗滌著心靈。
路上,我給我家先生老周打電話說:《岡仁波齊》這電影,看哭了,也看值了。等下回家時,你給我煮碗方便麵吧?我餓了,還有我有話想要對你說。
吃面的時候,我對老周說:我心中也有夢想,有一條屬於我的朝聖路,我想努力去走走。
老周說:只要是你決定好的,你想要執著去做的,我都會全力支持。
就在對話完的那刻,之前一直圍繞在我心中揮之不去的煩惱,「嗖」的一下散了。
什麼工作壓力、生活困惑,統統不見了
於此同時,我明白了,我以後的人生路,還可以怎樣去走?
不久後,我離職了,走上專職寫作的路。
這一路而來,過程艱辛不言而知,也無常有時,會經歷挫折打擊,令我應接不暇,招架不住.
但更多的是收穫,是遇見美好,遇見自己,遇見成長。
我相信,只要始終不疑地朝著真實,善良,堅定,樂觀、平常心去走,去經歷
就一定能夠不斷靠近,我心中的那條朝聖之路,那座「神山」。
像影片中一生未去過遠方,為照顧哥哥留下的三個孩子終身不娶,最後不想在死去前留下遺憾,毅然上路,去完成哥倆朝聖心愿的楊培叔叔。
像母親早逝,又剛經歷父親死亡,為完成父親心愿,也想報叔叔養育之恩,決定上路去拉薩朝聖的領路人尼瑪扎堆。
像殺生太多,常以醉酒療愈,卻依然感到罪孽深重,要去岡仁波齊朝聖洗滌心靈,救贖靈魂而上路的屠夫江措旺堆。
像一生沒有做過錯事,卻在家裡造房子時經歷二死二傷,經歷巨額賠款至負債纍纍到一貧如洗,感到命運不公後,卻想要為眾生祈願幸福而上路的那對中年夫妻。
像次仁曲珍懷著孕,也想和丈夫色巴江措,為岡仁波齊的本命年,為夫妻倆和即將出生孩子也屬馬之故而上路的他們。
像不到20歲,嫁給尼瑪扎堆家三個兒子,常忙於做家務而很少說話的女人,斯朗卓嘎等等。
每個人都有不同的生活背景,也帶著不同的故事,有著不為人知的內心秘密和生命之手揮舞過時,不經意間留下的缺憾。
但,最終,人們又會找到同樣的目的,共同願景,去嚮往和實現他們最初的美好,和對生命真實堅定的信念。
無關乎貧富,無關乎年齡,無關乎身份、地位。
只關乎那份純粹心靈和樸實的殷殷期盼。
只關乎,心中善念信仰和做人做事的道德自律。
後來,是我所花的每一秒光陰都不會白費,我走的每一步路多會算數。
我經歷的每一寸土地,也會是靠近幸福的助力。
2020年元旦,新年伊始,註定是一個美好而充滿意義的開端。
我隨家人朋友,找了一處美麗安靜的地方,歡樂跨年。
對我來說,跨年不僅僅是為了拍幾張照片,在朋友圈裡開心記錄一下,獲得幾個點贊和留言.
而是更多精神世界的豐盈。
是我對婚姻,對愛人,對孩子的愛意不變,
是我對美好生活的堅定不移希望和熱情。
是陪伴,是相聚,是傾盡所有要經營的熱氣騰騰的婚姻和生活,是儀式感。
跨年回來後,我一個人在臥室,又看了一遍當年洗滌我心靈上留有塵埃和煩惱的電影《岡仁波齊》。
時隔二年多的時間,看的每個鏡頭,每個畫面,每張臉龐,依舊熟悉,依舊令人感感動不已。
還有那每次有時,每次堅持,每次從善,每次平常心面對,也依舊牽動著我的心,令我震撼之餘,經不住再度熱淚盈眶。
看後,也再一次清醒意識到,我的初心,我的路。是我的我腳下的路,心中的念,我未來的日子,可以更好的去安放和經歷.
這也是我送給自己的信念禮物。
從清醒中出發,從純粹里邁步,從溫暖和愛里去執著,用平常心理解和接受當下的經歷。
不抱怨,不氣餒,不攀比,不自負,不害怕.
而後,努力堅持,向陽而生。
這是《岡仁波齊》帶給我的感悟。
真實的記錄了11個人從西藏深處的普拉村出發,一路步行途經2000多公里,不畏風雪,迷霧,不畏山體崩塌,泥石流滾滾,堅持白天叩首跪拜,夜裡安營紮寨,圍爐誦經的虔誠和執著。
記錄了每個人對精神世界的渴盼,對當下的滿足,對生活無常的不喜不悲,不卑不亢的淡然。
一行人,雖穿得破舊,吃的簡單,面上留有歲月刻下的蒼老痕跡,也透顯出不同的人生遭遇,但依然不變內心的善良。
即是曾懷疑命運不公,懷疑倒霉,對生活失去過信心的32歲男人仁青晉美,也堅定要為眾生祈願。
包括他的女兒,年幼的扎扎,自己都磕不動頭了,但還微笑鼓勵屠夫江措旺堆,要加油。
路遇同去朝聖的一對夫妻,主動請人喝茶,在沒多少物資情況下,還贈送了一大袋吃食,祝福送行。
盤山公路上,尼瑪扎堆的拖拉機被一輛疾馳行駛的越野轎車撞翻在側,導致手臂受傷,嬰兒受驚啼哭,車軲轆斷軸。
這種情況下,我們見多了車主間的指責,謾罵,和推諉責任,敲竹槓等等,最起碼也要對方負責到底。
但他們一行人得知越野車司機是為躲避大車,車內又有呼吸困難的病人,須2小時內趕往拉薩救治後,就一下放棄了較真和問責。
知道嬰兒沒事後,就忙著去關心越野車內的病人安危,顧不得劇痛的手臂,卻不忘叮囑司機下次開車要小心後,叮囑注意安全.
