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溫棚栽培條件下,往往會出現三大類型的異型黃瓜(即畸形瓜、蟲孔瓜、苦味瓜),嚴重影響產量和品質,影響商品價值。
一、異型黃瓜發生的症狀與原因
1.畸型黃瓜。彎瓜。出現彎瓜的主要原因是在生長過程中不能伸直,最後形成彎瓜。概括起來,主要有五個方面的因素導致彎瓜的發生:一是管水不當。主要是在定植時,未澆透定植水,緩苗水又未跟上導致異型黃瓜的發生;二是機械損傷。即在定植時傷根較多,致使在緩苗的前期操作不當而導致黃瓜彎曲;三是溫光的影響。晝夜溫差過大或過小,光照不足,地溫低等原因,易引起彎瓜;四是子房發育不良。有的花期子房就呈現彎曲,隨著幼果的增大,彎曲更明顯。以上4種因素造成彎瓜均為生理原因。五是因雌花或幼果被架材或莖蔓等遮蔭或受夾所致,這是物理原因造成的彎瓜。
。產生的原因:一是雌花未經正常授粉,營養條件差,形成尖嘴瓜;二是持續高溫乾燥,供水不足,從而產生尖嘴瓜大肚瓜。授粉不完全,授粉的先端先膨大,營養不足,只從果實中間到尖端部分膨大,其他部分則小,所以形成大肚瓜。
細腰瓜。一是連續高溫乾旱,生長勢減弱,或生長勢過旺,而使小環境內高溫、多濕,易產生細腰瓜;二是硼元素向果實內運輸受阻,使果實的縱向中央部分一處或幾處變細,變細處易折斷,出現中空、易變褐色的細腰。
2.蟲孔瓜。以棉鈴蟲為代表的鑽蛀性害蟲危害後所造成的蟲孔瓜
3.苦味瓜。由於苦味素在瓜條中積累過多,而使黃瓜有苦味。常以瓜蒂處更為明顯。在生產實踐中,常有四種情況容易導致苦味瓜:一是過量施用氮肥,或缺磷、缺鉀,特別是氮肥突然過量,極易促使苦味素增多;二是地溫偏低(13℃以下),細胞滲透性減低,養分、水分吸收受阻,也會出現苦味瓜;三是溫度高於30℃持續時間過長,使植株同化能力減弱,損耗過多養分,或營養失調,也會出現苦味瓜;四是有的品種自身苦味素含量多,因而苦味瓜偏多。
二、防治異型黃瓜的應對措施
1.選用優良品種。一般葉色深綠的苦味素偏多,不宜種植。應選擇無苦味的黃瓜作為主栽品種。
2.摘除異型黃瓜。在黃瓜生長期間,應及時摘除各種異形瓜,避免異型瓜與正常瓜爭奪水分和養分。
3.做好溫光調控。作好溫度、濕度、光照、水分的調控管理,夜間溫度不宜過高,以減少呼吸消耗。注意棚室的光照,不可過於密植,後牆可掛反光膜增強日照,注意澆水量,防止土壤過干或過濕。
4.配方施用肥料。適量、配方施用肥料,增施有機肥料,特別注意增施磷鉀肥,或對氮、磷、鉀按5∶2∶6的比例進行合理施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