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搜第一!徵文《我的縣長父親》獲一等獎,為何引發熱議(附全文)

2022-09-19     明珠絮語

原標題:熱搜第一!徵文《我的縣長父親》獲一等獎,為何引發熱議(附全文)

01

下午打開電腦,全網搜索榜和微博熱搜榜排名第一的,居然都是《我的縣長父親》。

我有點一頭霧水,不知道咋回事,猶豫了一下,出於好奇心的驅使,還是打開了連結,一看究竟。

原來,是德州市作家協會組織了一個「廉潔文化主題文學作品徵文」,在獲獎作品中,一等獎的第一名,標題是《我的縣長父親》。

這個標題,很容易讓人想起電影《夏洛特煩惱》裡面的那個情節:

老師表揚一位同學的作文獲得了全區一等獎,作文的題目叫《我的區長父親》。

言外之意,不言而喻。

那位男生,是靠爹的原因才獲得了徵文一等獎以及平時老師的優待和女生的青睞。

從此,「我的×長父親」也成了網上的一個梗,成為了拼爹的代名詞。

所以,《我的縣長父親》也讓某些人產生了過多的聯想,德州作協的公眾號上,現在已經刪除了獲獎名單和文章的連結。

02

但網際網路是有記憶的,發出來的東西就算刪掉,也會有人截圖保存。

我從網上找到了原文,發現徵文中的「父親」不是一些人想的那個樣子。

「父親」從上世紀五十年代起任一縣之長,中間幾起幾落,但在任何崗位上,都稱得上是焦裕祿式的好乾部。

像當年許許多多的好乾部一樣,這位當過縣長的父親,並沒有向子女說過自己為群眾做過的那麼多實實在在的事情,留給親人的更多是誤解。

在子女的眼裡,父親「無情」「一根筋」「摳門」,根本稱不上是一位好父親。

父親去世後,沒有留下任何財富,只有129本工作日記。

直到去年,子女在整理父親的工作日記時,才知道了父親是怎樣的一個人,是怎樣的一個官。

03

作者覺得父親「無情」,因為當年母親生病時,請人捎話讓駐村的父親回來。

父親卻回話說:「我不是大夫,回去也幫不上什麼忙。」

後來才知道,那時的父親,正在忙著和百姓秋收秋種。

珍寶島事件後,父親送兒子去北疆當兵,隨時可能參戰。

父親的理由是:「有國才有家,只有國家安寧,才能小家安穩。」

家人覺得父親「一根筋」,是因為父親身居要職,卻從來不利用手中的權力幫家人辦事。

父親的道理只有一個:「權力是人民給的,沒有政策規定的事,咱不能做。」

至於父親的「摳門」,則是因為父親可以花錢資助別人,可以把落實政策補的巨額工資交給國家,卻對自己和家人極其嚴苛,可以說是家徒四壁。

文章沒有太華麗的文筆,大部分只不過是父親事跡的實錄。

但我卻一邊看一邊感動著,從文章中,我看到了作者父親的偉大,看到了那個時代幹部的清廉與無私。

可以說,文中的父親,代表了一代甚至幾代幹部的形象。

這樣的徵文獲一等獎,實至名歸。

04

我很納悶,這樣一篇內容積極向上、感人至深的文章,為什麼在引起熱議之後要刪除。

不能因為網上有一個「我的×長父親」的梗,以後文章的題目就不能用類似的標題。

劣幣驅逐良幣,絕對不是正常的現象。

只要文章人物的事跡是真實的,禁得起考驗,那麼,這篇徵文就應該留下,就應該評為一等獎,就不用懼怕任何噴子的口水。

刪除了,反倒讓人覺得我們做錯了似的。

誠然,從某種意義上講,這篇文章也是在「拼爹」,有這樣一位縣長父親,才有了如此吸引人的內容。

但我願意看到這種「拼爹」,希望所有的縣長,都做這樣的縣長,希望他們的子女,都可以拼這樣的爹。

05

有意思的是,一個公眾號僅僅以圖片的形式轉發了這篇文章,一天之內就創造了10萬+的閱讀。

這說明,這樣的文章,這樣的事跡,網友們愛看,也正是網友心中所需要的。

有這樣一位縣長,是一縣百姓之福,有這樣一位縣長父親,是子女的榮耀,值得大寫特寫。

毫不誇張地說,文章中的縣長父親,是每一位幹部的標杆,文章不但不應該被刪除,還應該堂堂正正地發出來,讓更多的人看到。

所以,我特意把文章附在下面,供大家閱讀。

我相信,您也會被文章感動。

明珠絮語(ID:tsliuchanghai),以教師和家長的雙重視角看教育,解答青少年和家長的教育困惑。新書《為自己讀書》正在噹噹、京東、天貓等平台熱賣中!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fee16043e11abdb47933f0b57b01733f.html