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直播!帶你走進城市文化地標——分宜麻博物館

2024-06-29     東南沿海消息通

今晚21:24 CCTV-3

《天工開物》與您相約《藝覽天下》

走進分宜麻博物館

與導演陸川一起漫步麻園

感受夏布「生花」的工藝魅力

探尋舞劇《天工開物》的靈感來源

讚嘆一位時代的逆行者

——明代科學家宋應星求真務實的一生

掃碼觀看直播

下面先帶大家一起

深入了解舞劇《天工開物》的藝術魅力

國家藝術基金資助項目舞劇《天工開物》由江西文演集團、北京舞蹈學院共同出品,新華社新媒體中心、北京猿動力泛娛文化集團、中共分宜縣委宣傳部聯合出品,江西文演演出院線製作運營。該劇匯聚全明星班底,由總導演、編劇陸川,總編導高燕、孟可,作曲呂亮,服裝設計陽東霖,舞美設計羅亞卓,視覺設計包爾溫等國內頂級創作團隊傾情打造,魏伸洲、馬蛟龍、胡適、劉敬等傑出青年舞蹈演員擔任主演,旨在用好江西元素,講好中國故事。

《天工開物》簡介

作者/宋應星

宋應星所著《天工開物》是一本記錄中國明代中葉以前古代科學技術的百科全書,全書共十八卷,插圖123幅,約10萬字,記載了130多項生產技術和工具,30多個行業科學數據,記錄了當時最為先進的科學技術,代表當時世界科學文明的最高水平和新質生產力許多生產技術沿用至今。《天工開物》歷經朝代更迭,在清代幾乎被禁,鮮為人知,卻機緣巧合,飄洋過海流傳世界,被翻譯成十多種語言,深深影響、促進世界科學的發展,達爾文、李約瑟為之驚嘆,被譽為「十七世紀中國最偉大的農業手工業百科全書」,宋應星也被讚譽是「中國的狄德羅」。這也是中國第一次系統、全面地向世界、向人類開源中國科學技術的著作。2020年4月,《天工開物》列入《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教材發展中心中小學生閱讀指導目錄(2020年版)》;2021年5月,國際天文學聯合會(IAU)批准中國在嫦娥五號降落地點附近月球地貌的命名,宋應星(Song Yingxing)為八個地貌地名之一。

向下滑動查看

陸川導演跨界執導舞劇《天工開物》,通過舞台之美、服章之美、音樂之美、影像之美、裝置之美、工匠之美、科技之美、大地之美,定義「明制美學」的舞台呈現,體現中華民族秉持「天工」與「開物」的傳統哲學思想,展現中國科技根基、科技自信的民族精神,彰顯人類追求與自然和諧發展的精神理念。

舞美設計做了大量的史料研究,通過對明代畫卷、建築、器物、服飾、家具等資料的研究,總結出「大、簡、巧」的美學特徵。劇中舞美設計中「巨物」的應用、舞美裝置、視覺呈現都運用了這個概念,特別是原書中123幅白描繡像的插圖,是典型的明代版畫特點,成為了貫穿全局的美學元素,呈現出震撼的舞台效果,整體風格兼具內斂和巧妙。

服裝設計參照明代中晚期的服飾特點,在充分尊重歷史史實的基礎上,舞劇化創意官員、百姓、工匠、農夫等人物的服裝造型,設計出極具鮮明特點的工匠服裝。此外還有一個細節,大量的農夫工匠的服裝設計靈感源於「中國第一陶」江西萬年出土陶器的花紋,兼具原始的生命力與行業特點。

音樂創作上,兼顧明代雅樂與民樂的藝術結合。作曲風格注重音樂的美感與和諧,強調樂曲的表現力和情感傳達,既有古典雅樂的莊重恢弘,又有民間音樂的樸實真摯,絲弦樂器為主,輔以笙簫鍾等打擊樂的運用。此外,音樂和聲效中採集了大量勞作的原始聲音素材,比如:打鐵、抽拉風箱、稻浪、澆築、耕作、勞動號子、織絲的聲音素材,並巧妙地運用到音樂旋律中,突出這是一部勞動人民之舞,是一部工匠之舞。

從東方美學的「一頁白紙」到「一段文字」再到「一幅繪畫」,最終組成了《天工開物》這本巨大書卷,同時一幅幅「乃粒」「乃服」「曲櫱」「冶鑄」等篇章畫卷呈現在觀眾面前。每一個舞段都是基於主創團隊從勞動創造中提煉語彙,讓人民在舞蹈中看到自己,呈現人民理想的舞蹈影像表達。伴隨著演員們不斷變化著的舞蹈、形體,肢體語言在光影與舞蹈之間給予觀眾極大的審美意趣,被觀眾譽為「文藝界的大作,舞劇界的大片」。

明制美學不僅僅是視聽的美學,更是「實學」之風的精神美學。主創團隊查閱了大量史料,請教了多位專家顧問。明代尤其是宋應星所處的明代中晚期,「實學」思潮興盛,依據《天工開物》中記錄的大量工藝裝置,全劇形成簡約、實用、美觀、內斂的美學風格。舞劇《天工開物》,也藉此向觀眾傳達:中國的科技探索精神從未斷代!一代代像宋應星一樣的科學家們,推崇經世致用、實事求是、服務百姓,這種「實學」主義態度和家國情懷,讓中華民族生生不息!

2024年7月起

舞劇《天工開物》

將在北京、上海、廣州、

南京、杭州、蘇州、廈門、武漢、成都等

全國多地開啟首輪巡演

源|央視頻、「舞劇天工開物」微信公眾號、分宜發布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ff861a2cd44cda33ca6ebf08734fb2a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