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著電腦辛苦工作八九個小時之後,你和家人一起追了三集電視劇……晚上十一點,你終於躺在床上刷起了手機……你隱約覺得眼睛乾澀,甚至有點兒痛,但你的手仍然刷個不停,眼睛也沒有停歇……在這一整天中你的眼睛至少受到三種來自數字設備的傷害,可你並沒有察覺。
首先,你的眼球並不直接與外界接觸,你每眨一次眼就會在眼球表面刷上一層淚膜。淚膜的存在可以讓你的眼球保持濕潤,同時可以使角膜光滑,讓你更能看清東西。但當你長時間將注意力集中在數字設備所展示的內容中時,就會忘記眨眼,從而影響淚膜產生。長此以往,就可能引起乾眼症等眼部疾病。
第三種傷害,就是老生常談的藍光。
為了顯示內容,數字設備中也不得不含有大量藍光。相關研究普遍認為,長時間暴露在 400~450 nm 的藍光之下,可能增加光化學視網膜損傷和年齡相關性黃斑病變的風險;而夜晚該睡覺的時候暴露在 446~477 nm 左右的藍光下,可能刺激皮質醇生成、抑制褪黑素分泌,使人保持清醒,無法入睡。
數字設備對眼睛的這些傷害(主要是乾眼等眼疲勞症狀)在西方國家被稱為 digital eye strain,意為面對電子螢幕超過兩小時後感覺到明顯的不適。根據 2018 年的一項研究,由於使用電子設備的人數以及人們使用電子設備的時長不斷激增,有相關數字眼睛疲勞困擾的人可能已經超過了 50%,所以其實很明顯,解決問題的方法很簡單,扔掉你的電子設備,和數字生活說再見吧(不是)。
在這些眼部傷害中,最容易被人們所感知的,就是乾眼和疲勞。眼睛乾澀、容易疲勞還只是乾眼的初期症狀,而如果不加以治療,將可能影響到視力甚至整個眼部健康。作為一種常見眼部疾病,乾眼其實跟患者的體質、所處環境、用眼習慣等等都有很大關係,只是近些年來人們對於數字設備的依賴程度加劇了這一問題。
既然不眨眼是數字設備造成乾眼症的元兇之一,那麼有意識地提醒自己多眨眼就非常有必要了,這也是針對電子螢幕造成乾眼的核心解法。
如果是周圍的環境太過乾燥,則可以試試加濕器或者搬到濕潤的環境中去。而如果你本身就容易乾眼或者在數字設備的影響下已經比較嚴重了,就可以試試人工淚液,最好看醫生,遵醫囑。
相比乾眼和疲勞,近視因為不是一天練成的,所以不那麼容易被感知。你可能永遠也不知道你周圍戴眼鏡的朋友之所以近視,是因為近距離看螢幕太多還是看書太多,也許他自己都不知道。
據統計,2015 年全球大約有 23% 的人口患有近視,預計這一數據到 2050 年將達到 50%. 歷年的相關數據也在一定程度上說明近視與電子設備的使用不無關係。
在到處都是數字設備的今天,勸你少用或者不用電子設備已經變得不現實,但你至少還可以用用 20-20-20 原則,每隔 20 分鐘讓眼睛離開電子螢幕至少 20 秒,眼睛看向至少 20 英尺( 6 米 )遠的地方,讓長時間近距離聚焦並勞累的眼部肌肉得到放鬆,這樣至少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緩解眼疲勞,以及預防近視。
和近視一樣,即便哪天患上白內障或者眼睛黃斑病變,你也難以斷定是不是藍光造成的,因為這和照射的時間、強度都有關係。日常使用數字設備的過程中,我們幾乎無法感知到這種傷害。市面上的防藍光眼鏡可以將這種藍光傷害降低 10.6%~23.6% 左右,防藍光螢幕也有一定的幫助。
而針對藍光的另一種傷害——對睡眠的影響,很多人也是無法直接感知到的,解決辦法也很簡單,在睡覺的時候和睡覺的地方不要用數字設備。
可是手機那麼好玩兒,又有幾個人能做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