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寧,地處閩西北的老區蘇區縣,財政底子薄,產業競爭力弱……這樣的山區縣,如何克服困難,靠著「兩山」轉換,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藉助「綠色動能」換擋提速。
近年來,革命老區蘇區建寧藉助綠色生態資源優勢,從「粗放式發展」到「可持續發展」,連續三年躋身全省縣域經濟發展十佳方陣,推進產業生態化、生態產業化,堅持「生態立縣、綠色發展」戰略,藉助生態環境優勢,舉全縣之力發展綠色產業,實現「彎道超車」。
戰略怎麼定? 打好生態牌走好綠色路
建寧是閩江源頭,山清水秀,人傑地靈,有著一個個滾燙的「金字招牌」。然而,建寧雖然生態優勢突出,但欠發達也是最突出的矛盾。如何破解「守著金山銀山過窮日子」的困境?
思路決定出路,戰略決定未來。建寧縣沉下心來謀發展,俯下身子解難題。在傳承延續歷屆縣委發展思路的基礎上,建寧縣立足生態資源優勢,努力追尋生態保護與經濟發展最佳結合點。
「綠色生態是建寧最大的財富、最大的優勢、最大的品牌。」建寧縣主要領導說,近年來,該縣打造「閩贛省際生態產業集聚區」的發展定位和創優生態環境、創特生態產業、創造生態財富的「三創」理念在全縣干群中形成共識。
同時,建寧縣著重圍繞將生態比較優勢轉化為現實的發展優勢,進一步突出工作重點,推動建寧全面加快發展。
打好生態牌,走好綠色路。近年來,建寧縣努力探索綠水青山轉化為金山銀山的新路徑,成功爭取了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創建、國家水系連通及農村水系綜合整治試點縣、國家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示範園等一批「國家級」試點示範項目。
此外,為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高質量發展,加快培育發展新動能、構建現代產業新體系、搶占競爭制高點,聚力打造「3+1」產業:「3」指特色食品加工、特色現代農業、文旅康養等3個主導產業,「1」指電商物流新興產業。
產業怎麼融? 實現產業1+1+1>3
春天梨花綻放,吸引小朋友在梨園裡玩耍
當果園裡黃花梨掛滿枝頭,季節已由春季轉入夏季。建寧縣的春花農場負責人陳春花送走了一撥又一撥的遊客後,陷入了新的忙碌。眼下,她正準備採摘早熟「翠冠」梨。
四季,對於陳春花來說格外分明:春天,她的梨園裡,迎來各地遊客賞花;夏天,她的春花農場農家樂,可以遊玩、採摘、聚會;秋天,遊客們來她的梨園品嘗農家菜;冬天,她又把果園裡套種的鐵皮石斛以好的價格賣往各地。
今年,春花農場已經建成了集採摘、銷售、休閒、教育為一體的綜合性農場。在這裡遊客不僅可以品嘗和帶回新鮮的有機農產品,還能住在果園裡享受到田園生活的快樂。
春花農場,僅僅是建寧縣農業產業發展的一個微小縮影。
6月30日一大早,建寧縣濉溪鎮大源村坪上梯田蓮海,放眼望去,只見荷葉田田,荷花朵朵,美不勝收。
這裡的建蓮種植面積穩定在1100畝左右,是全國最大的梯田蓮海,每年荷花盛開時節,都能吸引全國各地的遊客前來遊玩。
近年來,建寧縣打破傳統農業的發展瓶頸,多元發力、多點支撐,從種植、生產到加工、銷售,再到休閒旅遊,走出了一條不一樣的農業發展路子。
只發展生態農業不行,還要依託生態優勢,發展生態旅遊業。
在坪上梯田蓮海的山腳下,蓮海玉家及坪上梯田蓮海文化旅遊項目建設正穩步推進。這個項目位於建寧縣濉溪鎮高峰村,是市重中之重項目、市重大產業項目,包括蓮海玉家和坪上梯田蓮海等項目,總用地面積約1450畝,總投資5億元。目前,坪上梯田蓮海已建成觀賞步道3.5公里、觀賞亭廊2座、休憩涼亭2個,步道1500米、棧道310餘米。
單一的產業鏈,好比一條腿走路,很難走得遠。近年來,建寧縣走出農業做旅遊的新路子,做旺了人氣,拉長了農村生態經濟產業鏈。
家住建寧縣濉溪鎮的周女士上周末與朋友相約,駕車前往高峰村,在礦泉水中游、石蛋群里漂,一路盡情深呼吸,細品農家樂的原生態食材。
遊客在高峰村觀賞格桑花
高峰村位於有「秀起東南第一巔」之稱的金鐃山下,是市級旅遊名村、省級生態村、省四星級鄉村旅遊經營單位。眼下,這裡日均遊客量達到2000多人次。
