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大羽:藝術最忌模仿,藝術就是藝術,不能實用,不能授命

2019-07-17     當代油畫

吳大羽

(1903-1988)1903年出生於江蘇宜興。1922年赴法,入巴黎國立高等美術學校學習。1927年歸國返滬,任上海新華藝術學院(1929年改名為新華藝術專科學校)教授。1928年在杭州國立藝術院(1930年更名為杭州國立藝術專科學校)執教並任西畫系主任,與林風眠、林文錚等組織創辦「藝術運動社」。1950年被杭州藝術專科學校解聘,返回上海定居。1960年任教於上海市美術專科學校。1965年起任職於上海油畫雕塑創作室(今上海油畫雕塑院)。曾任上海畫院副院長、上海油畫雕塑院藝術顧問,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美協上海分會理事。

《女孩坐像》 尺寸不詳 布面油畫 1934

《壽崇寧像》 41X33cm 布面油畫 約1945

吳大羽 · 語錄

藝術最忌模仿,藝術就是藝術。不能實用,不能授命。

我自己尊重我自己認為的真理,比看重自己的生命更重要。

我們是從美麗中來,前面是真理所在。

無語符的書法和超形象的格局,是就時空的範圍擺布下來的我的心理結構。

我用宏觀入微觀,苦思接物之心,從事心手眼藝功,奪人所未悟,創人所未睹,行吾作業。

宏觀入微通心性,力速沉飛量海天。

天地是心胸的外形。

《窗前裸婦》 尺寸不詳 布面油畫 1932

《裸體》 尺寸不詳 布面油畫 約1929

是,我不能放言,我在描畫,我在描寫山光水色,直抒胸襟,我在描寫花鳥蟲之微,細嚼風韻,我在描寫時間的奔流去來,就我們共同血脈相通之際,描寫心底的謙卑知覺的昂揚。

畫人不必為通才碩彥,但要他是真實漢子,要他是前進不已的徹底見人,藝術為藝術和藝術為人生之間無須加以勾畫,也永永勾畫不清,總之繪畫自有他的生命在,畫人畫事,在完成繪畫生命內的點滴,而不為繪畫生命外的膚垢齷齪而已。

《無題》 60×50cm 布面油畫 1950

《瓶花》 尺寸不詳 布面油畫 1959

《無題》 46×33cm 布面油畫 1950

我的繪畫依據,是勢象、光色、韻調三方面的結合。光色作為色彩來理解,作為形和聲的連結是關係時空的連結。

繪畫是空間的藝術。但我的繪畫是時間駕馭空間,其結果仍是為了表現空間,所說的空間合唱,即繪畫的音樂性——這是我追求的。

風格格致,可以理解,可以意會,體用莊嚴,著乎勢象之美,基乎真善之守。天人語言,試心則之。

書畫之序顛倒,畫在書前,自書成了法,進入了道,才與畫本共通。畫因此可借書取法,然書法引導不了畫的整個活動,僅是與畫本相通而已,畫自有其出路,書法限止不了它,管束不了它。

中國書法的最高境界,講究勢象美。繪畫只能身隨其後,書法是中國藝術的精華。

藝術作品的時代性四個字可以概括:動、力、勢、變。

形的變動,力的變動,達到勢的階段。變動包括時間,空間。勢隨形象變,事實上形象結構之外,也有勢。時間不會停留,藝術也不會停留。

《紅花》 61×81cm 布面油畫 1959

其中繪畫的勢象之美,似無形質的重感,又似建築的體勢而抽象。好的樂曲音響和舞蹈是動姿都有韻致、勢象美。文學詞句也是。實際上,各種藝術門類都是相通的。

對形體的恭順,無益於掌握形象。美的出現在形象和心象之間。

藝術是物我交接瞬間難以形容的美感。

中西藝術本屬一體,無有彼此,非手眼之工,而是至善之德,才有心靈的徹悟。

「天地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以人民為芻狗」,藝術家以幻感為體,以至誠為用。

來源:回到寫生

-END-

我們尊重原創,所推內容若涉及版權問題,

敬請原作者告知,我們會立即處理。

聯繫我們

聯繫電話:010-89515619

收藏諮詢:13522454081(微信同號

投稿諮詢:13552642966(微信同號

地址:北京市宋莊國際藝術區龍吟雅風

官網:http://www.art579.com

投稿郵箱:art579@163.com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fuDNAmwBmyVoG_1ZmY5J.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