這種善,樸實,真誠,直達靈魂,叫人心中受暖,熱淚翻滾。
也想自己成為這樣美好的人。
拖拉機壞了,他們入住在教他們要如何虔誠跪拜的老人家裡,得知老人第二天要犁地播種,一行人自告奮勇幫老人耕地。
這是對恩情最好的及時回報。
朝聖到拉薩,物質錢財所剩無幾,不能繼續朝聖到岡仁波齊,打算住拉薩打工賺錢後,繼續。
旅店老闆娘身體不好,知道他們的事後,想要他們幫自己去磕10萬個頭。
還沒說免房租的事,尼瑪扎堆先說了「可以」。
一個人需要多善的心,才能如此淡定無權衡利弊的說出那句「可以」。
即便明知白天打工會筋疲力盡,即便知道離朝聖岡仁波齊的經費還在天上飛。
如果再允諾幫她磕頭,那就是要犧牲晚上作息的時間。但他和他們都同意,都願意。在老闆娘免去他們房租的時候,連聲說謝謝。在夜間磕頭的時候,沒有人偷懶混懶過一步。
因為他們知道,他們雖然是替老闆娘磕頭,也是為了自己去走過每一步該走的路。
既然是自己所選所要走的路,就義無反顧,就走的純粹認真。
它堅定。
從西藏的普拉村到拉薩到岡仁波齊,要步行2000多公里的路,經歷長達一年多的時間。
不像我們坐飛機三個小時,坐火車2-3天,自駕游一周時間可以完成。
很多人光聽路途遙遠就放棄了,但他們還要在海拔4000多米高的山上,幾步一叩首,行進。
行進路上都有無常,風雪,迷霧,泥石流,春天冰化後的溢滿在路面上的雪水,中途孕婦要生孩子,拉物資的拖拉機被忽然撞毀,到拉薩沒了錢.
這些都沒有讓他們停下,放棄,也沒人對所遭遇的艱辛抱怨,沒人退出,沒人後悔,也沒有什麼東西可影響了他們繼續朝聖的心。
回看這部影片的時候,我幾次淚崩。
如果說起初是為善良和堅定落淚,後來更多的是被他們對生活里發生的一切事物,悲喜無常,所持有的平常心。
不埋怨命運的不公,不懼生活的艱辛,不抱怨路途中的各種麻煩。
去理解身邊人,理解自己,理解生活的苦,去接受發生的每次遇見和猝不及防經歷。
沒有半句廢話,沒有一點浮躁,沒一絲迷惘,沒一縷放棄。
他們嘗遍酸甜苦辣,歷經喜怒哀樂,流轉在生和死的輪迴。
如倉央嘉措所言:這一生,我轉山轉水轉佛塔,不為修來世,只為途中與你相遇。
一切的一切,都只是來這世上一遭,走這一回,不負韶華,不違背心意,不留下遺憾,不忘初心
有你相遇,與自己相遇,與萬物萬事相遇。
就算被漫溢在路面的雪水攔住去路,也依舊可找到童真的心情去應對。
雪水徹骨冷,但他們的心卻無比的熾熱,他們脫去厚重的外套,像個孩子樣跪拜過雪水,連那個年幼的女孩。
他們在冰天雪地里滑雪取樂,在湖邊的草地上,圍在一起跳鍋莊,車子推不動,眾人合力推,邊推邊唱:
我一步步向山上走,雪一片片往下落,
我一步步向山上走,雪一片片往下落
在我和雪約定的地方,我想起了我的母親。
我們都有同一個母親,但卻命運不同。
命好的那個做了喇嘛,命不好的那個去了遠方……
每個人的臉上都掛著如雪純粹的笑容,那笑容里,是一個人,是一群人對信仰的堅定和最好的守護初心。
是及時珍惜當下,及時獲得行樂,是給自己的苦澀加一味甜蜜的糖。
很多人問信仰是什麼?
總覺得是簡單的信仰,不同的熱衷。
其實信仰,最終體現的是一個人的精神世界,是對人生,對生活,對一切存續關係的參悟。
是明知辛苦,但不會放棄,是明知麻煩,但不會抱怨,是明知遙遠,但依然願意一步步去靠近。
是人生一路,每個當下,堅定不移去希望,去期盼,去尋找美好的事,去善良待人待己,去堅定不移擁抱和走向夢想.
去轉山轉水,轉過世事滄桑和歷經塵世酸甜苦辣後,遇自己,做好自己。
每個人都有一條需要「朝聖」的路。只是出發點不同,故事不同。
每個人最終都不會白白浪費走過的每一步路,因為它使我們變得堅強,溫暖,變得愛人也愛己,變得淡定坦然。
然而去靠近我們的「神山」——幸福。
端木婉清:情感作者,你的感情閨蜜,複雜人性解惑人,已出版暢銷書《懂,是塵世最美的情話》,感謝閱讀,期待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