「藉助生態優勢,發展鄉村微旅遊,不僅給村子帶來了人氣,還激活了農家樂,助力農民增收。」高峰村黨支部書記林長禮說。
伴隨著良好的生態,建寧縣的生態旅遊產業強勢崛起。去年,建寧縣接待遊客201.18萬人次,實現旅遊總收入18.12億元,同比分別增長34%和39%。
眼下,建寧縣正加快推進國家農村產業融合發展試點示範縣的建設,不斷促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
明一國際生產車間內,工人正在包裝線上巡檢
落戶於建寧縣的福建明一生態營養品有限公司內,工人們正在加緊生產濕法嬰配基粉。「這些天,我們正在加快生產。」明一生態營養品有限公司董事長林強介紹,企業復產後,縣稅務局加大稅收優惠政策宣傳輔導力度, 對企業轉產之後所涉及的優惠政策有針對性地精準宣傳輔導。截至目前,明一公司已享受增值稅增量留抵退稅542.22萬元,階段性減免社保費預計可享受18.4萬元,為企業復工復產注入動力。
明一國際目前正在建寧加緊孵化新項目,在一期成人奶粉、嬰幼兒奶粉基粉等生產線建成的基礎上,投資1億元新上液態奶和嬰幼兒專用水生產線,投產後,年可實現產值21億元。
為了搶占市場份額,福建文鑫蓮業做活生態文章,打造生態建蓮種植基地的同時,發展生態工業。在生產車間內,工人們正在加緊生產速溶藕粉。「今年5月份,公司解決了藕粉速溶性問題。」文鑫蓮業總經理馮銀英告訴記者,目前新上市的速溶藕粉深受顧客喜愛。
眼下,建寧縣特色產業正從「五子登科」到「五子興旺」轉變,縣裡著力抓好一個百億元的特色產業全產業鏈。藉助綠色優勢,抓好「五子」特色產業,突出產業融合、鏈條延展。
農民怎麼富? 從「五子登科」到「五子興旺」
果農在採摘「建寧玉梨」
因生態受益,建寧縣的經濟發展了,農民增收之路也越走越寬。眼下,建寧縣的生態優勢正轉化為經濟優勢。藉助生態優勢,採用標準化方式生產的蓮子、黃花梨、種子、食用菌、筍等五種特色農產品,在市場上獲得了消費者的高度認可。
在良好的自然生態環境中,運用綠色理念和現代農業技術提升傳統農業,讓農民嘗到了甜頭。
建寧縣利用這一優勢,進一步優化農產品區域布局,建好優勢農產品產業化基地,大力發展特色農業。該縣先後建成了11萬畝黃花梨生產基地、5萬畝無公害標準化建蓮生產基地、14萬畝雜交水稻制種生產基地和上百萬平方米的標準大棚食用菌生產基地。大力扶持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以工業理念經營農業,通過龍頭企業的輻射帶動作用和「公司+農戶」、「合作社+農戶」的經營模式,解銷售之憂,助農民增產增收。
如今,建寧黃花梨遠近聞名,從2004年起,縣裡引進早熟新品種「翠冠」,提早上市時間,每公斤價格要比普通黃花梨高出2.5元以上。近年來,建寧縣打造「建寧玉梨」品牌,幫助農民增收。
目前建寧共有6000多人借力網際網路,通過多種平台銷售黃桃,讓「錦繡黃桃」走向全國各地。去年建寧電商交易額達23.28億元,網絡零售額達16.67億元,均比增20%以上。
農民拉著繩索在稻田裡翻動稻花促進授粉
此外,在建寧縣,雜交水稻制種也是農民增收的一大項目。眼下,建寧縣雜交水稻制種年產值10億元,帶動當地農民增收1.5億元以上,是全國最大的雜交水稻種子生產基地縣。來自全國各地知名的育種公司,湖南隆平、北京金色農華、中種農嘉集團等種業公司在建寧建立制種基地,40多年來累計生產優質商品種子5億公斤,銷往全國16個省(市、區)水稻產區以及印尼、孟加拉、越南等東南亞國家。
不僅是黃花梨和雜交水稻制種,如今建蓮品牌名頭響亮,建寧是「中國建蓮之鄉」, 蓮子種植面積5萬餘畝,為廣大蓮農帶來了可觀的收入。現在,1公斤特級蓮子的價格達到100元,每畝收入達到6000元以上,全縣蓮產值達5億多元。
近年來,建寧縣以「產業生態化、生態產業化」的發展思路,做大做強特色產業,大力發展蓮子、黃花梨、種子、食用菌、筍等特色農業,加快富民興縣步伐,實現了從「五子登科」到「五子興旺」的跨越式發展。
來源:三明市融媒體中心 黃平柳 陳曉星 曾 程 肖開涯 文/圖
編輯:施菲菲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fgrVC3MBnkjnB-0zPO3P.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